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TOPCon、HJT的两条技术路线一目了然:TOPCon是大多数企业的共同选择,甚至成为N型电池的代名词。另一方面,据SOLARZOM统计,自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中旬以来,近40家企业大力宣布HJT异质结电池项目总数超过600GW。
但目前HJT阵营分化严重,部分企业半途而废,部分企业在资金、技术、成本等压力下苦苦挣扎。只有少数企业勇往直前,继续扩张……
今天,我们专注于HJT的大聚会,以便看到整只豹子。
图为通威太阳能HJT电池
2023年8月25日,“2023年HJT异质结&叠层技术产业峰会”在上海举行。这次少数HJT阵营有点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突破性进展。通威、阿特斯等龙头企业有望加入HJT阵营。
01
龙头企业的艰难选择
明阳光伏研究院HJT粉丝、院长罗骞经常感慨:
“HJT阵营一直缺乏晶科能源这样的领导者。然而,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
HJT阵营比明星企业聚集的TOPCon有点孤独。202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TOP10企业没有纯HJT技术路线。然而,TOP10中没有一个错过了TOPCon。
即使隆基绿能在HJT创造了许多电池转换效率的记录;天合光能HJT技术已经开发和布局了10年,通威和阿特斯宣布同时布局TOPCon、HJT两大技术路线……但这些企业都没有旗帜鲜明地举起HJT技术路线的旗帜。
阿特斯技术研究院院长蒋方舟讲了一个大实话:
“对于跨境干光伏企业来说,HJT的进入门槛很低,只要能盈利,就能做到;但对于龙头企业来说,门槛很高,至少要达到Level2,甚至Level3,在效率、成本、产品溢价三个指标上做得更好,投资回报不能低于TOPCon。”
注:以上仅指运营利润(售价减去成本),不包括R&D费用和管理费用。通威光伏首席技术官邢国强也同意上述观点。龙头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
即使HJT的前景再好,也要回归现实。企业不做正在赚钱的TOPCon,做不赚钱的HJT,怎么能向投资者解释呢?经历过几次光伏周期的大企业都知道,稳定更重要。当一条技术路线还没有成熟的时候,让跑得快的企业先试试。先行者不断尝试和犯错误,支付足够的学费,找到正确的道路,自己跟进还不算晚。PERC和TOPCon都遵循这样的逻辑。
但现在,HJT的量产条件似乎已经逐渐成熟,龙头企业对HJT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阿特斯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能同时提供TOPCon和HJT组件产品的企业之一。当然,阿特斯HJT组件的出货量仍然很小。其iHero系列产品主要推广54片半片规格,最大功率为445W,组件效率为22.8%。
在刚刚发布的中报中,阿特斯透露了HJT的好消息:
目前阿特斯的 HJT 中试线量产,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5.6%。通过双面微晶改造技术,公司将进一步提高效率。预计今年第四季度量产效率将提高到26%。然而,阿特斯官方网站上的主要产品是TOPCon和PERC,这个产品不见了。
今年,通威股份在HJT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23年6月,通威太阳能与THC技术(全称:Tongwei HJTCell,通威电池板产品采用HJT技术路线),预测组件功率达到710瓦,比PERC高55瓦,成本进一步降低。2023年8月,通威完成了210半双面微晶技术改造,量产效率最高达26.49%。THC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GW级量产验证。
据了解,另外两家TOP10组件企业也有可能布局GW级HJT量产组件。
如果说TOPCon之前并没有真正参与HJT,那么现在几家龙头企业HJT的量产计划和行动打开了差距。这将极大地提振HJT阵营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当他们看不懂的时候,他们可以相信龙头企业的选择和判断。此外,任何技术路线,包括HJT,只有更多的人参与,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才会更快。
根据蒋方舟和邢国强的逻辑,一些企业现在加强了HJT的布局,可能是因为HJT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已经达到或赶上了顶级市场,至少有信心在未来赶上顶级市场。这些观点可以被视为HJT阵营试图发起反击的积极信号。
02
降低成本压倒一切
为什么HJT不如TOPCon受欢迎?众所周知,转换效率没有明显提高,成本也高得多。HJT电池技术研发的核心是“提效降本”。
HJT工艺只有四个步骤:清洁天鹅绒制备、非晶硅膜沉积、TCO膜制备和丝网印刷。HJT降低成本的路线也非常清晰,行业基本达成共识——“三减一增”。具体包括:
“减银:银包铜解决方案”、“减格栅:0BB工艺解决方案”、“减硅:硅片薄片化”以及“一增:UV转 光胶膜提高效率,延长寿命”。
除此之外,“低铟”、“电镀铜”其他技术都是HJT提效降本的重要方案。
目前,HJT降低成本的成果非常显著。
东方日升异质结事业部总经理杨伯川举例说:“以降低金属化成本为例。通过0BB技术、低银浆、电镀铜等多种手段,东方日升异质结团队看到了将银浆成本从20/W降低到5分/W以下的巨大可能性。”
根据东方日益上升的现有进展和数据,杨伯川预测这一目标将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届时,异质结电池的单瓦银耗将达到惊人的7mg/W。
“减银”、“减栅”HJT电池开发应该做些什么,“减硅”这似乎有点超过了电池企业的主营业务。但现在HJT企业的研发趋势是向上游扩张——做硅片。
其中,华盛新能源旗帜最为鲜明,不仅布局了硅片产能,还开发了CCZ(单晶连续直拉技术)等。
在发布中报的同时,通威股份还宣布在乐山峨眉山、五通桥区各投资建设16GW拉杆、切片、电池片项目。
阿特斯中报披露,基于阿特斯中报披露 N 类型(掺磷)硅片热处理吸杂技术,在晶体端引入多拉杆,使用 P 将半棒切片、超薄硅片等技术引入切片端,目标是制作适合HJT的低成本硅片。
基于HJT的独特性,企业生产的HJT电池现在延伸到硅片:
首先,硅片的减薄不影响HJT电池的转换效率。HJT自然适用于薄硅片。HJT电池的低温工艺降低了硅片加热和翘曲的可能性,因此HJT电池的硅片薄片化优势比TOPCon电池更为明显。
目前,HJT已导入110μ未来m厚量产有望降至100μm甚至90μm,目前TOPCon的主流厚度是125μm-135μm之间。
未来HJT硅片能有多薄,估计硅片和电池片企业还没有完全规划好,但是做切片设备的高测股份已经达到了50μ研发了m的厚度。
然而,硅片越薄越好。去年,隆基绿能钟宝申在杭州公开表示,硅片的无限地薄会增加开裂的风险。毕竟,光伏组件是一种需要使用20或30年的产品。这一观点也代表了该行业对硅片薄片化的普遍担忧。第二,由于HJT电池对硅片的氧含量不敏感,剩余的边皮料可以直接切成半片,可以直接降低成本。TOPCon对硅片氧含量更敏感,因此对边皮切割硅片的适用性低于HJT电池。因此,华盛能源现在可以100%使用价格更具竞争力的颗粒硅,并通过技术改进实现连续直拉,降低生产成本。
TCL中环是硅片的双领导者之一,声称可以生产数百种硅片,这自然是一种可能满足HJT电池需求的硅片。但现实是,TCL中环可以提供更薄的硅片和更低要求的氧硅片,但价格并不漂亮。因此,为了降低成本,HJT企业只能自己制作硅片。
03
26%只是HJT的起点?面对各种降本方式,通威股份邢国强反复强调:“所有以降低效率为代价的成本都是短期的。随着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杠杆作用将越来越大。在未来,我们将提高效率,使用效率优于市场。”
HJT与TOPCon相比效率如何?HJT之前不乐观的原因是转换效率没有明显提高,但成本要高得多。
从各公司披露的电池转换效率来看,HJT在效率上并没有明显领先。
之前已经注意到,各企业披露的TOPCon转换效率普遍较高。几乎所有企业披露的效率都在25%以上,大多数企业披露的效率都在25.5%以上。晶科、捷泰、天河龙头企业预计年底电池转换效率将达到25.8%。
HJT电池的转换效率如下:
今年3月,华盛三期推出i-HJT3.0工艺,预计华盛182异质结电池片量产平均效率将迅速提高到25.5%以上;
阿特斯透露,通过双面微晶改造技术,效率有望进一步提高,预计今年第四季度量产效率将提高到26%;
通威股份披露,2023年8月完成了210半双面微晶技术改造,量产效率最高为26.49%。THL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GW级量产验证。
从数据上看,这两条技术路线之间存在一些差距,但并不大。然而,TOPCon通常存在电池转换效率降低的问题。一般来说,有必要降低两个档次:TOPCon25.4%的电池转换效率,相当于PERC或HJT的25%。
据HJT研发人员介绍:“如果TOPCon的实际效率达到25%,那么700W 组件应成为主流。”
根据Infolink数据,TOPConk M10 双玻组件144 主流档位570-575WWW5 例如,实际效率约为24.2%。
这种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虚高的现象,有的属于企业自身的虚假披露,有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由TOPCon电池效率计算方法及其在组件中的应用决定。
因此,一些TOPCon电池片成品应标明两种转换效率:电池名称转换效率和实际效率。
东方日升全球营销总监庄英宏大胆预测,26%的转型效率可能是TOPCon的上限,但这只是HJT的起点。虽然这种说法夸张,但也不是不合理的,展现了他对HJT未来的信心。
首先,HJT的理论转换效率更高。如果与钙钛矿叠层可达30%以上。尽管如此,它似乎仍然很遥远。
其次,HJT试线效率不断创新高,转换效率提高得更快。
有一个未经证实的谣言,现在一些企业可以“轻松”在HJT中试线上做26%、实验室最高效率在27%以上,达到29%。然而,这些转化效率尚未得到第三方机构的验证。去年隆基绿能创造了第三方验证的记录:转换效率达到26.81%。如果上述谣言是真的,隆基的世界纪录将很容易被打破。
无论如何,HJT的效率提高给外界的印象比TOPCon更容易、更快。通威去年年报披露,N型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5%,HJT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6%(部分新建TOPCon和HJT生产线效率较高)。天合光能披露:N型i-TOPCon电池量产效率提高到25.3%;实验室效率达到25.6%,同时积极投入研发新型HJT电池。
HJT公司没有广泛披露试验效率的另一个原因仍然是成本过高。在实验室条件下,HJT电池叠加了许多新技术,成本高,无法实现商业价值,没有现实意义。
尾声
尚未布局HJT的龙头企业R&D高管表示:“我们希望看到其他企业在HJT技术上的突破。只要一个企业能做到这一点,它就可以证明技术路线是可行的,许多其他企业可以复制它。一个企业的成功就是整个行动的成功。”企业一直在研发,一直在观望,随时准备。
华盛新能源负责人徐晓华说,“异质结已经过了摇旗呐喊的时候,现在是时候闷头干了。”HJT需要企业用行动证明自己。
TOPCon路线只用了几个月就成为N型技术的主流。如果HTJ想要的话“迎头赶上”也许只需要一个机会,比如量产电池效率的新突破,成本的大压缩。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HJT玩家。现在通威和阿特斯已经发出了积极的信号。如果隆基、正泰等龙头企业将来跟进,HJT的成本降低和增长速度将会更快。
END
原创或编译的文章,如需转载或部分引用,应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原创文章,作者:赶碳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291711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