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中国区总裁陈玉东博士将于2024年1月1日退休,但当消息确定时,他有点孤独。
汽车圈还有一个熟悉的老板要说再见。虽然他知道这对陈意味着新阶段的开始,至少他不再需要担心芯片短缺,也不再需要接受刀这样的礼物,在主机厂采购高管为了让博世讨价还价之前,“刀”作为礼物送给陈玉东。
与此同时,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博士也非常熟悉媒体。
即便如此,我还是忍不住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变迁。
博世还没有正式宣布,但事实已经确认。我不想花太多的墨水来描述陈玉东在博世期间的表现。可以说,这是一场有目共睹的赌博。我不需要花太多的墨水来描述接班人徐大全,这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人事的变化,也是时代的变化。
汽车行业的新闻每天都在频繁发生,无论是凌克08呼吁打破“不完整”,创造完美的产品;理想暂时获得每周排量第一;比亚迪超过500万辆,或者上汽通用任命新的管理层,增加软件投资,这些新闻无一例外。
无论汽车市场如何“沧桑”,无论是在传统燃油汽车时代、变化的时代,还是即将到来的未来,博世始终稳稳地拥有当前汽车行业最稳定、最大的业务。
事实上,博世这一轮的人事变动不仅是组织结构的调整,也是未来更适应的调整。也许我们可以从博世的布局中看到汽车市场格局的未来。
“黄金搭档”见证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沧海桑田”!
毫不夸张地说,陈玉东和徐大全见证了中国汽车市场十多年的变化,这十多年不仅是两人共同促进博世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国汽车市场最激动人心的时期。
博世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显然是由于黄金合作伙伴“陈徐组合”的联合推广。愉快的汽车市场了解到,陈玉东和徐大全之间的默契从他们上任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一张历史图片显示,2010年底,徐大全参观了德国马克思故居纪念馆,并与陈玉东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从他们放松舒适的表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彼此的欣赏和认可。
在他们共同推动博世发展的十多年里,最明显的变化是自主品牌的业务比例上升了60%以上。
自2007年加入博世以来,陈玉东担任汽油机系统部高级副总裁,负责中国的业务发展。2008年 年 5 1月,他担任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领导博世在中国的汽车产品销售业务。自2011年1月1日起,陈玉东正式晋升为博世中国区总裁。
2010年9月,徐大全加入博世,担任博世中国区执行副总裁,负责博世中国汽车技术业务的管理。
捏指一算,这对“黄金搭档”在博世分别工作了16年和13年。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汽车市场可以说是“沧海桑田”。
众所周知,跨国零部件供应商来到中国,首先伴随着其客户-跨国汽车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博世也是如此。
博世从1909年开始通过贸易伙伴进入大陆市场,但博世从1995年开始真正扎根于中国。
1995年,中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和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在中国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国家合资企业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UAES)的诞生是博世汽车真正本土化的第一步。
从1995年到现在,不仅中国汽车产销规模从144万辆增加到230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在量变的同时也发生了质变。
例如,消费者的主要力量从公务变为私人;购买车型从商用车变为汽车;进口汽车从主要汽车到少量补充;自主品牌从不到三分之一增长到60%的市场份额。当然,近年来也有从燃油汽车到智能新能源汽车的突出转变。
汽车市场的变化直接推动了博世在中国的业务。陈玉东接手之初,博世2010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仅为373亿元,而2022年,博世在中国的销售额已达1323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11%。2022年,汽车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
中国已经成长为博世集团最大的市场,以及除德国以外员工最多的国家。据报道,博世在中国有5.8万多名员工,其中近1万名研发人员。
加强中国市场决策的“再布局”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高度评价即将退休的陈玉东:“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对行业和市场的战略洞察力是博世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
同时,据博世官方消息,陈玉东将继续协助博世中国业务的发展,成为博世集团董事长的中国事务顾问。
斯蒂凡·哈通也期待着徐大全博士领导的中国团队继续深化中国市场,为中国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更具创新性和有益的产品和服务。
自2024年1月1日起,博世部分业务部门的业务范围将进行调整,所有业务部门也将被赋予横向和跨部门的职责。
自2024年1月1日起,重组后的汽车业务将更名为“博世智能交通业务”。未来,博世智能交通业务将由七个业务部门组成:电动驱动系统、车辆运动智能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汽车电子、智能交通售后、电动自行车系统、博世子公司易特驰。
斯蒂凡·哈通此前提到,“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斯蒂凡·哈通说。“组织结构的调整不是为了使汽车业务部门独立,而是为了使汽车业务部门更好地发展。”
组织结构的变化肯定会使中国团队更有权力、更富有、更快、更自由。如果流行的话,就是要加强中国在博世全球业务领域的决策权,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
这可以看作是博世对满足中国市场业务需求的调整。中国在电气化、电气化和智能化方面引领世界得到了认可。坦白说,中国市场处于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前沿,对博世集团来说非常重要,充满了机遇,但也面临着更激烈的挑战。
在博世布局的电气化和智能轨道上,也有许多新的竞争对手,其中许多企业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博世”。这也是博世快速调整的目的,以应对当前的情况,为自己赢得未来的地位。
据史蒂凡·哈通报道,未来智能交通业务增长的支柱之一将是汽车软件市场。预计到2030年,汽车软件市场规模将增长两倍至2000多亿欧元。
博世为重组后的智能交通业务设定了新的目标:到2029年,重组后的智能交通业务将以每年6%左右的平均速度增长,届时年销售额将超过800亿欧元。
目前,博世在这一领域的业务正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快速发展。随着软件在整个汽车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在汽车整体开发成本中的比例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约30%。博世智能交通业务50%以上的研发人员从事软件开发。
此外,从博世在中国市场高管团队的布局也可以看出,其对本土化团队的坚持、对业务的了解和对中国本土化高管的了解仍然是其未来的方向。除了宣布中国领导人的变化外,博世智能交通业务中国董事会还将正式成立,以管理其在中国的业务部门和团队。王伟良将担任博世智能交通业务中国区董事会总裁,继续担任博世动力系统部中国区总裁、博世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博世汽车系统(无锡)有限公司总经理。
“分水岭”前的冷思
事实上,博世在应对大形势变化企业迎合战略调整方面是有经验的。
可以说,在过去十年的过程中,也正是基于博世对市场变化的判断,做出了适应的调整,
<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weight: 400; padding: 0px; width: 100%;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博世“与时俱进”,从配合外资企业定位到中国自主品牌崛起。为了迎合“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早在2017年,博世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研发区域控制器的团队。今年,它宣布与英伟达合作,双方将深入研究英伟达的软件和直播 以PX处理器为基础,共同开发面向汽车制造商的量产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此后,博世成功开发了计算平台DASy。数据显示,DASy域控制器基本版和DASy增强版分别面向L2级高速公路辅助(HWA)L3级交通拥堵引导及L3级交通拥堵(TJP)功能。
博世中国陈总徐的合作伙伴很早就提出了跨域融合的技术趋势。后来,自2021年1月以来,博世成立了智能驾驶与控制业务部门,直到“博世智能交通业务”的实施。可以说,在“黄金合作伙伴陈旭”的领导下,博世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踏上了理念。
目前,汽车工业也将迎来一个新的阶段。如果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智能汽车经历这样一个阶段的明显趋势:
2010年左右是起步阶段,以荣威e550为代表的车型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是2016-2018年,车与家(理想车前身)、爱驰、威马等企业入局,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第三阶段是2018-2021年,市场进入分化阶段,“蔚小理”开始批量生产,但也有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倒闭。与此同时,传统汽车公司开始大规模进入新能源汽车局。第四阶段是从2022年开始,“卷”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与此同时,前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的合资企业开始觉醒。
预计以后市场会更卷,不仅卷而且现在跑得快,以后真的不一定会继续快。
我们可以看到的明显信号是,一些销售良好的“后来者”在早期阶段开始傲慢,比如理想的每周迫不及待地宣布“每周销售”,以增加每周四次的营销机会;独立品牌布局早期开始反击,如极氪在智能短板上的改进;灵科08为行业带来的“明亮”产品;同时。合资品牌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也在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进行反击。就在昨天,上汽通用宣布将成立一个新的软件开发团队。
未来会发生什么?更智能,更电动,但也更卷。早期的优势可以笑到最后,独立品牌,包括合资企业的反击可以成功,价格战是最终的结论,卷的强度不仅限于国内,中国汽车骄傲的海外市场,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军队必须战斗”的地方。
“手掌和手背都是肉”,再加上史蒂凡·哈通之前所说的“‘在中国,为世界’也是可能的。随着中国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它也将出口到国外。博世中国的及时调整是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在中国乃至世界竞争力提升的“助推器”。
原创文章,作者:愉观车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1323112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