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可能会压垮汽车公司。
11月27日,理想汽车发布"关于部分用户延迟交付的说明",该说明称,一些理想的汽车受到核心部件供应延迟的影响App11月底交付的用户将推迟到12月。
据了解,受影响的车型包括理想车型L9 Max和理想L8 Pro。其中,理想L9 Max预计将推迟一周,理想L8 Pro预计将推迟2-3周。理想汽车将为订购这两款车型的用户补偿1000元和2000元油卡。
由于零部件短缺,导致车辆延迟交付,这也是汽车公司的无助,稀缺昂贵,随着零部件短缺,价格上涨是不可避免的。零部件短缺导致车辆延迟交付,影响交付量,零部件价格上涨导致汽车公司利润下降,为了转移成本,不得不酌情提高新车价格,最终汽车公司和消费者成为受害者。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被动的车企
目前,由于零部件短缺、价格上涨等问题,越来越多的汽车等问题的影响。
由于副车架供应短缺和疫情因素叠加,威来10月份损失了2000-3000台产能。威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11月10日财务报告电话会上还强调,12月份的交付量将受到功率半导体的限制。
小鹏汽车也不能置身事外。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有人能给我芯片,我请他喝酒。。此前,有传言称何小鹏亲自前往宁德时代总部与曾玉群就电池问题发生争执。虽然小鹏汽车否认了这一谣言,但电池短缺和价格上涨一直限制着小鹏汽车的发展。
哪吒汽车在10月份新势力汽车公司销量排名第一,也遭受了缺货的痛苦。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张勇此前表示,生产线一天可以下线400到500辆车,缺货时只有不到100辆车,甚至当天也会放空。
传统汽车公司也遭受了痛苦。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一次会议论坛上表示,由于缺乏核心和贵电,长安汽车在今年前9个月损失了60万辆。最新的阿维塔11,深蓝色SL03等车型受到严重影响。
拥有完善供应链的跨国汽车公司也是如此。本田、丰田等全球汽车公司近日宣布,受半导体等部件短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物流停滞的影响,其车型将减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由于芯片短缺,全球累计汽车产量可能达到299万辆。
零部件短缺影响汽车企业的生产能力,而价格因短缺而飙升,将导致汽车企业利润下降,这对于新汽车企业和传统汽车企业转向新能源,相当于火上浇油。
首先是电池和芯片。在电池方面,据统计,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仅为5.3万元/吨,而目前的价格已上涨到60万元/吨左右,涨幅超过10倍。
面对今年第三季度汽车销售毛利率的下降,李斌承认,这是由于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挑战。他还预测,电池价格仍将影响今年第四季度的毛利润。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廉玉波还表示,动力电池原材料和动力电池价格的上涨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德邦证券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国际主流芯片供应商MCU产品持续短缺,最长交货期为52周,价格普遍上涨。英飞凌、意大利半导体等企业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提高工汽部件价格,涨幅高达20%。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原材料的上涨,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传递给汽车公司后,汽车公司将承受更高的成本。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破解:自研、合作和政策
面对零部件价格的上涨,汽车公司只能被屠杀吗?
事实上,汽车公司也在努力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短期内,汽车公司疯狂囤积以芯片为首的零部件,以应对零部件价格飙升造成的短期损失。
然而,囤积零部件毕竟不是一个长期的政策。从长远来看,汽车公司还将开发芯片和电池,或与相关供应商合作。
在汽车规级芯片领域,比亚迪半导体已经深耕了几十年IGBT、SiC该领域已实现国产化,是国内第一家尝到甜头的汽车企业。
四年前,吉利的亿咖通科技和安谋中国成立了合资企业的芯擎科技。随后,吉利去年发布了与芯擎科技合作开发的7纳米智能驾驶舱芯片SE1000。据了解,吉利自主研发的中控芯片预计将于2023年组装上车。
在过去的两年里,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零部件相关企业。10月21日,长城汽车宣布计划与魏建军和稳盛科技共同投资成立芯动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威来和小鹏都成立了电池公司。
然而,自主开发的芯片和电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并承担失败的风险。这种方式不是汽车公司的最佳选择,汽车公司仍然需要一个容错的机会。投资产业链上的成熟企业也成为汽车公司的另一种选择。
近两年来,地平线先后被广汽、比亚迪、长城汽车等多家汽车公司投资,蔚来汽车、上汽等汽车公司也出现在黑芝麻智能技术背后。
然而,开发智能汽车所需的供应链极其冗长。要打破多个核心部件领域的封锁,避免卡住脖子,汽车公司很难单独战斗。国家政策支持同样重要。
上汽集团副总裁祖似杰认为,电动智能网络汽车是一条非常长的轨道,不仅需要冲刺,而且需要持久性。依靠一两家汽车公司,甚至几家汽车公司,很难完成轨道上的技术、行业、模式等方面的重塑。因此,智能网络汽车需要很容易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目前,国家已在充电、更换、芯片等方面制定了相关计划,其中国家汽车芯片计划已提交工业和信息化部家汽车芯片标准预计将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开发和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设备行业副主任郭守刚表示,确保稳定运行,完善汽车生产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开展汽车零部件、基本部件、关键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加强国际资源开发合作,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打击投机、掩盖销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备件短缺,涨价影响何时好转?
虽然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汽车公司的自救,但如果你想快速解决当前的棘手问题,你仍然无法解决近渴。此外,随着汽车工业电气化转型的加快,对零部件的需求激增,短缺、价格上涨等问题只会在短时间内日益突出。
这个问题比汽车芯片和动力电池更糟糕。据了解,由于汽车芯片结构短缺,功率半导体和MCU包括IDM大厂的车用IGBT交货期超过50周。此前,供应链盛传包括功率半导体在内的2023年汽车芯片的上涨可能会继续。
此前,Stellantis 首席执行官唐唯实表示,半导体供应紧张预计将持续到明年年底。极星首席执行官 Thomas Ingenlath 预计零件短缺将持续到明年。
但大众董事会采购主管Murat Aksel持悲观态度,预计芯片短缺不会在2023年结束,德国汽车制造商目前正在为供应链中断做准备。
业内人士表示,在科技和智能化的趋势下,汽车对芯片和电子零部件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目前全球供应链不稳定,加上半导体行业的生产调整和设备采购需要一定的时间据估计,汽车芯片大约需要2到3年才能实现完全正常的供应。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直言不讳地表示,由于缺乏造成的新一轮芯片价格上涨,汽车芯片IDM大型制造商的价格上涨是基本价格的上涨。只要不涉及灰色渠道和中间商的恶性价格上涨,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就不是很大。
然而,与芯片的困难相比,中国的动力电池技术被卡住的风险更小,这是个好消息,但这并不意味着汽车公司对电池放心。最近,BYD解释说,一些车型的价格上涨,除了国家补贴的下降,另一个原因是电池和其他主要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好消息是,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随着电池容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电池成本有望逐渐下降。一些机构预测,到2025年,电池制造中的每千瓦时电力成本可能会降至100美元或更少。
原创文章,作者:盖世汽车 马振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291719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