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T、TOPCon、新一代N型电池技术取代Perc,如IBC和钙钛矿,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不仅新老玩家涌向上述技术路线,华能、国家电力投资等万亿央企也在加快布局,积极抢占N型电池和组件的战略高点。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电、中国大唐、中国华能、国家电力投资、中核集团、三峡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八大金刚”其中,国家电投是最早布局制造端的央企,BC、HJT电池及组件产能已建成。
与世界上装机量最大的国家电力投资相比,中国华能在向光伏转型和制造端布局方面要慢半拍。然而,这家万亿央企在多管齐下的后期努力形成了完整的N型电池和组件布局。
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老大哥”,中国华能在行业内具有无与伦比的品牌吸引力。光伏行业的头、腰、尾制造商只是中国华能的第一个愿景,更自豪地与中国华能携手合作。例如,2018年中国华能收购协鑫新能源的谣言在光伏圈引起了冲击。
另外,甘胜泉掌舵的海源复材在2020年推出了300亿元的扩产计划,中国华能的身影也闪现在其中。牵手中国华能后,一度让外界天真地认为甘胜泉朝重振赛维的豪言壮语迈出了一步。更尴尬的是,海源复材这个300亿项目只划了个圈。如今,海源复材的光伏组件产能仍然有限。因此,海源复材与中国华能牵手,基本上只是说说不练,过了口瘾。
海源复材后,跨界TOPCon天王—黄氏集团与中国华能达成合作,两家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华能黄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黄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华能皇氏”),计划投资120亿元在广西客人开发2GW农业光牧储存基地项目和5万户屋顶光伏项目。
根据黄氏集团投资建设TOPCon电池和组件项目,然后将生产的组件用于光伏项目的建设,双方的合作可以算是天作之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黄氏集团可能会让中国华能失望。今年8月,黄氏集团宣布已转让黄氏绿能控股权,现只持有黄氏绿能15%。
简单来说,20GW总投资100亿元 TOPCon电池项目与黄氏集团关系不大。黄氏集团还表示,退出安徽阜阳TOPCon电池项目后,将继续专注于主营业务。目前,黄氏集团正在逐步发展“切割”光伏板块。
2023年11月7日,黄氏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未持有泰安黄氏晶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皇氏晶华”)未参与相关投资的股权。这说明山东省首次引进10GW,总投资40亿元 TOPCon电池项目与皇氏集团无关。如果非要说有半毛钱的关系,可能是公司名称中有“皇氏”二字。
TOPCon电池项目与黄氏集团无关,但与中国华能有交集。根据股权结构,北海黄氏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和泰安绿电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各持有黄氏晶华50%的股份。
根据股权结构,华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新能源”)上海原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原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原乐能源”)华能新能源由中国华能集团和华能资本完全控制,各持有北海皇家阳光、51%和49%的股份。
穿越股权后,可以发现中国华能间接控制了10GW的黄氏晶华股权 TOPCon电池项目投资主体。
中国华能除了押注TOPCon电池外,还参与了HJT电池组件项目。2022年5月18日下午,华盛新能源与大理州政府、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水电”)5GW高效HJT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将在大理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当时,华盛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华能水电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湘华、华能水电总经理孙伟、刚加入华盛新能源首席执行官周丹参加了投资项目签约仪式。现在,袁湘华早于当年9月退休,周丹也于2023年8月退休。
2023年10月12日,大理华盛2.5GW高效HJT电池项目在大理经济技术区登上先进设备制造产业园正式投产。华盛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华能水电总经理李建平、迈为科技董事长周健出席投产仪式并分别发表讲话。
但股权结构显示,大理华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理华晟”)大理华盛光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盛新能源全资子公司)“华盛光伏大理”)华能水电是大理华盛100%的控股子公司,在股东名单中没有出现。
一般来说,合资建设项目大多是通过参与进行的。华能水电未出现在大理华盛股东名单上,可能有其他原因或其他安排。此外,在大理华盛2.5GW 在HJT电池生产仪式上,大理华盛与华能水电签订了异质结组件合作协议。
无论如何,华能水电一、二把手一次出席华盛新能源5GW HJT项目签约落地仪式,再次出席2.5GW电池组件投产仪式,说明华盛新能源与华能水电高度绑定。
在钙钛矿方面,中国华能旗下华能清能院多年来一直专业从事钙钛矿的研发,2023年初与杭州众能合作“打假”,揭穿奥联电子“钙钛矿大神”徐明军的履历造假谎言。
2023年12月25日,由中国华能牵头的全球最大商用尺寸兆瓦钙钛矿组件光伏示范项目在华能青海共和光伏电站全面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钙钛矿光伏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的重要进展。
华能青海分公司还表示,下一步将服务于国家创新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继续推进钙钛矿产业化进程。
毫无疑问,光伏电池组件已经进入N型世界时代。光伏产业阶段性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快P型产能的清算,P型/N型技术“新老划断”谁先掌握N型技术和产能的制高点,就会占据市场主动权。
在行业领导者方面,晶科能源表示,N型产能将在2024年底超过100GW。晶澳科技表示,2024年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将超过100GW,N型电池产能将占67%。可见,N型电池组件作为先进产能的扩产仍在路上。
在中央国有企业方面,三峡集团通过投资新能源锁定了TOPCON电池组件。中国广核集团与国盛能源合作,投资传古技术。随着N型技术的热余温度,中国华能实现了钙钛矿、HJT和TOPCON的全覆盖,未来可能会迎来中央国有企业关注N型的新高潮。(草根光伏)
原创文章,作者:草根光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11714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