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市场巨大变化的节奏从未放缓,这意味着每个站在高位的汽车公司都不应该放松。如果你不小心,目前建立的所有优势都将消失。
曹佳东,作者
曹佳东的责编
金鹏辉编辑
到目前为止,乘客联合会的数据一直告诉我们,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仍然不能脱离新能源汽车的主导地位。随着燃料汽车需求的减弱,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公司逐渐拥有资本来促进行业的发展,但也将野蛮人赶出了这片肥沃的土地。
在大众、丰田、本田和普通孤独的表情下,都是新兴汽车公司围剿市场的积极态势。但另一方面,当每个人都在唱新能源的赞歌时,骚动总是提醒每个人,下半场与新能源竞争有关的战斗远不如预期的那么好。
之前有爱驰、威马、天空的衰落,让人们注意到市场的不确定性;现在,威来、飞凡等都有苦水要吐,真的很难从现状中解决;未来,对于埃安、特斯拉等高水平汽车公司来说,谁能确定市场不会给他们另一个问题?
在过去的10个月里,加上出口,特斯拉中国已经交付了近80万辆新车,埃安也交付了近40万辆,这显然是宣布,在纯有轨电车市场,特斯拉和埃安是最流行的电动汽车品牌,但与前者相比,更关注中国市场,需要保持警惕。
从单品牌运营到推出“昊铂 埃安”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埃安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支点,将现有的市场优势尽快转化为未来的核心驱动力,从推广性价比高的营销方式到描绘智能标签。
销量上升,与隐忧同在
随着年底的临近,主要汽车公司对销售的渴望也达到了顶峰。特别是新能源品牌,依托现有的政策红利,每个人都想在2023年重建如此激烈的竞争优势。
“蔚小理”不用说,这样的网络名人汽车公司迫切需要提振销量,以尽快摆脱生存压力。对埃安来说,从完成月销售额超过5万辆到探索新高销售额的每一步,也需要更坚实的支持。
公开数据显示,9月份累计销量再次创下新纪录,达到51596辆新高,同比增长72%。虽然10月份销量发生了市场周期性变化,但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环比下滑、纯电力市场同比下滑8%以上的背景下,月销售额超过4万辆,但不得不说,纯电动汽车市场多变的趋势仍然包含太多的不确定性。
在许多公开场合,埃安的高级管理人员表示,他们在纯电力市场上的优势是多么坚实。各种车型的市场侵略性仍然存在。然而,市场永远不会保持不变,这意味着变量巨大的纯电力市场并不那么善良。
在过去的10个月里,一路飙升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在舆论端杀死传统汽车企业,为整个市场的前景铺平道路。
特别是自理想占据流量风口以来,小鹏和零跑通过与大众和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完成了自身实力的转型,以中国汽车企业为主导的新能源市场显示出强大的势能。
有了这个机会,我明白,一直处于月度销售高峰的埃安将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年销售额近50万辆的目标将是一个新的起点。鉴于浩铂刚刚度过了品牌发布的整整一年,埃安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随着年底的临近,半年多的价格战开始成为常态。上市即低价推新模式,使整个市场红海一片。即使你安全度过了今年,2024年的景象仍将令人难以置信。
在这些焦虑中,存在着整个行业在电气化过程中产生的供需匹配问题,以及技术路径之间模糊的选择,使销售趋势不如预期那么高,但对大多数汽车公司来说,自我发展的局限性仍然占主要地位。
今年以来,除了终于回归一波血腥的小鹏和问世界外,拥有8辆新车却无法获得显著销量增长的蔚来汽车,阿维塔、兰图和智己也纷纷陷入了最后一场战争,他们告诉我们,内部卷化竞争并不能给所有新能源汽车公司带来好处。
换句话说,正如那句老话所说,一切都关注正确的时间、地点和人。为了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产品定位、品牌形象和营销机会是必不可少的。
从决定以先进技术为支点进入15万级纯电动汽车市场到将浩铂推向高端新能源市场,每个节点都准备踏上时代进化的脉搏。但正因为如此,当越来越多的对手摸着前人走过的路冲进赛场时,无论游戏有多强大,他们都必须弄清楚下一条路该怎么走。
只有沉下心来,才能跳得更高
众所周知,鉴于AION产品的焕新节奏,今年是埃安品牌车型的新年。几乎所有年度销售负担都压在了AION上 S和AION Y身上。即使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这两款车型格分别推出了几个细分再细分的版本,这一事实也无法改变。
与此同时,仍处于品牌成长期的浩铂仍需要时间才能成为市场领头羊。
有了这两个原因,回顾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新能源品牌的破坏力仍然非常令人震惊。
埃安接下来该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官员们将不可避免地以当前的基础为基础,加强双品牌运营的效率,掌握产品推出的频率。但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处理恶劣的外部环境更重要了。
中国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一直是新势力品牌研究的课题。虽然,包括“蔚小理”包括新力量在内的新力量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从结果来看,似乎所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都集中在少数地方,目的是尽快盈利。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产品定位方面,理想的重点是家庭客户,只是适当扩大汽车系统,并提前将扩展范围混合动力技术作为新能源市场的刀,似乎非常无脑,但与蔚来汽车在细分市场推出新车相比,最终导致严重的内部消费势头,理想无疑是30多万价格范围内的绝对挑战者。
同样,在20万以下的范围内,坚持零跑,经过几轮低价攻势创造的销售优势,显然已经成为其狙击手竞争对手的武器。另一边的哪吒,通过入门级市场的红利,准确地投入自己的产品,也赢得了很多关注。
如果你想谈论自我营销手段,从掌管问世界品牌的余承东到掌握小鹏的何小鹏,你无一例外地疯狂地输出消费者日常关系的技术。双对线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品牌的曝光率。
当然,由于公司制度的问题,广汽集团下的埃安无法在舆论端体现太多的个人色彩,但此外,从埃安和浩铂这两个品牌的角度来看,总有可能从市场上准确找到自己的产品定位,从而完成新车的开发或对现有车型进行深入分析。
很快,随着整体市场的下沉,越来越多的玩家将进入不到15万的新能源市场。这意味着埃安凭借其先发优势完成了原始积累,迫切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点来实现人工智能 S和AION Y迫切需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例如,你能在10万到15万之间推出一款类似比亚迪元PLUS的SUV车型吗?在10万元以内,使用AION Y的基础向下推出“通勤神器”,切割五菱宾果和比亚迪海鸥“蛋糕”?
对于昊铂来说,在昊铂SSR的品牌推广计划下,讲述昊铂GT和昊铂HT如何实现技术平等权利的故事,会不会更适合大家害怕被宣传背刺的环境,而不是专注于所有高大的东西?
2023年即将结束。我相信,无论哪家汽车公司,它的内部发展方向都可以远远超出外界的猜测。作为当前新能源市场的龙头企业,埃安也是如此。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需要看到埃安在接管广汽三菱的闲置产能后在市场端给出的无限可能性。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092213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