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即将结束,中国汽车市场的各种重大行动层出不穷。知名企业之间的签约联盟不断,市场趋势似乎突然发生了变化。但这仍然不能改变汽车公司的雄心壮志,尤其是顶级汽车公司。没有理由,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今年的年度销售任务是否完成,而且直接影响到明年的市场信心和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
在这样的压力下,头部新能源汽车公司在12月的第一天发起了另一轮降价浪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巨无霸级别的比亚迪。
12月1日,比亚迪王朝网推出了燃油转让基金活动。此次折扣涉及秦、汉、唐、宋、元的部分车型,其中汉EV冠军版和汉DM-i冠军版最高可享受燃油转让基金2万元。活动仅限于12月。出乎意料的是,比亚迪在12月的第一天又开始了价格调整。但这一次,比亚迪看起来很不错“隐晦”,采用了“燃油转订基金”但也只是名义上的商业说辞,其实就是调价。
据了解,比亚迪在11月份连续两次调价。第一次是在11月1日,主要涉及的车型包括护卫舰07、海豚和海豹冠军版、宋PLUS冠军版和驱逐舰05冠军版。11月24日,比亚迪增加了一些新的销售政策,包括秦PLUS DM-i、宋Pro DM-i、汉DM、很多热销车型,比如唐DM。
与此同时,零跑确认并跟进了12月份的优惠政策。全部现金优惠5000元,活动开始和结束时间为12月1日至31日;长安深蓝正式宣布,全部部门1999元至8000元,限期为12月1日至12月17日;启源Q051999元至22000元。
距离年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比亚迪和零跑、长安势将降价到底。下一步是看其他竞争对手如何应对。
全力冲击年度目标
根据2023年初的计划,比亚迪将实现300万辆汽车“小目标”。截至10月,比亚迪累计销量约为238.15万辆,同比增长70.36%。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实现销售目标并不难。从市场角度来看,王朝和海洋系列的冠军版确实没有让用户失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SUV,就连腾势家族,比亚迪也实现了多点开花,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局面。
纵观整个2023年,冠军升级版的推出是比亚迪增加销量的最重要手段。所谓冠军版,就是价格差不多的竞争区间。我增加了我最大的尺寸和接近价格尺寸的范围。同时,比亚迪也降低了冠军版的价格。
比亚迪就是这样用的“别开生面”产品策略占据了主流消费者的心理。同时,BYD采取了灵活甚至频繁的价格调整行动,为BYD实现300万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也有消费者对比亚迪近两个月频繁调价颇有微词。要知道,市场上并非只有比亚迪一家在降价,竞争对手也在下降。无论是蔚来、理想等高冷品牌,还是零跑、哪吒推出的相对平民车型,还是自主品牌孵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几乎所有车型都在打价格战、被动经营、主动跟进、在中国销售新能源汽车,不降价就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
合资品牌也没有闲着,也会降价到底。伴随着上汽大众ID.3进入12万价格区间,凭借德国底盘调整、越级空间、安全质量等产品优势,迅速成为“合资纯电首选”,10月份销量达到1.2万辆。ID.4 X和ID.6 X的销量也随之增加,ID.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该家族的销量已连续四个月突破1万元。
为了保护基本的销售板块,比亚迪最好采取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跟进降价。毕竟,比亚迪在供应链方面有很强的垂直整合优势,这也给了它降价的信心。
当然,比亚迪家族不仅会在12月降价,还会跟进零跑、长安深蓝和启源。可以预见,新能源将继续降价。根据各汽车公司之前披露的销售数据,截至第三季度末,许多汽车公司的年度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完成率并不理想。中国品牌仅占比亚迪、理想和吉利年度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的70%。大多数品牌基本上没有希望完成年度任务,威莱和小鹏的实际销售甚至未能达到原目标的一半。
销量不能完成,势头不能输。接下来,我们将看到汽车市场在年底再次降声。至于效果如何,就另当别论了。
卷死别人不留余地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国有50多个汽车品牌和数百款车型通过制造商补贴或经销商降价参加了价格战,这是前所未有的。其中,汽车公司的折扣范围一般为3万元—12万元之间,折扣力度很大。
客观来说,在燃油车时代,价格战达到这种程度是不可想象的,涉及面广,维持时间长,降幅大。这种情况只有在市场发生变化时才能发生。在燃油汽车时代,由于技术壁垒、品牌竞争固化、技术进步可控、价格竞争可控。整体市场竞争可控,不会有起伏,更不用说赔钱买车了。
然而,在整个市场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巨头跟不上发展节奏,跑在前面的品牌抢占市场规模,争夺市场销量“不择手段”,其实是为了推翻旧的市场秩序,争夺新秩序的话语权。就像前段时间何小鹏和余承东因为AEB问题在社交媒体上打口水战一样,其实他们争论的是智能辅助驾驶的话语权。结果,何小鹏说了一句话“感谢老余”事实上,在争论结束时,消费者因为这场争论而站了起来。何小鹏和余承东以这种方式占据了支持者的头脑,抓住了舆论的机遇。
价格战的逻辑本质上是一样的。损失超过10亿甚至数十亿,结果是拉下传统汽车巨头,抓住市场机遇,改变燃油汽车的生活。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说得很对:“不要把当前汽车公司掀起的价格战当成一卷,实际上是一种变化。”只是变化的代价有点令人震惊。
当然,如果新能源想要取代燃料汽车,价格战只是一个方面。一般来说,技术战、标准战、用户战、供应链整合、制造成本控制能力、创新能力和营销沟通能力是不可分割的,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但价格战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可以直接接触消费者。
当新能源汽车市场稳定下来,新秩序建立完成后,生存下来的汽车公司将成为新的巨头。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我们现在想看看“今天你降1万,明天我敢降2万。”热血场面,要等下一轮市场大变化。
百姓评车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长期高强度的价格战和技术战,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扩大了优势,使传统巨头厌倦了应对。由于市场压力,传统巨头不得不与中国品牌合作。大众与小鹏、Stellantis和零跑的合作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消费者来说,汽车公司的价格战如此激烈,现在买车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但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开始 。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609137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