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从能源战略的角度提出,到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的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文/NE-SALON新能源集团
世纪重叠,天翻地覆。在“918”的背景下,中日关系不再紧张,取而代之的是两国在经济领域的互补和互相竞争,尤其是光伏领域。
战争不再,竞争永恒。
在过去,日本在科技领域独树一帜,在芯片、电池、手机、家电等领域逐渐崩溃,尖端科技的全球话语权正在丧失。
正是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在开放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全面的超越,其地位也遥遥领先。
根据SolarPower的最新报告,中国在世界十大光伏市场中排名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场,其中光伏发电容量超过1000GW,占全球光伏市场总规模的一半以上;日本排名第三,光伏发电容量超过200GW,约占全球总规模的10%。
20年,为什么河东河西?日本能否赶上光伏发电领域,中日在新能源发展战略领域有什么异同?
中日分别出台了哪些政策?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大量新能源光伏政策,指导装机规模,制定行业标准,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从多方面支持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发展。
2023年8月22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新产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实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全面推进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2023年8月3日,中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
2023年6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旨在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产业化发展。
2023年6月2日,中国国家能源管理局组织发布了《新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明确新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灵活性是重要支撑,智能整合是基本保障;
2022年6月1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2025年,可再生能源总消耗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约占一次能源消耗量的18%;当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时,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翻了一番。
202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优质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日本也非常关注新能源光伏,尤其是太阳能。据了解,日本企业在太阳能领域拥有世界上大部分发电专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已经启动了“阳光计划”,即并网光伏屋顶发电,实施高额补贴政策。
2010年,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2030年光伏路线图”进一步修订,提出了薄膜硅电池、CIGS薄膜电池等发展重点。
2012年,日本实行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也就是说,政府以一定的价格购买太阳能发电者的电力。此外,招标系统(FIP)实施可以刺激太阳能发电者不断提高竞争力。
2021年,日本制定了第六版《能源基本计划》和《2030年能源供需展望》。日本政府展望,到2030年,太阳能将从7%的目标调整到14%-16%。
中日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中国光伏在产能规模、技术进步、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等方面具有优势。
产能规模:我国光伏产能居世界第一,规模化生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效率,提高了生产能力。例如,在太阳能系统的设计和集成以及材料、技术和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方面;在双面电池、钙钛矿电池等太阳能电池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劳动力成本:在劳动力方面,我国光伏企业的成本相对较低。
市场需求:中国国内市场需求较大。
日本光伏的优势体现在知识普及、储能技术、模式创新等方面。
知识普及:由于政府的宣传和知识普及,日本人对太阳能发电并不陌生,这对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普及非常有利。
储能技术:日本在新能源行业拥有多项尖端核心技术,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光热联合发电等方面取得了成就。例如,光伏发电和热发电技术在太阳能较弱的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输电。此外,日本继续投资电池储能、抽水储能、氢储能等技术研发。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加入有助于电网的稳定,这些技术在日本的应用比例也在增加。光子晶体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效太阳能透明电池、薄膜硅电池、CIGS薄膜电池等新兴技术也是日本热衷于探索的方向。
模式创新:日本光伏企业和研究机构有:夏普、京瓷、松下、东芝等,为日本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提高储能设备的转化率外,还探索了新的光伏应用模式,如:“光伏 储能“光伏” 水电“光伏” “光伏农业” 水上”。
中日各自的缺点是什么?
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资源利用不足;企业过度依赖政府补贴;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瓶颈;新能源产业人才培训机制不能满足新能源市场的需求。
日本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产能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成本高;能源政策与市场竞争的矛盾;一些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面临技术瓶颈和商业化挑战。
总之,在光伏新能源方面,中国的优势,如容量规模,不容易赶上,中国也应该学习和吸收日本在光伏能源产业的优势,如知识科学、持续研发新兴技术,特别是储能技术,结合大学培养光伏新能源储备人才,相互学习,坐在第一位。资料来源:NE-SALON新能汇X
声明:本微信官方账号原创文章欢迎规范转载。转载时禁止更改文章内容,请务必按以下格式标注作者的来源和来源:NE-SALON新能汇;作者???】,本微信官方账号保留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
原创文章,作者:新能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201712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