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主品牌水深火热时,北京现代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一股“清流”。
在广州车展上,北京现代副总经理齐晓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因此,北京现代在2023年变得更加平静。”
从容到什么程度?
当各大汽车企业普遍向电气化转型时,北京现代的首要原则是稳定燃油汽车的基本市场。至于新能源汽车,虽然著名地图已经推出了两三年,但北京现代仍然不慌不忙。预计第一款纯电动产品将于2024年推出。
要知道,在市场环境的驱使下,包括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丰田、本田、日产、福特在内的外国品牌都制定了自己的电气化战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中国尤其受到重视。不久前,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也被认为是外国品牌积极推出的加速电气化转型的橄榄枝。
与他们相比,现代集团在中国市场的行动略显明显“敷衍”。
大多数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都会采取行动“因地制宜”产品策略,如打造中国人喜爱的长轴距、大空间车型,但在现代引进全球车型后,很少了解中国人真正喜欢什么,导致其推出的许多车型无法戳中中国用户的心。
从燃油车时代到电气化时代,这一点得到了实施。
当起亚推出专门为中国打造的起亚EV5时,现代一直保持不变“傲慢”没有为中国市场单独开发车型的计划。
现代集团没有技术吗?
恰恰相反,现代集团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还不算晚。早在2016年,现代新能源品牌IONIQ系列就在海外上市,支持800V快速充电,100公里加速3.5s。这一参数在当时并不落后,受到美国市场的高度赞扬。
然而,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代集团并没有关注中国市场。它不仅没有为中国市场推出车型,而且已经计划引进国内IONIQ艾尼氪品牌。
在这方面,北京现代总经理吴益军解释说,在电动汽车领域,北京现代正在学习各种独立品牌和新的汽车制造力量。现在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投资新的电动汽车非常谨慎。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以比亚迪为首的许多中国本土汽车公司都牢牢掌握了主动权。北京现代担心IONIQ无法直接与中国本土纯电动汽车竞争是可以理解的。
但根本原因是现代集团对中国市场重视不够。
2022年,韩国现代汽车以684.82万辆的成绩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公司。但这一销售业绩与中国市场关系不大。
自2016年销量达到114.2万辆以来,北京现代已经连续六次下跌,2022年销量缩水至25万辆。
根据韩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2022年韩国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降至1.6%,远低于其全球平均市场份额的7.3%。
换句话说,中国市场在现代集团全球销售中的比例只是九牛一毛。虽然现代市场在中国市场正在衰落,但对整体销售规模影响不大。
与中国市场相比,现代集团更愿意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受益更多的欧洲和美国市场上。因此,北京现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超然,只是稳定地运营着其剩余的燃油汽车市场份额。
“让敌人先试一试。我口袋里装满了钱和技术。我没有放弃这个市场。在合适的时间进来清理你也是一种策略。”这句话证实了现代起亚集团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态度。
然而,历史的洪流不会因为一个家庭的力量而停止。即使“现代们”中国打完淘汰赛再回来分一杯羹,也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和经过大浪淘沙的中国品牌。
否则,当中国品牌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的雪球越来越大时,它将进入全球市场。届时,“现代们”仍将面临挑战。
据说泰国市场的日本汽车降价是为了应对中国汽车的竞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车门视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281413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