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还是来的。
3月份爆发停产,7月份发生人员变动。最后,10月24日晚,这一切尘埃落定。广汽三菱成立于2012年,在中国挣扎了11年,正式输给中国。
广汽集团在公告中表示,三菱在广汽三菱的50%股权以1元对价转让,股东三方将增资偿还债务,三菱汽车和三菱商业退出广汽三菱。到目前为止,广汽三菱已成为广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广汽三菱退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产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是老生常谈。今天我们来谈谈不同的事情,看看退市后广汽三菱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最近的汽车市场并不和平,尤其是威马破产逃跑的时候。威马车机一度变成“砖”后,又把汽车公司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带到了台面上。然而,与这种汽车制造力量相比,广汽三菱的退出可以说是相当体面的。公告称,虽然广汽三菱由广汽集团全权收购,但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仍由广汽集团、三菱汽车和三菱商业共同持有,并将继续为广汽三菱车主提供备件和售后服务。
换句话说,三菱的车主不必担心“没有售后门”的问题,包括零部件、维修、保修等售后服务仍然得到支持。由于这种情况,广汽三菱库存车,自然是麻,根据金融协会的报道,虽然广汽三菱不再生产新车,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库存车,折扣可以给5万多,加上以前的售后服务,你不能考虑吗?
此外,虽然广汽三菱在中国的旅程已经结束,但留下了很多基础,从官方披露来看,长沙广汽三菱工厂包括年产20万辆新车,年产15万台发动机,新能源汽车产品综合开发能力研究中心,这样的硬件设施“饥饿”广汽埃安,相当于及时帮助。
作为广汽新能源产业的先锋,广汽埃安9月份的月销量达到51596辆,同比增长71.89%。2023年前9个月,累计销量高达350986辆,同比增长了惊人的92.51%。因此,随着销量的飙升,产能已成为广汽埃安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三菱留下的工厂给“燃烧”的埃安增添了一把火。据广汽官方账号报道,计划于2024年6月利用这些设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生产。一旦实现,广汽埃安的基本产能将增加到60万辆/年,为其2025年100万辆的产销目标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三菱的退出对广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面对市场的残酷竞争和自身产品转型的困境,包括广汽在内的三菱股东已经“输血”超过28亿元,但效果甚微。截至2023年6月30日,广汽三菱净资产为-14.15亿元,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
因此,广汽三菱的退出更像是广汽埃安的接力棒。借助广汽三菱留下的硬件设施,加快其产能扩张和新能源汽车研发进度,也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广汽三菱的“家庭背景”。
不可否认,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辉煌了十年,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其市场份额正在逐渐被侵蚀。根据乘联的数据,合资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尤其是日本,从2020年的24.1%下降到2023年上半年的17.6%,下降了6.5%,成为下降最明显的汽车系统。其次是德国,从2020年25.5%降至2023年上半年21.4%;美国车型从9.4%下降到8.5%;而韩国车型则从3.8%急剧下降到1.7%,几乎腰斩。
在这种情况下,三菱的退市更像是许多合资品牌的缩影。对于合资品牌来说,如果他们想在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转型新能源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要的选择。
广汽三菱的案例也为其他合资品牌敲响了警钟: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死,如果你改变,你就会活”,这可能是所有合资汽车品牌面临的最现实的选择。对于那些仍在徘徊的合资品牌,他们只能叹口气说:“我不会留下来的。”
写在最后
可以肯定的是,在合资汽车公司的下行趋势中,广汽三菱的失败只是前奏。谁会成为下一个三菱,日本马自达,欧美斯柯达和雪佛兰?目前还无法判断他们是否能像三菱一样体面地退出,这取决于他们的中国合作伙伴是否像广汽一样温柔。
原创文章,作者:carme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260912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