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魔丸
来源|博望财经
“饿了,先吃糊吧”。南方黑芝麻酱的经典广告已经成为无数人的记忆。黑芝麻也成为中国第一个糊品牌,早在1997年4月就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然而,随着《纽约时报》的洪流,南方黑芝麻逐渐因单一类别、品牌老化等问题而失去了过去的荣耀。在连续五年净利润下降后,该公司因锂跨境而受到关注。然而,随着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放缓,锂产能过剩再次使黑芝麻达到风口浪尖。
孤注一掷的跨界能让黑芝麻凤凰涅盘吗?
01
芝麻糊卖不出去
8月26日,黑芝麻发布2023年半年报,实现收入12.24亿元,同比下降 5.56%;归母净利润1739.31万元,同比增长156.69%。
收入和净利润发生了反向变化,尤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针对收入下降的原因,黑芝麻表示,主要是因为公司继续压缩部分资本结算周期长、资本占用大、毛利润低的传统电子商务代理业务。由于公司的高毛利润业务得以维持,公司加强了产品成本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黑芝麻表示,自2022年以来,公司的经营重点是“追求收入增量”转变为“追求利润增量”。
毕竟,黑芝麻在净利润表现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增长挑战。从长远来看,2018年至2022年,净利润连续五年下降。
2023年上半年的利润增长可以算是黑芝麻了“扬眉吐气”。
然而,这种利润的质量是多少?黑芝麻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已经呈现出持续下降的状态。
不得不承认,业绩不佳和缺乏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黑芝麻糊的品类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
冰冻三尺不是一天之寒。财务报告显示,黑芝麻糊产品销量从2015年的900.67万件下降到2020年的562.68万件。
到2021年,公司开始统计饮料和直接饮料的销售。在2022年年报中,南方黑芝麻没有透露糊制品的具体销量。但从财务报告来看,饮料产品销量下降5.34%,直接饮料产品销量下降30.88%,两大产品总销量约546.19万件。
换句话说,南方黑芝麻产品的销量仍在下降。
芝麻糊为什么卖不出去?产业竞争、产品特性、品牌老化有三个原因。
相关报告显示,糊产品进入门槛低,生产技术壁垒薄弱。黑芝麻糊产品作为糊轨道中的少数民族品类,市场规模有限。近年来,面临着产品同质化加剧、渠道扩张效率提高困难等问题;
其次,随着时代的变迁,破壁机等小家电进入千家万户,增加了对黑芝麻糊销售场景的影响,产品特性导致消费场景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横向竞争更加激烈。近年来,五谷磨房、老金磨房、张宝山等竞争品牌加入糊状轨道。南方黑芝麻品牌老化,运营思维传统,在高压竞争环境下自然“步步惊心”。
02
跨界“前车之鉴”
事实上,面对糊类起步产品的困境,南方黑芝麻并没有少做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的努力。
只有黑芝麻“脑回路”显然,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们不专注于食品领域的生态协调,而是喜欢“追风口”做跨界的姿态。
根据公开信息,黑芝麻是一家综合性食品企业和一站式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主要经营三大业务:传统黑芝麻酱、饮料产品等食品业务;富硒大米、传统大米等硒食品粗粮业务;以上海李多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多多)为业务平台的电子商务代理业务。
2017年,并购上海礼多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礼多多”)之后,黑芝麻转型为电商企业。转型有多彻底?2021年,电子商务收入占黑芝麻的比例“半壁江山”,占53.97%,已超过食品成为其主营业务。
左手食品,右手电商的黑芝麻,却没有得到想要的飞黄腾达。2017年的电子商务行业显然并不性感,该业务的下一次表现也令人满意。2020~2022年,礼多多净利润分别为4152.71万元、3132.85万元和-1.88亿元,其中2022年礼多多净利润同比下降41.63%。 700.68%。
电子商务业务的疲软可能仍在继续。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上半年,黑芝麻的食品和电子商务收入分别为6.77亿元和4.97亿元,占55.35%、40.58%。
由于电子商务业务整体收入下降,黑芝麻正在整合资源,转向大型健康产业。
2023年8月27日,黑芝麻宣布战略升级,将从用户需求出发,推出高端定位保健黑芝麻酱、中老年粗粮方便食品,充分利用公司投资的医疗保健平台,为糖尿病患者开发经营专用食品。这意味着回到原点。
当然,黑芝麻的第二个增长曲线也不乏投资“暗线”。
根据2023年半年报,黑芝麻被记录在内“长期股权投资”广西文远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天辰新能源有限公司、广西广投国医投资有限公司、广西荣县都桥山健康镇投资有限公司、广西巴马食品养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只是仔细看,投资收入并不令人满意。
背后是多方位的跨界。2020年4月,黑芝麻认缴广投国医新增注册资本6553万元,投资完成后持有广投国医36.41%股权。广投国医的主营业务是投资医疗行业。2017年5月,中标成为南宁市卫生委员会公开招标“南宁市儿童医院PPP项目”社会资本方。2017年11月,广投国医与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联合成立南宁市儿童医院运输管理公司,广投国医持股59.31%。
根据2023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为负,亏损14.92万元。
03
35亿砸锂电池,跨界多惊险?
多年的不温不火,让黑芝麻一直游离在主流视线之外。然而,今年这颗不安的心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惊喜”。
2023年4月1日,黑芝麻宣布终止新能源企业天辰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5亿元,同时宣布江西小黑蜂蜜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小黑蜂蜜)业务转型为储能锂电池生产经营,投资35亿元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从“增资”改换为“自建”,黑芝麻对锂电池的影响相当大 节奏。对此,黑芝麻表示,在推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目标公司的外部政策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将“天臣新能源增资”调整为“自建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的决策。
投资锂电池35亿元的概念是什么?截至2023年上半年,黑芝麻的债务和业主权益总额为43.77亿元,35亿元的锂电池显然难以接近体积重建。
当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钱来自哪里。公司表示,35亿元的总投资预算将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申请、政府技术改革补贴等方式解决。其中,项目一期投资17亿元,计划向银行贷款10亿元。
用这样的杠杆,孤注一掷吗?更何况跨境不是一蹴而就的。黑芝麻的协同效应是否盲目思考,是否应该量力而行,深受各方怀疑。
对此,黑芝麻在2023年6月回复询问函时表示: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是大健康食品行业,同时, 长期以来,公司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经充分论证,公司认为现在是储能锂电池发展的黄金时代,具备发展储能锂电池业务的条件和能力。
真的是这样吗?要知道,锂电池行业已经经历了三年的扩产浪潮,正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公开表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约1000GWh的动力电池生产能力~1200GWh,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达4800GWh,产能严重过剩。相应地,2023年上半年,A股磷酸铁锂上市公司业绩几乎集体降温,股价持续下跌。“戴维斯双杀”。
隔行如隔山,逆流而上的黑芝麻能成功吗?
原创文章,作者:博望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160712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