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电动汽车有成本优势?
瑞银最近拆除了比亚迪的海豹,研究了中国电动汽车的成本、出海和未来,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尽管考虑到贸易壁垒的不断增长,但比亚迪出海欧洲的成本优势约为传统大众和雷诺等竞争对手的25%。
到2030年,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从17%增加到33%,其他传统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从81%下降到58%,其中欧洲品牌的市场份额损失最大。
比亚迪在成本上领先特斯拉约15%。据估计,比亚迪海豹的毛利率为16%,税前利润为5%,类似于世界主流品牌(丰田、大众等)内燃机汽车的利润。
中国汽车品牌协会和特斯拉将成为2030年全球汽车排行榜的前几名。大众、本田、雷诺、沃尔沃等重压中欧市场的传统大众品牌将受到最大影响。韩国、丰田和各种豪华车品牌的影响较小,至少在中国以外。
看到这份报告,我怀疑瑞银收了多少钱?要知道,投资机构引导资本市场的“恰饭”并非普通人所能想到的。当然just joking,瑞银作为一家权威的投资机构,自2017年以来一直在研究拆卸电动汽车,具有很强的逻辑和数据推理能力。因此,本着学习和探索如何预测的心态,瑞银UBS报告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
为什么中国电动汽车能在全球迅速发展?
为什么中国电动汽车有成本优势?
欧洲本地化后,中国电动汽车是否继续具有成本优势?
我希望有一些观点和灵感。此外,文末还有一个小调查。你对中国汽车出海乐观吗?
为什么中国电动汽车能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尤其是欧洲?
瑞银UBS通过两个维度考虑:
电动汽车的渗透率或消费者的接受度,加速还是放缓?
电动汽车的全球贸易政策法规是区域保护主义还是欢迎全球竞争?
两个维度的正反方向可以产生四个象限,对应四个可能的场景:
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欧洲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相对友好。保持当前形势的可能性最大。届时,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份额将达到45%,特斯拉的份额将达到17%,欧洲品牌的其他份额将达到38%。
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但欧洲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并不友好,这种可能性也不小。届时,欧洲品牌电动汽车的欧洲份额达到69%,特斯拉6%,中国品牌25%。
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并不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欧洲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相对友好。
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不受消费者青睐,欧洲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也不友好。
然而,瑞银UBS认为,电动汽车不受消费者青睐的可能性很小。当然,报告没有说出原因,但Jack认为,汽车电气化符合时代能源发展的方向,估计很少有人会反对;同时,汽车智能化也是人类社会全面数字时代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社会项目或类型,汽车无法脱离大方向的发展,因此没有人能抵挡时代的洪流。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巨大,汽车作为其中一种巨大的贸易商品,必将伴随着主要贸易的繁荣,因此中国汽车进入欧洲也符合环境。
从这个背景可以看出,欧洲汽车的电气化是友好的,渗透率将继续提高。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更多的中国电动汽车出海欧洲。
面对全球竞争,中国电动汽车有哪些因素,让中国电动汽车在成本上有这么高的优势?
为什么中国电动汽车有成本优势?
瑞银UBS通过拆解比亚迪海豹,发现比亚迪的供应链垂直整合和90%以上的零件来自中国,近80%的零件是比亚迪成本优势的法宝。比亚迪的垂直集成使其成本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电池高度垂直集成的关键领域,在电动汽车技术和成本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ADAS方面没有过度工程,因此对消费者来说非常物有所值。
特斯拉Model和瑞银之前拆解的两辆电动汽车 3和大众ID.比亚迪提供了一款更大、更舒适的汽车,成本优势约为15%。然而,特斯拉凭借其技术计算和软件,保持了性能最好、效率最高的汽车领先地位。
如何理解这种垂直集成,一般原始设备制造商在购买零件时寻找T1,但BYD基本上从T1、T2、T3到原材料控制,虽然增加了资本负担,但在行业变化中,可以让原始设备制造商的需求从上到下快速实施,如BYDCTB设计需求可以从车身到电池组快速实施,从而实现整个简洁一体化的电池组,而不是各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各种妥协,产生最初复杂、多部件的电池组。
比亚迪75%的零件是自制的:
比亚迪利用内部制造能力提供从电池到车身设计和集成电力电子模块,以及低成本的中国供应链等集成解决方案。
比亚迪海豹没有使用任何全球T1供应商,除了主芯片SOC(如驾驶舱芯片)和ADAS系统。
零件自制,这不能说,依靠中国勤劳的劳动力,同时降低供应商之间的时间成本,达到短期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因此,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和高度的零部件自制是比亚迪成本控制的法宝。一般来说,汽车零部件成本的计算由原材料成本、制造劳动力成本、管理成本等主要部件组成。电动汽车电池和电机原材料在中国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人民在人力资源方面辛勤工作了几千年,为我们奠定了优势基础。
那么,如果汽车在欧洲本地化生产,我们的汽车有成本优势吗?
欧洲本地化后,中国电动汽车是否继续具有成本优势?
根据瑞银UBS的分析,比亚迪在欧洲生产海豹的成本将比从中国出口的汽车高出约10%。即使扣除欧盟汽车节省的进口关税,比亚迪海豹仍将比欧洲传统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类似电动汽车便宜约25%或约10000美元。
相比之下,大众市场的传统原始设备制造商几乎不可能以盈利的价格销售电动汽车,因为全球T1供应商提供的电池和零部件存在结构性成本差距,中国电动汽车从材料供应链到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重构集成创新产生了成本优势,因此,即使中国品牌在欧洲的本地化程度不断提高,这种成本差距也将继续存在。
以比亚迪海豹(假设它是在东欧组装的)和大众ID为例。.4(德国制造)之间的比较说明了这一点。按同等价格计算销售,大众每辆车的税前利润将损失约1万美元。与比亚迪海豹相比,大众汽车每辆车的损失仍将达到7000美元左右,价格高达10%。当然,这种计算可能会导致欧盟通过政治法规加剧对当地汽车行业的支持,从而对中国电动汽车产生更多的歧视。然而,与美国《通胀削减法》IRA相比,欧盟目前讨论的措施并不那么保护主义。
除欧洲外,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在其他与中国政治关系更友好的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如其他亚洲国家(不包括日本)印度和韩国)、当然,在电动汽车时代,南美洲和非洲/中东可能起步较晚,但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总结
通过瑞银UBS的逻辑,中国汽车出海的未来确实是可以期待的。汽车工业的中心已经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然后转移到日本和韩国。当然,这个机会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勤奋和创新。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和摘录
1.YD teardown: Will Chinese EVs win globally? – 瑞银UBS报告pdff
原创文章,作者:vehicle公众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01712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