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使用纯电车的用户可能已经发现,他们的汽车成本有点高。
自6月以来,北京、上海、重庆、郑州、青岛等国内许多城市的公共充电桩充电价格开始上涨。这些一二线城市的充电价格上涨了30%-50%左右。甚至有些城市的公共充电桩成本也直接翻了一番。价格一般从每度0.8-1.2元上涨到每度1.5元左右。在晚上的谷底,价格也可能达到每度0.6元。
随着新的充电桩国家标准的出台,充电价格可能会上涨。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国家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GB/T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20234.1-2023 第 1 部分:一般要求和 GB/T 20234年3月2023日,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 第 3 两个推荐的国家标准:直流充电接口正式发布。
细化两个核心变化,确保直流充电桩与大小电流的兼容性;直流充电的大电流功率显著提高,电流达到800安培,功率达到800kW。
充电费上涨,可能还会继续?
充电桩要走向大电流时代
新标准采用我国现行直流充电接口技术方案,确保新旧充电接口的一般兼容性,将最大充电电流从250安培提升为800安培,充电功率为800kW。这样,就有必要开始提高充电桩的性能。
两年前,我们购买的电动汽车产品几乎仍然具有1C或2C级的充电能力(即1小时内可以充满电),效率不高。当时,电池仓的容量也很小,满电量可以达到300多公里的电池寿命。如果你跑高速公路,你可以跑1小时充电1小时。
事实上,新的国家充电桩标准的发布已经足够明确了,即促进直流充电桩的发展。
目前电动车车主能使用的公共充电桩大多以120kW以上的直流设备为主,其次是个人交流慢充电桩。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充电联盟统计全国充电桩总量665.2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214.9万台,随车充电桩450.3万台。
而且根据去年年底的调查数据,96%的电车用户会选择直流快充桩,只有4%会选择交流慢充桩;如果按订单计算,交流慢充桩的订单只占1%。在96%的份额中,120kW-150kW、150kW-180kW的直流充电桩是用户选择最多的,其次是180kW-270kW的直流充电桩。
接下来,从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单枪800kW直流快充桩将陆续投放市场,加快普及。极氪拥有800kW快充桩产品,威瑞能源也拥有800kW充电桩产品。
也许你对800kW快速充电没有明确的概念。一旦800kW快速充电铺开,配合同样支持超快速充电的纯电车,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充电5分钟补充300km等水平,充电效率比120kW起步的快速充电桩高。这无疑是进一步推广电动汽车的好消息。
对用户有什么影响?
充电桩新国家标准的意图非常明显,即促进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普及和上限水平,旨在缩短充电时间,改善下一个纯电车用户的汽车体验。本质上,这是一件好事,直接关系到纯电动汽车车主的充电时间,这是一个核心痛点。
同时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首先,一堆高成本的充电桩将投放市场,成本一般在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之间。这主要是因为大功率DC充电桩需要高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用户的充电体验和安全性。这些充电桩的成本只能从用户那里赚回来。随着充电时间的缩短,可能使用大功率直流快速充电桩的用户的充电成本将高于交流慢速充电和270kW以下的快速充电桩。
用户对使用感觉的第一感知将是充电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其次,充电成本可能会增加。当然,如果你赶上谷地充电,电费可能不会大幅上涨;大多数用户的充电时间集中在夜间,大多数白天的充电主要是在线叫车。
对于用户端来说,这两个方面基本上是直接影响。
另一方面,也存在间接影响。大功率直流充电对电动汽车关键部件的动力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高功率充电会给电池带来更严重的锂分析反应和热效应,降低电池的安全性。此外,电池负极材料是快速充电效率的主要限制因素。由于负极石墨由石墨烯片制成,锂离子通过边缘进入薄片,负极在快速充电过程中迅速达到吸收离子能力的极限。锂离子开始在石墨颗粒顶部形成固体金属锂,即锂分析的副作用。
锂分析将减少锂离子嵌入负极的有效面积,一方面降低电池容量,增加电池容量另一方面,界面晶体生长,刺穿隔膜,影响安全。
对电池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产端,重新开发化学配方和安全措施,以适应大功率充电。在消费者方面,他们必须为具有“大电流充电”能力的电池付费。也许短期内购买具有此功能的电车的成本会增加。
还有配电网的测试。配电网的配置因地而异,这也是快速充电桩不易渗透到每个城市各个角落的一个主要问题。例如,300截面电缆规定输送功率上限为1000千瓦。充电站可以吃掉大部分容量,周围用户无电可用?
三种方案,搭建储能电池或改造配电网(难度大),或与周边建筑、酒店、超市等地合作建设这个快速充电站,效率高,难度低。
最后,新国标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也就是说,快速充电桩需要确保直流和小功率的充电需求,这无疑是为了解决插入式混合动力和扩展车辆的充电需求。换句话说,在大功率快速充电桩普及后,它也将面临扩展和插入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开放。这无疑对插入式混合动力和扩展车辆有利,可能会刺激此类车辆的销售。
作者路咖汽车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160712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