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补贴调查背后为什么欧洲坚持限制中国的电动汽车?

说不嫉妒是假的‍

作者|王磊 楚门

编辑|在洲

你不能叫醒假装睡觉的人,但好处是可以的。

当中国品牌在电动汽车市场飙升时,大多数老汽车公司仍在吞下燃油汽车的红利。很难说他们对电动转型的态度是积极和敏感的,直到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回家。

今年的慕尼黑车展向外界展示了中国品牌的能量。比亚迪在欧洲建厂开店,新势力也计划通过汽车的故乡。傲慢的欧洲人终于坐不住了。

9月13日下午,乌尔苏拉,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年度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发表“盟情咨文”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现在全球市场充斥着更便宜的电动汽车,巨额的国家补贴人为降低了它们的价格,扭曲了我们的市场。”

冯德莱恩的这句话,无疑是在一篇文章中,其初衷当然是为了保护欧洲当地的汽车公司。

与此相呼应的是,德国总理在参加慕尼黑车展时也为德国汽车公司欢呼,称他们应该受到鼓励,而不是害怕面对中国汽车公司的竞争。然后大手一挥,就拿出了1100亿欧元的激励计划。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的汽车技术和制造水平都是全球汽车工业的典范。BBA的家乡在德国,这足以证明它的领先地位。

而且大洋彼岸的中国汽车工业,却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十城千辆”为了开始,在去燃油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出现在欧洲市场。

显然,所有的礼物,已经暗中标明了价格。

01各方态度

早在今年7月,就有报道称,欧盟即将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原因是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感到不安。他们担心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会以极快的速度和规模涌入欧洲市场,从而威胁到欧洲当地的电动汽车生产。

国际能源署( IEA)数据显示,2022年在欧洲销售的16%的电动汽车是从中国进口的,当时欧盟内部市场专家Thierry Breton说,“欧盟行业承诺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倾销调查,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数量迅速增加已成为一个问题。”

但有趣的是,欧盟国家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有不同的态度。

法国总统曾表示,7月份的调查主要由法国推进,“我们不想用法国纳税人的钱来加速欧盟以外的工业化。”

欧洲当地媒体表示,由于法国2023年第一季度约40%的电动汽车购车补贴流向中国企业,法国态度激烈。

因此,法国计划调整电动汽车补贴的实施条件,并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调查。

与法国不同,德国认为,如果欧盟对中国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可能会导致中国的反击,甚至损害欧洲汽车工业。

德国相对温和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BBA和公众在国内市场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些公司刚刚宣布了中国市场的战略规划,所以德国非常“小心”。

面对最新的反补贴调查,欧盟中国商会也迅速做出了回应。

反补贴调查背后为什么欧洲坚持限制中国的电动汽车?

来源:CCCEU

欧盟中国商会表示,应该敦促欧盟客观地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不是随意使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增加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洲的发展和运营成本。“欧洲市场的开放应体现在具体行动上,为外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无歧视的商业环境。”

声明称,包括电动汽车行业在内的中国企业致力于实现全球碳中和愿景,并将为此做出不懈努力。欧盟中国商会希望欧盟政策制定者走向行业,共同为世界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02反补贴调查背后

为什么欧洲坚持限制中国的电动汽车?

先看一组数据,施密特(SAR)根据汽车研究公司的数据,中国汽车品牌在欧盟市场的份额从2021年的不到1%上升到今年的2.8%。

在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制造商的销量占总销量的8%,高于去年的6%和2021年的4%。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几乎与2022年持平。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翻了一番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纯电动汽车市场,沃尔沃、MG和极星是2022年销量排名前三的品牌,也是中国汽车企业收购的欧洲本土汽车品牌,占欧洲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8.6%。

反补贴调查背后为什么欧洲坚持限制中国的电动汽车?

来源:上汽

今年前8个月,上汽MG在欧洲销量达到13.5万辆,同比增长148%,在英国(非欧盟国家)、德国、法国和其他国家的新车销量排名第一。今年前8个月,MG4在欧洲累计销量超过4万辆,成为欧洲纯电动紧凑车销量冠军。

由于巨大的历史负担,欧洲本土汽车公司不能像中国品牌那样轻装上阵。

与此同时,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并不像中国那么大。最近,外国媒体报道称,大众汽车位于德国东部的茨维考试厂正在考虑裁员。原因是欧洲电动汽车需求低迷,只能削减多余的劳动力成本。

反补贴调查背后为什么欧洲坚持限制中国的电动汽车?

资料来源:比亚迪

此外,由于供应链没有地方优势,不同国家的不同定价也让许多欧洲人感到寒冷。

不久前,德国网民也因为中国版的ID而这样做.3便宜,在网上大吵了一架。原因是“德国产”的ID.3.销售3990欧元,约32.22万元,是中国价格的2.5倍。

一些德国网民无法立即伸展,直呼“德国人不应该再买大众汽车了”。

公众立即表示,两国之间的价格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首先,中国市场具有生产成本优势,能源成本较低。其次,该车型的所有供应商都来自中国,运输路线短,生产成本低,使销售价格更低。第三,因为在中国市场,特斯拉“价格战”大众汽车的价格越来越高。

反补贴调查背后为什么欧洲坚持限制中国的电动汽车?

来源:上汽

供应链成为公众回应的关键。

在传统汽车时代,以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为主导的传统供应链基本上由欧洲、美国和日本企业控制,这些供应链高度封闭。然而,在新能源发展时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供应商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层层供应成本优势的叠加下,中国汽车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竞争力和价格优势。

03不妨碍自主品牌的成长?

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必然会影响中国汽车公司出海的步伐。一旦欧盟认定结论成立,欧洲出口可能面临惩罚性关税。

然而,就像一枚硬币同时有正反两面一样。

在阻碍中国汽车公司出海的同时,欧盟的反补贴调查也将迫使中国汽车公司加快海外工厂建设。据报道,上汽、比亚迪、长城等顶级汽车公司正在为欧洲本地化生产做准备,最早的欧洲本地产品很可能于2025年下线。

宁德时代早就有了出海建厂的计划。目前,在德国图林根州阿恩施塔特开设的工厂已成功实现锂离子电池电池的大规模生产,未来将有5条生产线投入运营。预计该工厂将在2024年初达到14GWh的初始容量目标。其子公司也于去年4月在印尼投资了电力电池产业链项目。

此外,国轩高科技、亿威锂能和蜂巢能源也计划在海外建立动力电池生产线。

尽管在欧洲建厂投资巨大,但这可能是中国品牌出海的唯一途径,也将使整个出海业务更加完善和独立。

反补贴调查背后为什么欧洲坚持限制中国的电动汽车?

来源:比亚迪

对于这一最新调查,许多人认为这并不妨碍自主崛起的长期逻辑

中信证券认为,目前中国电动汽车不以低价为卖点,其竞争力来自技术积累、质量控制和用户体验。目前,欧盟尚不清楚中国电动汽车的潜在政策和着陆时间,“我们对中国电车产品的海外竞争力持乐观态度,对中国汽车公司在海外实践中探索双赢模式持乐观态度。”

中泰电新指出,此次事件与动力电池和锂电池中游无关,预计不太可能反映关税。即使最终成立,欧洲在中国出口国的比例也相对较小,这对当前公司的销售和业绩预期几乎没有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超电实验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160712281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