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比亚迪,一个独特的,完美地解释了什么是所谓的遥遥领先

只有比亚迪,一个独特的,完美地解释了什么是所谓的遥遥领先

第三季度看全年。10月以后,国内主要上市乘用车企业交出了第三季度业绩答卷——少数快乐,多数悲伤。

绝大多数汽车公司的生活都不是很好,性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只有比亚迪,一个独特的,完美地解释了什么是所谓的“遥遥领先”。

在燃油汽车向新能源切换的过程中,中国汽车企业率先起步,实现了弯道超车的阶段性实现。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竞争阶段,极端内部卷仍将持续很长时间。

要么,继续以亏损换取销售,为自己赢得一线活力;要么,死亡,成为别人成功的垫脚石。

超群的吸金能力

几乎每天都有一个小目标。只有比亚迪(002594)是国内主要同行担心业绩的时候。.SZ),表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422.75亿元,同比增长57.7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9.47%至213.67亿元,扣除非净利润也高达193.49亿元,同比增长131.32%。

只有比亚迪,一个独特的,完美地解释了什么是所谓的遥遥领先

在国内主流汽车上市企业中,只有拥有大众、通用、五菱等品牌的上汽才能在规模上与比亚迪保持正面。

今年1月至9月,上汽集团营业收入523.42亿元,同比下降0.77%;归母净利润114.07亿元,同比下降9.82%,扣除非净利润不足100亿元。

随后,长安汽车在前三季度实现了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8.82亿元,同比增长43.22%。但公司业绩增长含金量不足,其中投资收入50.21亿元,是原合资企业深蓝汽车的附加投资,在不同控制下形成企业合并收入。扣除后,公司净利润36.12亿元,同比下降5.91%。

广汽集团拥有本田和丰田两大日本品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11%至976.56亿元,但利润水平大幅下降,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4.05%至45.11亿元。

长城汽车(601633.SH)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9.95亿元,同比下降38.79%。

如果把大部分亏损的新势力算在一起,比亚迪的利润恐怕会比主要同行加起来多。

汽车企业的业绩困境也体现在行业整体数据上。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9月,全国汽车制造业总营业收入7.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利润总额3459.9亿元,同比只增长0.1%。

在这种情况下,龙头企业的利润大幅增长,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其他同行只能咬紧牙关,过着艰苦的生活。

只有比亚迪,一个独特的,完美地解释了什么是所谓的遥遥领先

销量遥遥领先

几年前,当汽车制造业的新力量跳得很开心时,汽车行业的一些人预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最终必须由传统汽车公司决定。

2022年,比亚迪宣布全面停产燃油车,All in新能源、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两条腿行走,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产能、渠道、资金等全方位优势,快速超越。

当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85.74万辆,同比增长2倍以上,成为中国乘用车销量第一的汽车企业,占比高达27%。

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比亚迪今年仍在取得巨大进步。1-9月,乘用车累计销量超过200万辆,同比增长76.14%,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33.5%,位居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

年初,比亚迪公布的年销售目标是300万辆,这意味着它需要在10月至12月实现月平均销售额超过30万辆。这是比亚迪以前从未完成过的数据。

然而,随着年底市场购车需求的释放,比亚迪并非不可能再努力实现目标。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玩家。今年完成KPI销售普遍比较困难。

吉利汽车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达到115.5万辆,年度目标达到70%;广汽、长安、上汽、长城等传统汽车公司目前的完成率约为60%,需要在年底大力推进。在新力量中,除了理想,其他玩家只能把目标留到明年。

今年理想汽车的势头真的很猛,尤其是6月以来,连续4个月销量超过3万辆,10月份出现了突破4万辆的新目标。今年前9个月,理想已交付24.4万辆,全年达到30万辆目标的81.30%。

同时,蔚来、小鹏、零跑、哪吒等年度目标都没有完成一半以上。

只有比亚迪,一个独特的,完美地解释了什么是所谓的遥遥领先

往死里卷

近日,汽车行业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专家”面对粉丝们选车买车的问题,他们几乎一致地回答,“等一等,年底再卖,价格肯定比现在便宜。”

事实很简单,在年度目标的压力下,价格是最好的杀手锏。

今年年初,东风几乎所有车型都以骨折价出售,引发了抢购潮。这种异常的促销不应该再出现,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上。

今天,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都是由新能源汽车驱动的,但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率已经大幅下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股票时代。

为了从同行那里获得更多的客户,谁能提供更划算的产品。

今年7月,中国汽车协会组织了10多家汽车公司签署了维护公平市场秩序的承诺书,希望终止行业价格战。然而,由于承诺涉嫌价格垄断,仅仅两天后,相关条款获胜,几乎变成了一纸空文。这对行业领先企业来说是最大的好处。

比亚迪拥有规模和成本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中当之无愧的“卷王”,喊出了“油电同价”的口号。

今年2月,该公司率先在其中“销售王”秦Plus DM-I身上动刀,推出冠军版,直接将价格降到10万元以内。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比亚迪几乎相继调整了所有主要车型的价格,官方指导价格普遍下调了1-2万元。海豹定位于中高端性能汽车,导航价格下降4万元,最低16.68万元。

只有比亚迪,一个独特的,完美地解释了什么是所谓的遥遥领先

即便如此,比亚迪汽车板块的毛利率还是可以维持在20%左右,还有继续降价的空间。

特斯拉也有资格打价格战。虽然今年毛利率水平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但仍具有超强的盈利能力。

而更多的新力量和传统汽车企业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仍处于烧钱换市场的阶段,只能被动应对。

毕竟,没有人愿意提前倒下,成为别人成功的垫脚石。

原创文章,作者:斑马消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011713096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