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了关键临界值,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30%大关达到31.8%。然而,这条行业利好并未使板块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ETF反而在九月至今回撤近10%。这足可以见市场已经开始担忧明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景气度了。诚然,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趋于稳定,增
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关键临界值。数据显示,9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30%,达到31.8%。然而,该行业的积极性并没有使该行业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ETF相反,自9月份以来,它已经回落了近10%。可见市场已经开始担心明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繁荣。
诚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增长率将逐渐下降。然而,国内智能企业家已经找到了新的蓝海市场——新能源汽车出海。海外新市场往往伴随着许多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战略能否颠覆市场预期?本文将详细分析。
01
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广阔
中国厂商大有可为
仅从市场规模来看,除中国外,其他地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远未进入快速增长期。
根据Marklines数据显示,全球汽车销量保持相对稳定,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上升至15%左右。自2020年以来,全球月销量基本稳定在650~700万辆左右,年销量接近8000万辆;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迅速上升,从2020年初的2.4%到2020年底/2021年底/2022年8月分别上升到6.4%/11.9%/14.6%,纯电EV车型贡献主力,PHEV插混车型保持缓慢增长。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数据进一步证明,中国新能源汽车率先突破国际市场。近十年来,中国汽车出口一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在新能源汽车的猛攻下,2021年首次突破200万辆,实现了从105.9万辆到213.8万辆的飞跃。2022年前10月,汽车出口量超过去年全年出口量。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2年10月,汽车出口创历史新高,达到33.7万辆,同比增长46%,新能源汽车出口10.9万辆,占总出口的32.3%;2022年前10月,汽车出口245.6万辆,同比增长54.1%,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市场份额20.3%。
这种快速扩张的销售代表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是燃料汽车的替代品,而且是终极智能汽车体验带来的新消费者需求。毕竟,没有人能赢得中国制造商的卷智能配置。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时更加重视配置升级带来的体验改进,如何在现有配置下为客户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成为核心。大屏幕中央控制、座椅、声学和L二级自动驾驶功能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渗透,配套产业链的中国公司正迎来发展机遇。
02
超过特斯拉的价格
自主品牌出海强者恒强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今年出海欧洲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里程碑。比亚迪于2022年9月底举行了欧洲出海战略新闻发布会,同时销售了三款车型:BYD HAN、BYD TANG以及BYD ATTO3.前两款车型分别定位中高端车/SUV与特斯拉相比,品类价格为7.2万欧元Model 3/Y价格带更高;第三款车型定位入门级;SUV市场价格为3.8万欧元。
欧洲市场消费者对纯电动产品耐久性的要求与中国基本相似,但产品提供的动力加速性能略差,智能化明显低于中国相同价格范围内的竞争产品车型。比亚迪在欧洲的新产品只是实现了性能和智能之间的平衡。可以发现,汽车公司出海并没有延续中国过去性价比的特点,而是以超级产品实力与国际品牌竞争。
一些中国汽车公司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更加关注发达市场,挑选最难咀嚼的骨头。因为发达市场不仅带来了销售量,而且有助于改善整个业务体系和专业精神。
欧盟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汽车认证标准,国内碰撞测试C-NCAP、早期测试工况NEDC其他标准来自欧洲或欧洲标准的修订。为了满足欧洲的相关标准,汽车公司需要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如果国内用户知道汽车公司可以在欧洲获得市场份额,用户将更加信任汽车公司,这也是许多国内汽车公司在多次失败后仍在努力进入欧洲市场的原因之一。
不仅比亚迪,吉利、长城汽车等子品牌也在海外市场展示了自己的技能。
2020年吉利领克01 PHEV该车型已正式登陆欧洲市场,并在荷兰、德国等地开设了品牌独家运营和销售中心,探索比利时、法国等国家,以订阅模式销售,每月订阅成本550欧元,以扩大品牌当地市场的知名度。
2022年卡2022年PHEV(Coffee 01)与欧拉好猫正式在欧洲上市,摩卡PHEV同时,拿铁的售价约为39万-42万元,相当于欧洲的豪华车型。PHEV(Coffee 欧拉好猫GT、闪电猫联合亮相。
然而,电动汽车出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汽车制造商必须综合考虑政治环境、竞争格局、进入门槛、产品需求等因素,将这些因素内化为全球运营能力,最终以相对标准化的服务与全球用户对接,在未来的大航海时代取得决定性胜利。
去年10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欧洲新闻发布会上,威莱正式宣布进入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这是继挪威之后的第二步。与过去不同的是,威莱汽车将采用租售模式进行预订。与此同时,小鹏汽车也交出了过去两年的成就——小鹏汽车在挪威只卖出了1006辆。
另一个汽车新力量的理想似乎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出海策略上。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沈亚南表示,他将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但他无法进入海外市场。由于欧洲国家先后取消了对混合燃料汽车的补贴,这一理想相当扼杀摇篮。
东吴证券认为,市场悲观情绪充分反映了对2023年国内汽车总量/新能源需求的担忧以及整车格局竞争的加剧。2023年汽车内外需求综合结果可能好于目前预期(预计2023年国内交强险底线或2000万/新能源交强险800多万/汽车出口350多万)。预计11-12月板块见底反弹(2023年汽车相关补贴政策延续概率较大)。
- End -
原创文章,作者:证券之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24191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