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新鬼故事:已经开始没有订单

最近,一篇题为《储能新鬼故事:已经开始没有订单》的文章诞生了,在业内引起了很多热议。

文章内容显示,在欧洲大型储能市场、亚非拉储能“废料”市场、国内大型储能、工商储能等储能市场,许多储能制造商打价格战,回顾发现一个叫做“储能没有订单”的鬼魂钻出门,门的钥匙被称为“内卷”。

具体来说,欧洲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下跌,家庭储备性价比大幅下降。为了清空库存,各行各业的家庭储备制造商纷纷开始价格战。客户对新产品不感兴趣,家庭储备市场没有订单;储能行业的“废料”市场——亚非拉市场,每年新增50或60个储能品牌进行价格战,半年电池价格暴跌一半。“连华为都被卷出南非市场,暂停了家庭储备销售”;同时,中国热门的工商储能似乎也在挤出泡沫,甚至变得有价无市。

对此,有人乐见其成,高兴地说:“哈哈哈,挺好的。该死一波没有核心技术混日子产能过剩的企业了。”

有人坐在钓鱼台上,一脸平静地说:“行业洗牌,不用太着急。”

也有人抚今思昔,一副悲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样子说:“想起当年的VCD,DVD。卷起来,整个行业没有赢家,失去了更多的模式。”

总的来说,似乎每个人都在期待储能逐渐没有订单的现象。似乎每个人都预料到,迟早会有一天,这个叫“储能没有订单”的鬼会从门里钻出来。

储能系统报价0.72元/Wh,卷死你们!

“丧钟为谁鸣?丧钟为你鸣!”这只鬼是一群储能企业,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念头,在储能市场疯狂内卷,打价格战后结出的果实。

这场价格战有多疯狂?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2023-2024年储能系统框架集采开标公示中可以看出。

华能4.1GWh储能集采分为三个标段,标段1采用集中控制电化学储能系统,估计容量为2.5GWh(2h、4h系统);标段二采用分散式模块化、组事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估计容量为1.5GWh(2h、4h系统);标段3采用1C电化学储能系统,估计容量为100MWh(1h系统)。

参与标段一投标的企业48家,最高报价为0.92元/Wh,值得注意的是,标段一的最低报价达到了惊人的0.724元/Wh,打破了储能系统招标的历史最低价格。

要知道,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看,根据目前电池市场报价较低的0.45元/Wh计算,再加上从电池到直流侧集装箱集成的成本约为0.2元/Wh,以企业0.72/Wh的平均价格,交流侧的成本空间只有0.07元/Wh。

储能系统报价0.72元/Wh,数字里满是一个词——“卷死你”,不知道报价企业是哪家,但不得不说,真的很残忍。

储能三大趋势揭示了谁养的鬼

在你社区的门口,两家新酒店同时推出了一道菜,颜色、香味、酒店服务等都差不多。你去吃哪一个?哪一个便宜,哪一个便宜!

从今年数百场储能展的产品来看,储能市场的发展大致有三个发展趋势。

一是工商储能轨道成了热点,大家都想伸出手去抓一把。

如今,工商储能轨道上挤满了人,包括听风而来、看好工商储能轨道、重金押注的跨境企业。在大储、户储等细分轨道上有所收获后,想在工商储能这条新兴轨道上分一杯羹的企业。为了扩大产品的应用场景,我们看到了工商储能电池企业。光伏企业在光储融合大道上前进。储能电池已在储能电池中,PCS、BMS、储能上下游企业在箱体、系统集成等领域站稳脚跟。

第二,储能产业链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受美国和欧洲恶意制裁中国企业的影响,中国企业患有“颈部恐惧症”。储能企业害怕被卡住,想把整个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中。

目前,储能市场,特别是工商储能市场,正在集成电池企业、BMS企业、PCS企业等企业,集成商正在考虑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在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再次见面可能会逆转供应商和客户的身份。例如,如果供应商想从下游客户获得订单,他们应该帮助他们获得项目;同时,整个产业链中的任何企业都可能成为工商储能项目的开发商和集成商和资本方的客户。

三是光储融合加快,未来光储充一体化可预见。

随着光伏装机量的增加,光存储集成的前景看起来非常光明,许多光存储企业推出了光存储集成相关产品。

只有两条新赛道,但是我国现在有14万多家储能企业,狼多肉少。储能企业想多吃肉,提高产品质量,创新储能技术,这条路不容易走。你追我,进步差不多。这时,我们只能打价格战。令人尴尬的是,在储能赚钱之前,主要储能市场的产品库存过多,过去两年产能再次疯狂爆发,市场供需极度不平衡。结果大家一起含泪亏本大甩卖,卷死谁算谁,反正停不下来。

降价严重,内卷激烈。众所周知,如果我们继续下去,迟早会有一个鬼叫“储能没有订单”。然而,“我死后,洪水汹涌”的最终结果是我真的看到了鬼魂。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储能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040713149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