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凶猛,月销售额超4万辆,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随着11月汽车市场销量的公布,市场零售额达到208万辆,同比增长26%。表面上看,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普遍上升,如比亚迪11月销量达到30.1万辆,连续两个月突破30万,距离完成年度300万目标只有一步,理想汽车凶猛,月销售额超过4万辆,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销售目标。零跑、小鹏、极氪、问界等其他品牌也同比大幅增长,呈现出“遥遥领先”的良好局面。

理想汽车凶猛,月销售额超4万辆,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但实际情况是,虽然他们表现如此出色,但他们都远离年底的KPI。再加上合资品牌的“下滑”,汽车市场上大多数品牌的销售完成度并不理想。2023年,嘉年华上只有少数品牌,更多的品牌陷入了极度焦虑。

自12月以来,近20家汽车公司一直在密集降价,这一焦虑一目了然。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战仍然是2024年汽车市场的主题。对于更多的汽车公司来说,如果2023年是重组,那么2024年将是活着的——没有利润,但也有销售,占据市场,先生存。

与此同时,各品牌的焦虑也表现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大家更热衷于争吵。

三天小吵一架,五天大吵一架。不久前,何小鹏和余承东关于AEB的争论仍然充满了余音,理想和威来在营销成本方面针锋相对。今天,也就是12月11日,华为和长城纷纷质疑汽车皇帝的冬季测试。

理想汽车凶猛,月销售额超4万辆,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理想汽车凶猛,月销售额超4万辆,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董事长余承东在朋友圈回应说,欺骗测试,误导公众!科学和严谨是基本规则;长城将召开名为“干”的交流会议,对汽车皇帝的冬季测试标准提出一系列问号。

也就是说,现在不仅是汽车公司之间的“商业对抗”,而且还扩大了范围,包括机构媒体和“我们媒体”。几天前,有消息称,“我们媒体”测试方程豹5耗时超速。

作者不想判断上述舆论战是谁是谁是谁是非,只想说汽车互联网整天充满了焦虑。也许经过频繁的价格战,每个家庭都筋疲力尽,有一种说不出话来的势头。

只是对消费者来说,买车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决策过程,费力,现在增加了很多争吵撕裂的戏剧,比娱乐业更活泼。

问题来了。中国汽车市场怎么了?

价格战收获甚微

特斯拉是2023年价格战的始作俑者。2023年1月6日,特斯拉开始官方降价,Model3和Model Y两款车型价格大幅调整,下降2万元至4.8万元。随后,3月份影响全国数十个省市的大幅降价,前后有40多个汽车品牌参与。

然而,降价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根据乘联数据,1-6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为952.8万辆,2022年为926.1万辆,同比仅增长3%。

截至11月,各汽车品牌的销售业绩各不相同。1-11月,比亚迪累计销量为268.33万辆,目标完成率为89.44%;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53.6万辆,全年目标93.09%已达到165万辆;长安汽车累计销量为233.79万辆,92.4%的全年目标已完成253万辆;广汽集团、奇瑞集团、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累计销量分别为224.58万辆、166.6万辆、438.38万辆、111.82万辆,年目标完成率分别为85.06%、83.30%、73.06%、69.88%。

理想汽车凶猛,月销售额超4万辆,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除了理想的提前实现年度目标外,2023年头部造车新势力销售目标完成率普遍较差。其中,蔚来1-11月交付14.2万辆,同比增长33.1%,但仅达到24.5万辆全年目标的57.95%。

前11个月,小鹏汽车共交付12.14万辆,年度目标仅达到20万辆的60.7%;1月至11月,共交付12.55万辆零跑车,年度目标完成20万辆的62.75%;1-11月,哪吒汽车交付了12.24万辆,年度目标达成率仅为48.9%。

也就是说,除了少数顶级汽车品牌,大多数其他品牌都很难实现销售目标。

也就是说,经过一年的价格战,销量没有完成,反而打乱了整个汽车市场的价格体系。这反映在汽车公司反复调整价格上。

到目前为止,谁的血条更厚,谁就更有希望留在牌桌上。

经常发生口水战

人急躁,脾气容易沾火,容易干架。汽车公司几乎是一样的。当他们不耐烦的时候,他们喜欢打口水战。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汽车公司的高管在社交媒体上“着火”,或者说“当独立品牌被烧毁时,他们会再次抢占市场”,“我们将在三年内学习新力量;我们会的,新力量十年都学不会”,或者品牌之间的针锋相对,比如长城报道比亚迪、何小鹏和余承东之间的争论,李翔在微博上火力全开,炮火攻击范围涉及整个行业。

综上所述,各汽车企业口水战的内容差异很大,但基本上都遵循一个逻辑,那就是语言并不惊人,无休止的死亡,任何一句话,都是一个惊人的效果。

这也解释了一个问题,现在整个行业都在突出我们之前所说的焦虑。汽车公司希望他们的产品迅速走出圈子,在沟通不仅是创造各种话题,甚至为竞争对手挖坑逆向操作,一些媒体害怕世界不混乱,断章取义,有时故意坐屁股,肆意呈现片面观点,引发流量讨论。

这也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新能源转型有关。随着新能源车型在产品上逐渐颠覆传统燃油车,原有的价格体系也在崩溃。从以前的电比到油电价格,未来电比油便宜;原有的营销渠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经销商到现在的直销,销售环节更加透明;品牌传播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传播渠道从传统的纸质媒体电视到网络新媒体。到目前为止,社交媒体已经发生了变化,传播内容已经从以前的产品参数介绍到现在的电气、智能体验场景和情感价值替代。

理想汽车凶猛,月销售额超4万辆,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更突出的是,现在高管们亲自为自己的产品平台结束,将品牌传播与自己的个人联系起来。个性化和知识产权使品牌形象更加丰富。

这也是问题所在。就像市场上摆摊一样,老王卖瓜,各有各的打法,各有各的套路,难免会发生肮脏。

汽车市场竞争的一般逻辑基本上是一样的,你可以仔细品尝。

百姓评车

中国汽车市场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是暂时的。因为它现在正处于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由于这是一种转型,这意味着以前的规则已经被打破,新的规则正在重建。在这样的裂缝中,混乱是不可避免的。

当市场竞争趋于稳定,秩序重建完成时,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争吵自然会减少。但到那时,降价浪潮就结束了。如果消费者想要体验这样一个“消费繁荣时代”,他们估计必须等待下一轮汽车市场转型。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30913923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