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第二季度,小鹏汽车经历了两次业界关注“高光时刻”。
G6首次上市,这是小鹏寄予厚望的拳头车型,一旦热销,有望推动公司实现“触底反弹”转折点;第二次是与大众携手,后者的股份不仅增强了小鹏的智能优势,也为财务实现增添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加上小鹏内部启动的一系列战略和组织变革,使第二季度成为关键节点。 延长时间线,向前看,这很可能是公司实现初步积极循环的开始,但如果不是,何小鹏也将带领团队经历更长的痛苦期。
最近,小鹏发布了最新的财务报告。至少在4月至6月的业绩报告中,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汽车公司赢得了翻身。
今年4月至6月,小鹏总收入50.6亿元,同比下降32%,环比增长25.5%;与2022年第二季度的27亿元和2023年第一季度的23.4亿元相比,累计净亏损增加了28亿元。
毛利率更令人头疼。第二季度,公司整体毛利只有-3.9%,比第一季度的数据更难看。
在财务报告沟通会议上,从毛利率突破策略,到降低成本的战术部署,再到新车系列的规划,以小鹏为首的管理层仍然对各种变化充满信心。 然而,业绩报告显示,目前的小鹏正在经历V字复苏的低谷转折点,销售、品牌和现金流的正循环,胜利的曙光最早要等到下半年。
01
翻身仗,还没有赢
这份财务报告,小鹏“毛亏”明显超出预期。
今年 第一季度 ,小鹏的 毛利率只有1.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汽车毛利率低至-2.5%,这也是小鹏汽车在过去三年中首次出现负毛利率。
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该公司的汽车基本上是亏本出售的,几乎是亏本出售的。当然,它也提前给了第二季度的结果一剂“预防针”,也就是说,短期内毛利率不可能出现拐点。
但是——
根据第二季度的数据,小鹏的毛利率远低于行业预期。总毛利率为-3.9%,汽车业务毛利率低至-8.6%。 要知道,隔壁理想车同期毛利率已经超过20%。相比之下,小鹏从正转负的现状确实是“蔚小理”里面最焦虑的。
另一个是销售瓶颈。
小鹏汽车成立近10年,恐怕连何小鹏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对一辆车的赌注这么高。6月上市的轿跑SUV小鹏G6已经成为“全村人民的希望” ,只有一炮而红,成为爆款,才能带动公司销量大幅增长,目前遇到的诸多问题,才能有解决的前提。
何小鹏对G6寄予厚望,他曾在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沟通会上强调过几个信息点——
-在国内20-30万元的新能源SUV市场,小鹏G6将成为最受关注的热门风格。
-这款车将推动小鹏新车的总交付,今年第三季度,销售数据的同比和环比远高于行业的快速增长,形成了公司战略和组织调整后的第一个销售拐点。
回顾过去,今年 第二季度 , 小鹏交付 新车累计 2 . 3 万辆, 环比 实现了 增长 ,但是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是小鹏G6决定了胜负。
短期来看,小鹏G6于6月上市。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这辆车没有销售“打得尽兴”,主要原因是零部件和供应商的约束,使交付时间过长。
从长远来看,何小鹏在产能和供应链方面做了足够的功课。他自己也在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会议上强调, 目前最紧迫的是新车的生产、供销规划, 该公司正在与供应商一起努力提高G6的生产能力,尤其是Max版本。预计9月份小鹏G6的交付量将大幅增加,月交付量将超过15000辆。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尽快将毛利率转正,一种方法是解决第二个问题,即增加产品销量和生产规模。 小鹏汽车财务会计副总裁吴佳明也在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提到了这一点。
小鹏汽车预计,9月G6的交付量将迎来爆炸性增长,届时将推动整体月交付量超过1.5万辆。公司预计第三季度总交付量约为3.9万至4.1万辆,环比增长76%。 根据7月11008辆车的交付量,8月和9月的平均交付量至少要达到1.4万辆,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另一种方法是降低成本。
何小鹏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正在推进动力系统、车辆硬件、供应链等领域的降本项目——
到2024年底,预计将实现成本降低25%的目标,这些降低成本的措施也将提高公司毛利率,并在2024年得到改善。
02
“触底反弹”的方法论
与隔壁理想家的Q2财务报告相比,何小鹏的心一定很焦虑,但这场翻身战真的很焦虑。
财务报告发布后,何小鹏、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财务副总裁吴佳明出席了财务报告电话会议,围绕财务报告,从毛利率突破策略,到降低成本的具体战术,再到新车系列规划,对未来的许多部署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第一,要从爆款中打造系统实力。
何小鹏知道,短期内,他可以把希望寄托在小鹏G6的销售推力上,但从长远来看,公司不能仅仅依靠一辆车的个人能力,而是依靠长期和系统。 根据计划,小鹏将在明年和明年推出更多的新车和改装车, 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更充分地准备Max版在智能领域的零部件。
顾宏地副董事长兼总裁透露, 明年小鹏计划推出两款新车型, 这两款车型将成为销售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公布。
二是走稳“后吴新宙时代”。
大家应该都知道, 吴新宙,小鹏的智能驾驶一号人物,已经离职。他是公司的智能驾驶团队“灵魂人物”。虽然这次离开很体面,但摆在小鹏面前的问题也很具体。没有吴新宙,小鹏将在未来几年“智能驾驶”标签还能牢牢贴吗?
箭在弦上。
何小鹏曾在G6发布会上强调,这款车对小鹏的意义在于iPhone 4对苹果来说。根据公司内部估计, 2025年和2026年将真正迎来小鹏自动驾驶“iPhone 4时刻”,这也意味着小鹏的XNGP将迎来质的突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XNGP 覆盖面积 中国高达95%的路段,甚至可以在社区和地下车库使用。
-成本 直接竞争力会受到影响。
-整体竞争力 上一层,包括安全和用户体验,应该让小鹏的智能驾驶在行业内进行“全能先生”,短板不大。
特别是降低成本,这是小鹏智能驾驶的关键突破。根据何小鹏在最新财务报告沟通会议上发布的信号,自动驾驶硬件成本明年将降低一半。
据悉,小鹏将在今年的1024科技日上详细介绍智能领域的成本降低 此外,小鹏还计划在今年的科技日上披露自主研发芯片的最新进展。
“我想强调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绝对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来大规模降低成本。”
例如,何小鹏说,在计算能力方面,他谈到了思考如何在逻辑上实现它“PCBA、两个SOC”一切都可以解决。在不断降低成本的过程中,XNGP也将逐步适应低价车型,何小鹏透露, 未来,15万市场用户也将享受自动驾驶技术的最前沿成果。
有意思的是——
两年前,何小鹏曾表示,由于成本高,15万元左右的车型,很难拥有完全自动驾驶。 显然,他推翻了这一观点。随着技术创新和全过程成本降低,小鹏清楚地看到了清晰可实现的路径和时间表。
可以看出,降低成本已经成为小鹏财务报告会议的关键词之一。这个词不仅与业界关注的毛利率问题有关,还与技术推广和智能驾驶体验有关, 还涉及到新车价格战的日益激烈。
价格战的背后是权衡。
天平的左边是利润和现金流,另一边是销售和市场。何小鹏在财务报告交流会上表示,在定价G6产品时,已经考虑到了同行业的竞争压力,因此价格战不会影响小鹏。 小鹏目前的战略目标是重获市场增长和规模。
根据小鹏的官方声明,今年下半年是销售和毛利润进入拐点的关键时期。随着降本策略的推进,只有在第三季度之后,我们才能再次看到小鹏“自我革命”初步结果。路很长,更激烈的对抗还在前面。
原创文章,作者:智车引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221911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