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廖鸿杰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奇瑞汽车IPO终于来了。
12月12日,据报道,IDG资本正在联系奇瑞控股(全称: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股权。IDG资本正在考虑以最高70亿元的价格从现有股东那里收购奇瑞控股的部分股份。奇瑞控股的子公司奇瑞汽车(全称: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也计划在2024年尽快提交IPO申请,并寻求1500亿元的估值。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月,奇瑞集团新车销量约21.21万辆,同比增长11.0%,创历史新高。1月至11月,新车累计销量达到166.56万辆,同比增长47.8%,超过去年全年销量。2023年前三季度,奇瑞集团收入约2130.2亿元,同比增长47.4%。
奇瑞错过了燃油汽车上市的最佳时机,终于在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之际寻求登陆资本市场。
2022年9月宣布启动“瑶光2025”在战略上,奇瑞透露,IPO计划将在2025年之前实现。现在,从2023年奇瑞的表现来看,超出预期的市场表现可能是奇瑞冲刺IPO的信心。
新能源转型能否成为奇瑞的下一个增长点?这不仅关系到奇瑞电气化智能化转型之路,也关系到奇瑞能否顺利冲刺IPO。
1、重启风云
没有奇瑞的混合动力市场,是一个不完整的混合动力市场。
11月9日,在2023奇瑞风云新能源之夜,奇瑞品牌发布了全新的风云系列新能源车型,风云A9和风云T11车型迎来了全球首次亮相。奇瑞还借此机会宣布,未来两年,风云系列将推出11款新车型,加快奇瑞新能源转型。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经理张国忠甚至公开呼吁新能源混合动力市场,称“奇瑞风云不仅是中国的风云,也是世界的风云”。
20世纪90年代,奇瑞当时是安徽芜湖的一家村办工厂。在芜湖市政府的带领下,奇瑞开辟了一条历史意义重大的造车之路。
1995年,芜湖汽车制造团队前往欧洲,偶然在英国引进了一条福特发动机生产线。然而,由于当时国家对汽车生产的严格控制,芜湖汽车制造项目只能关门秘密进行。为了加强汽车制造的决心,这个汽车制造项目也被称为“九五一工程”,也就是说,第九个五年计划的一号项目。
奇瑞1999年的第一辆小汽车“风云”正式下线,但由于尚未取得汽车生产资质,无法量产。奇瑞团队开始在相关部委和主要汽车公司之间徘徊,只是为了让风云车型能够“合法上路”不至于“胎死腹中”。直到2001年,上汽给了奇瑞一个机会,但奇瑞几乎为此付出了代价“卖身”的代价。
为了得到这个“准生证”,芜湖市政府放弃了20%的奇瑞股权。同时,奇瑞品牌需要归上汽集团所有,更名为“上汽奇瑞”,第一款奇瑞车型“风云”终于可以正式量产了。
“风云”虽然车型没有让奇瑞团队失望,但是“寄人篱下”,然而,奇瑞的大规模生产一举打破了合资汽车垄断中国市场的神话,直到它成为中国市场为比肩“老三样”划时代产品桑塔纳、捷达和富康。
时隔25年,奇瑞重启了风云车型,其目的一方面是“致敬老经典”,重写打破合资汽车垄断的新传说;一方面,似乎有一些新的传说“重新出发”意思是,即使前面的路很难走,也能杀出一条血路。
(图 / 奇瑞控股微信公众号)
就在宣布重启一周后,11月17日,奇瑞汽车在2023年广州车展上高调亮相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的16款新能源车型。
本月底,奇瑞和华为的第一款汽车智能S7正式发布。除了驾驶舱和智能驾驶的优势外,智能S7还带来了华为的三电和底盘技术,仅在预售阶段就获得了2万份订单。
智能S7的上市也是奇瑞在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道路上除了自主车型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图 / 智界S7)
如果说比亚迪是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黑马,那么2023年无疑将是奇瑞。2024年比亚迪最大的对手可能不是外国特斯拉,更不用说丰田大众和其他合资品牌了,而是奇瑞。
毕竟,今天的奇瑞汽车已经成为国内众多汽车公司中为数不多的能够保持正增长的汽车公司之一,这种增长势头越来越强劲。最重要的是,奇瑞在2023年的新能源轨道上还没有努力工作,今天的增长完全依赖于燃料汽车。
2、油车扛旗
业内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今天,奇瑞的高增长完全不依赖于新能源,如果奇瑞的新能源不是更强大吗?
当然,我们不做假设,不谈如果,只谈事实。
「探客出行」从奇瑞控股了解到,奇瑞集团于2023年11月实现汽车销量约21.21万辆,同比增长11.0%,创历史新高,连续第二个月销量20万辆,实现今年以来“十一连涨”。1-11月累计汽车销量约166.56万辆,同比增长47.8%。
值得注意的是,奇瑞汽车的亮眼市场表现并不归功于某个品牌或某个产品“爆红”,而是全面提升整体业务。
数据显示,奇瑞、星途、捷途三大主要品牌11月销量同比翻倍。其中,奇瑞品牌11月销量同比增长109.0%;11月星途品牌销量同比增长173.3%;11月捷途品牌销量同比增长139.7%。
同期乘联数据显示,2023年1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额约为207.9万辆,同比增长25.9%;1-11月累计销量约1934.5万台,同比增长5.3%。其中,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9.8%,1-11月累计销量增长35.2%。
虽然奇瑞是全球销售,但乘客联盟是国内零售,但它们没有直接的可比性。然而,从夸张的同比增长率可以看出,奇瑞的市场表现远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无论是月度表现还是今年累计表现。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奇瑞集团在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了约2130.2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47.4%;同期实现汽车销量约125.32万辆,同比增长40.2%。可见,与2022年相比,奇瑞的自行车收入有所提高,这对于陷入价格战泥潭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说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在奇瑞11月的销售数据中,瑞虎7、瑞虎8、艾瑞泽8、捷途X70、瑞虎5X、瑞虎3X、捷图大圣和捷图旅行者的八款车型月销量超过1万辆(其中瑞虎7和瑞虎8的月销量达到2万辆),但遗憾的是,这八款畅销车型中没有一款是新能源车型。
(图 / 捷途旅行者)
与此同时,「探客出行」根据了解车帝的数据,11月,奇瑞、星途、捷途共售出18款车型,只有捷途山海L9和星途追风PHEV是新能源车型,11月份两款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不到500辆。
这也意味着,当国内汽车制造商将增长完全依赖于新能源汽车时,奇瑞的快速增长不仅没有赶上新能源市场的发展红利,甚至从2023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奇瑞仍然是一种新能源汽车“排斥”的态度。
奇瑞新能源品牌作为一个致力于新能源市场的品牌,11月只有四款QQ冰淇淋、小蚂蚁、艾瑞泽e和无界Pro,累计销量仅为1.29万台,占奇瑞集团11月总销量的6.08%。QQ冰淇淋和小蚂蚁在2023年的销售业绩明显低于2022年。
(图 / 了解车帝APP)
也就是说,奇瑞在2023年的亮眼表现“完全”依托三大燃油车品牌。
燃油车向上,新能源向下。奇瑞汽车的新能源转型应该有多不尽如人意。
3、2024年加速补课决战2024年
为加快新能源转型,国内各大汽车企业也是竭尽全力,将近期阶段性目标定在2025年。
如长安的“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广汽的“全系列车型电气化”,东风的“双百万销售目标”,一汽的“投放30辆新能源汽车”……将时间节点锁定在2025年。2024年的市场表现将是实现2025年预期目标的关键。
随着华为、小米、百度、滴滴等互联网科技企业的进入,可以预见,即将到来的2024年,中国汽车企业将迎来“大兵团”作战。
当然,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新能源转型中,车圈是必不可少的“理工男”奇瑞,虽然这个技术宅总觉得有点慢半拍。
奇瑞于2022年9月16日正式宣布启动“瑶光2025战略”该计划还公布了火星架构、鹏鹏动力、雄狮科技和银河生态四大核心技术领域,主要转型为电气化和智能化,以及13大核心技术,包括平台架构、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智能云平台和生态合作伙伴。
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公开表示,未来五年,奇瑞计划投资1000亿元进行技术创新,建立300多个瑶光实验室,支持交叉科学和跨境技术研究。同时,培养了2万多人的R&D团队,其中软件人才占50%以上。
时至今日,“瑶光2025”一年多来,奇瑞的新能源产品仍停留在QQ冰淇淋、小蚂蚁等滑板车上,2023年新能源转型销售过渡产品的市场表现也大幅下降。
可能是内心开始担心落后,但更有可能是冲刺2024年IPO,奇瑞汽车转型新能源的动作突然增多。
11月,除了奇瑞品牌宣布重启风云系列外,捷途品牌还于11月14日带来了山海序列车型,首款定位“七座超混SUV”捷途山海L9展示了奇瑞目前最新的混合动力技术,并在预售新闻发布会上呼吁让山海L9成为混合动力市场“领跑者之一”。
(图 / 捷途山海L9)
基于奇瑞E0X纯电平台打造的星途星纪元ES,在技术含量较高的高端纯电市场,也于11月开始预售。
这款定位为中大型纯电动汽车的星级ES车型,最高900KM 电池寿命低至3.7S100公里加速,11.7KWh超低100公里电耗,加上全五星级碰撞安全标准,成为奇瑞电气化技术的天花板。
从目前预售阶段公开的信息来看,这款星级ES的性能不仅领先于奇瑞的其他新能源车型,而且在国内外纯电力市场也不逊色。
奇瑞汽车四大子品牌中最年轻的iCAR品牌是第一个定位“电动SUV潮盒”iCAR 03车型也将于12月开始预售。
到目前为止,奇瑞、捷途、星途、iCAR四大品牌的新能源产品相继集合,也为奇瑞参与了2024年的新能源“大兵团”战斗做好了准备。至于能否成为奇瑞的下一个增长点,就看2024年首战的表现了。
另外一方面,奇瑞与华为联合的第一款车型——智能S7也于11月28日正式上市。该车型汇集了奇瑞汽车的制造能力和华为的智能网络优势,成为奇瑞新能源转型的另一种可能性。
与华为的合作也相当于为奇瑞在新能源转型的道路上提供了保险。即使奇瑞自有品牌的竞争力不够,华为的鸿蒙智能辅助方案也会加分。
4、结语
2023年,奇瑞的燃油车在国内汽车公司加速新能源转型时保持了快速增长,而新能源汽车却出现了快速下滑。
奇瑞,捷途,星途,iCAR,再加上智界,奇瑞的五大汽车品牌在短短一个月内迅速完成集合,就像战前的战场大点兵一样。
以自有品牌为主,华为方案为辅,既决生死,又上市,决战2024。即使奇瑞不想打仗,也要硬着头皮背水一战。
*文中题图来源:奇瑞官微。
原创文章,作者:探客深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622139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