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增程式混动的技术路线在行业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议,但丝毫没有阻碍有更多的车企正在加入这个阵营。11月30日,长安汽车发布了全新的能源及电动化解决方案:长安原力技术——原力智能增程、原力超集电驱。至此,长安汽车正式将增程式技术作为新能源车发展的方向之一。7月31日哪吒S上市,同时推出了增程、纯电动两种
虽然增程式混合动力的技术路线在业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议,但并没有阻止更多的汽车公司加入这个阵营。
11月30日,长安汽车发布了新的能源和电气解决方案:长安原力技术-原力智能扩展,原力超集电驱动。到目前为止,长安汽车正式将扩展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
7月31日,哪吒S上市,同时推出了两种动力增程和纯电动。相关人士表示,哪吒的后续产品将继续扩大增程技术的应用范围。
不久前,据报道,小鹏汽车正在考虑推出增程式混合动力产品。消息人士称,我们正在研究如何生产混合动力纯电动双车型的新平台,G9预研改造的可行性和成本。
到目前为止,增程式已经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品牌增程式技术的轨道。
在积极受争议,一边积极加入,增程式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大?
增程式出现在汽车百年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晚。1900年,保时捷创始人费迪南德·波尔舍推出了配备增程式技术的原型车。后来,由于石油开采技术的改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保持沉默。
直到通用汽车在2010年推出雪佛兰Volt增程版,随后,宝马、奥迪和别克也推出了增程式车型,将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带回了人们的视野。国内吉利、奇瑞和广汽也试水增程,没有掀起大浪。
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不乐观的原因如下:
首先,成本很高。与传统燃料汽车相比,扩展电动汽车需要在传统电力驱动系统的基础上安装另一套燃料发电系统。从汽车公司的角度来看,匹配两个动力系统的成本相对较高,价格自然会上涨。
二是政策激励。2018年2月,在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最新补贴方案中,增程电动汽车补贴远低于纯电动汽车。同时,各省市鼓励出行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在北京,增程电动汽车不能享受新能源牌照政策,而在上海,增程电动汽车可以享受新能源牌照政策。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的不给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增程式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理想ONE,现在的L9,问界M5和M7,岚图FREE,这些增程主流车型都是中大型车。
由于增程式需要配备两个动力系统,因此需要合理布局发动机和电机的位置,这将增加车型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并考虑整体协调性。因此,增程式技术一般用于中大型汽车。市场份额较大的紧凑型车型产品不配备增程式技术。这是因为它没有更多的空间来布局两个系统。
为了开发紧凑型车型的增程技术,需要增加一个大电池和一套内燃机增程器架构,这不仅使结构更加复杂,而且增加了成本。这对传统汽车公司来说是不明智的。
由于车型适用范围窄,增程技术的发展注定是有限的。
增程异军突起
即使增程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大,这个细分市场也充满活力。
是理想的汽车让增程式真正成为市场讨论的热点。ONE刚上市的时候,市场对增程电动车并不车并不乐观,认为它是一辆带发电机的燃料汽车,就像四个不同,但出色的销售仍然让理想ONE成为现象级产品。
因此,理想汽车成为造车新势力不可避免的话题。今年,理想相继推出L9和L8车型。良好的市场反应,L上市仅72小时,订单量就超过3万辆。今年前11个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达到11万辆,属于新势力的龙头玩家。
理想之后,AITO问世界提高了增程电动汽车的知名度。根据销售数据,问世界11月公布的销量为8260辆,连续三个月销量超过1万辆,2022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为6.6万辆。
除了理想和问题,兰图和长安深蓝也推出了增程车型。此外,哪吒S的增程版和零跑C近期还将正式推出11增程版。
余承东公开承认,充电桩的改进和推广仍需要时间,扩展模式是目前最合适的新能源汽车模式。零跑车高级副总裁兼秘书静华也表示,未来3-5年,中国的扩展模式市场将有显著的增长空间。
这可能是中国市场的魔力。即使扩展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是那么大,技术也受到了质疑,但它仍然可以为许多品牌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有些人会认为中国市场上有很多愚蠢的钱,对汽车了解不够。有很多人持这种观点。甚至像李翔、余承东、李峰这样的企业高管也亲自结束,在社交媒体上为自己的品牌排队,直接在线PK,一度壮观。
然而,汽车市场是全面和复杂的,不能基于技术是否先进,但也要考虑市场是否能被认可,消费者是否支付,汽车公司的利益和许多其他因素。
事实上,纯电动汽车早在20世纪初就推出了,1900年法国卡米勒•詹纳兹(Camille Jenatzy)105.88km/h,内燃机内燃机汽车的记录。数据显示,在20世纪10年代的美国,燃油车只有22%,而电动车只有38%。
可以看出,电动汽车的技术和性能远远超过了燃料汽车,但燃料汽车已经发展起来。这足以表明,技术并不是市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简单地讨论技术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外部因素。
增程机会
虽然纯电车是汽车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但选择纯电车未必是正确的选择。
今年夏天川渝限电,很多纯电车主半夜找充电桩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纯电动车型100公里加速再快,智能车再优秀,充不上电都是白扯。
我想表达的是,要讨论产品或技术路线,我们必须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出发,特别是在汽车市场,我们不能简单地谈论它。
当初理想ONE被无数网友吐槽为工业垃圾。大众中国CEO冯思翰公开表示增程式是最糟糕的计划。
不可否认的是,增程式开始变得越来越热。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扩展电动汽车最大的好处是没有里程焦虑。与燃料汽车相比,配备了电子电气框架,可以享受更丰富的智能体验。
从汽车企业的角度来看,扩展范围的研发压力没有那么大。内燃机转型为发电机,为小电池组充电。电机转移电池电量驱动车辆行驶,既不需要太多的研发成本,也不需要太高的成本。扩展范围的成本至少比纯电动汽车节省20%或更多,这是非常重要的多品牌很有吸引力。
因此,选择成本较低的增程式的原因是非常现实的。造车太贵,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都是很大的支出。
这一点很重要。
新势力在增程式上取得了成就。传统汽车企业的新能源品牌也应该参与增程式吗?
从产品研发的角度来看,传统汽车公司需要做好技术储备。其中一个考虑因素是燃料电池也是新能源未来发展的方向。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和扩展范围的结构非常一致,氢燃料和甲醇可以在这样的动力结构中发挥作用。
汽车公司要做好这样的技术储备,就不会错过风口。
百姓评车
对于汽车市场来说,市场需求驱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满足市场需求,两者从来都不是明显的分离,而是互补的。
所以要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你怎么想呢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14212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