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和宝马的合作听起来不可思议?
这两个品牌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了。2019年,他们在旅游业务领域合作,在智能驾驶领域有合作经验。直到11月30日,奔驰和宝马联合宣布,华晨宝马将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签署50份合作协议:50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共享充电桩。面对国内竞争激烈的纯电动汽车市场,两个百年品牌选择再次合作。
也许我们过于关注新能源市场,忽视了宝马和奔驰也是超充阵营的一员,但布局太晚,宝马的第一个超充站于今年8月开始运营;奔驰的第一个超充站于今年10月开放,成都和佛山的第一个地方。
他们的合作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BB合作,共同预谋超过市场
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的合作选择了合作充电站,而不是一起制造汽车。面对如此快速的发展,双方合作制造汽车的成功率约为50%,而双方合作充电的成功率为99%。为什么?当每个人都在制造电动汽车时,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选择制造充电站,这显然比双方合作制造汽车更合理。
根据已知的新闻信息,双方的合作主要是建立一家经营超级充电网络的合资企业。即所谓超充桩,首批落地超充站计划于2024年开始在中国重点新能源城市运营,目前还没有公布包括哪些城市。随后,充电站建设将覆盖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合资企业计划到2026年底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个超级充电站,约7000个超级充电桩。
解读更多细节:
1.在技术层面,做共享超充站是纯粹的;
2.未公布合资超充桩规格,但奔驰超充桩480kW功率,宝马超充桩600kW功率;
3.除了奔驰和宝马车主,它还向所有用户开放。
可以看出,这是高压系统车型用户的充电站。宝马和奔驰自己的电车或电车用户肯定不能满足这家合资企业的需求。他们想面对的是所有高压平台车型的用户。
目前,越来越多的800V高压系统新能源汽车出现在我们身边,该技术迎来了小规模的爆发。高压结构和快速充电系统已成为2023年下半年新能源市场的同义词,任何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的新车都将与这两个关键词有关。此外,800V后的发展目标是1000V的高压场景。
<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weight: 400; padding: 0px; width: 100%;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因此,在接下来的3-5年里,超级充电桩相对稀缺,而不是高压车型。即使是制造商在购买汽车时也不会给你一个超级充电桩。最多,它是一个低功率的家庭充电桩,以实现慢充电功能。当你想使用超级充电桩时,你可能会发现很难顺利找到免费的超级充电桩。
超充桩的需求应运而生。两家汽车公司平衡超充网络布局所需的投资成本,只有百利无害。
只有放长线,才能双赢合作
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在能源补充领域的罕见合作不仅可以稀释更换电站或过充桩的运营成本,还可以借此机会充分发展充电网络技术,而不是停留在租赁第三方服务中,如第三方运营商的特殊呼叫。
可以看出,双方都不愿意在能源补充市场上大惊小怪,自己投票。毕竟,投资这个超充电站的预算仍然相当可观。超充桩的价格在20万到40万之间,以及电力需求是否与大型储能电池相匹配,整个电站的投资至少为100万元。
这种投资规模对于任何一家汽车公司来说都是相当大的,要进行全国性、大面积的覆盖,成本必然会上升。超级充电站的盈利过程非常缓慢。至少在我看来,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的合资电站在2024年至2026年的盈利时间仍然很短。
以成立多年的特别电话为例,成立9年,直到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才达到7132万元。即使是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的合资企业本质上也是补充能源的特点。该公司的业务大致是建立一个超充电站并向公众开放使用。此外,两年内,1000个超充电站和7000个超充电桩对巨大的第三方充电桩市场模式的影响有限。
此外,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新能源车型没有使用800V高压系统,也没有宣布800V超充技术何时可以携带到车型上。因此,合资企业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补能企业盈利需要长期发展。宝马与奔驰的合作更像是现有车主和准车主的合作“体验期”。要烧钱,大家一起烧钱,先做充电系统,跑运营模式。为两家未来几年将覆盖市场的纯电车做好一切准备。
从长远来看, 超级充电桩的下一个出风口是800V后的1000V高压平台。梅赛德斯-奔驰在EQXX上使用了900V高压系统,1000V高压系统也在开发中;宝马计划在2025年推广800V纯电动车。因此,超级充电桩是未来新能源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补充能量体验的关键环节。
如果这个环节做得好,在800V甚至更高的压力结构下,补充能量的体验甚至可能与加油平等;因此,插入式混合物和增加程以补充能量“痛点”当产品卖点时,可能不再引人注目。
从某种意义上说,共同铺设补能体系也是一种双赢;追求利润可能是双方考虑的第二个因素。这两点,通过双方的持股比例,各50%的持股比例,也能体现得更清楚。一方面,两者的深度合作降低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实现了补充能源资源的互补性;另一方面,缓解了资源方面的市场拥挤,降低了双方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会有新玩家加入吗?
当汽车行业从内燃机发展到新能源时代时,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的这一轮合作就不那么突然了。目前,汽车市场已经变得非常复杂。传统巨头需要面对巨大的燃料汽车市场,接受新能源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也就是说,在此前提下,汽车公司很难在燃料和新能源市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各个维度的发展。
务实一点,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
特别是近年来,合作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变得非常普遍,如威莱与吉利、长安的电力交换合作、公众与小鹏的技术合作,以及宝马与梅赛德斯-奔驰能源补充系统的今天的合作。在未来,预计将会有更多的合作。在未来,我们将发现,汽车公司集团加热的模式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和发展趋势,这将成为一种正常的模式。
作者路咖汽车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60913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