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廖鸿杰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另一个锂电池头玩家“坐不住”了。
近来,号称“世界领先的锂离子电池品牌”新旺达先后开展了独立融资、分拆上市、投资建厂等一系列行动,旨在在这个巨头垄断的锂电池行业发挥作用“决生死”的翻身仗。
7月27日,新旺达发布公告,同意子公司新旺达动力通过子公司——匈牙利新旺达在匈牙利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厂,投资不超过19.6亿元。
就在半个月前的7月14日,新旺达刚刚宣布将其新旺达电力拆分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新旺达电力是一家集电池、模块、BMS、PACK产销研究为一体的新能源技术企业。
背后的母公司是一家集消费电池、电动汽车电池、能源技术、智能硬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第三方检测服务于一体的锂龙头企业。
自2022年2月Pre-A轮融资以来,新旺达动力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完成了三轮融资,累计融资超过120亿元,最新估值超过350亿元。新旺达背后的最新市值仅为304亿元。
一方面,母公司市值跳水,另一方面,子公司到处筹集资金。在创业板的帮助下,估值超过母公司市值的新旺达动力能否重现母公司市值1000亿元的辉煌?剥离动力电池业务的新旺达能上演一场比赛吗?“金蝉脱壳”大戏,回到锂电池行业TOP3?、
1、“豪赌”的资本
从2022年的“缺芯贵电”,到2023年的“产能过剩”,动力电池似乎一夜之间就开始冬天了。前锂电池行业的龙头玩家之一欣旺达似乎正在上升“上不去”,向下“不甘心”尴尬局面。
与其“带病前行”,不如“断臂求生”。拆分动力电池业务并独立上市,新旺达正准备用尽最后一口气上演一场“金蝉脱壳”的世纪“大赌局”。
截至2022年底,新旺达总资产约744.9亿元,同比增长74.75%;总负债约481.9亿元,同比增长66.86%。由于资产增长率远高于负债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91.35%。
根据近五年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新旺达的资产规模是2018年底的3.99倍,债务规模是2018年底的3.63倍,股东权益上升到2018年底的4.88倍。
公司资产负债率也从2021年的67.75%下降到2022年底的64.69%,比2020年底的最高水平下降了12个百分点,创下了近五年的历史新低。
从近五年的业绩来看,新旺达的资产增长率远高于负债增长率,股东权益进一步凸显。经过连续三年的增长,负债率不仅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而且大幅下降。公司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探客出行」截至2022年底,已发现,新旺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11.00亿元,同比增长103.97%,到2023年Q1进一步攀升至135.10亿元;库存余额约98.75亿元,同比增长29.34%,到2023年Q1有所回升,略有下降至95.29亿元。
近五年来,新旺达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余额从2018年底约25.76亿元增加到2022年底约11.00亿元,累计增长330.09%;库存余额从2018年底约32.96亿元增加到2022年底约98.75亿元,累计增长199.61%。
可以看出,新旺达处理流动性风险的现金流正在进一步增加,虽然影响现金流的库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但其增长率显著放缓,特别是在2023年的第一季度。
新旺达在资产质量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现金流方面都做了明显的优化和改进,并在企业经营方面做得很好“双保险”的准备。
另一方面,欣旺达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有些不尽如人意。
「探客出行」从2018年初到2022年,新旺达的股价走势图发现,自2018年初以来,在每年10元/股的横向盘整后,它在2019年初开始波动和上升,直到2021年底达到50元/股的高水平。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元,股价在三年内翻了近七倍。然后它急剧下降,直到2023年5月底,它再次徘徊在每股15元。
与2021年底的历史最高水平相比,新旺达股价仅在一年半内下跌了70%,市值再次下跌了300亿元。似乎有一些“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的落魄感。
提高资产质量和增强抗风险能力是推动新旺达市值一路上涨的基础。至于近一年半股价的下跌,在「探客出行」资产质量的提高似乎是上限,企业的盈利能力更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大象”被迫转身
在新旺达的业务水平上,最直接的表现是,在收入持续增长后,支持业务的费用翻了一番。盈利能力逐年减弱,是企业管理头疼的问题。
「探客出行」根据年报,新旺达2022年营业收入约521.60亿元,同比增长39.61%,比2018年增长156.44%;净利润约7.58亿元,同比下降11.35%,仅比2018年增加7.37%。同期,净利润率从2018年的3.47%下降到2022年的1.45%。
根据2023年Q1财务报告的最新数据,新旺达第一季度收入约104.80亿元,同比下降1.35%,净利润直接下降3.67亿元,同比下降4.24亿元。受第一季度亏损影响,2023年Q1净利润率直接下降至-3.50%,比去年同期净利润率下降0.54%。
单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可能会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周期性,但从近五年的盈利能力来看,新旺达的收入呈现出稳定的增长势头,但五年的净利润几乎持平,盈利能力进一步减弱。
特别是2022年,在收入大幅上升的同时,净利润大幅下降,净利润率加速下降。2023年Q1的业务数据只是公司“增收不增利,净利率下降”情况进一步凸显。
与此同时,「探客出行」根据2022年报,新旺达2022年的销售费用约为5.98亿元,虽然仅占收入的1.15%,但与2021年的2.80亿元相比,已经翻了一番,同比增长了113.57%。而同年表现较好的收入仅增长了39.63%。
新旺达的营销费用,虽然数额不大,但增速很快,也可以从侧面反映收入增长疲软。
同时,在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下,新旺达2022年支出的21.49亿元管理费用是2018年6.33亿元的3.39倍,远高于收入。
从近五年的增长变化来看,随着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急剧增长,研发费用的投资一直保持正增长,几乎都高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总和。
值得注意的是,新旺达研发费用在这三项费用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新旺达没有轻研发和重营销,但其强劲的营销成本和管理成本增长势头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压研发强度,直接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在「探客出行」资产规模的加速扩张和盈利能力的快速下降似乎是两者的结果“背离”也许是欣旺达自2021年底以来股价一路下跌的关键,也是欣旺达自2021年底以来股价一路下跌的关键“迫使”新旺达必须为改变奠定基础。
3、“掏空”欣旺达
如何改变,是欣旺达能否改变“绝地重生”的关键。
6月13日,新旺达宣布,新旺达电力提出的增资扩股计划,由广西陆海新渠道股权基金、海南英军投资、深圳美珠美鹏企业管理等10家机构提出。交易完成后,新旺达电力的注册资本将从原来的85.36亿元增加到88.25亿元。新旺达对新旺达电力的股权将从44.29%降至42.83%。
随后,6月21日,新旺达宣布其新旺达电力已完成B轮融资,投资16.5亿元,由无锡国寿、中国银行资产和建信领导。交易完成后,新旺达电力的注册资本将进一步增加到93.42亿元,新旺达进一步稀释新旺达电力持有的股权至40.47%。
同时,「探客出行」截至2022年底,新旺达动力总资产约215.06亿元,占母公司新旺达总资产的28.87%;总负债约78.82亿元,占母公司的16.36%;净资产约136.24亿元,占母公司的51.80%;资产负债率仅为36.65%,远低于母公司64.69%。
简单来说,新旺达动力的独立上市可能会从新旺达母公司带走约28.87%的总资产和51.80%的净资产,但只需承担母公司16.36%的债务。
母公司新旺达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为它带走了高质量的资产,留下了巨额债务。如果让它掏空母公司独立上市,这将是新旺达当前股东和投资者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如何平衡新旺达电力和母公司的利益,新旺达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剥离的新旺达电力可以带走高质量的资产,但也需要不赚钱,特别是亏损业务“一并带走”。
「探客出行」根据新旺达的融资公告,新旺达电力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27.78亿元,占母公司新旺达总收入的24.50%。同期,新旺达电力总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亏损约5.00亿元和4.05亿元。
与同期新旺达4.40亿元的总利润和7.58亿元的净利润相比,似乎可以发现,如果新旺达在2022年除去子公司新旺达动力的巨大损失外,还可以获得9.40亿元的总利润和11.63亿元的净利润。
这无疑扭转了欣旺达快速下行的盈利能力。
因此,对于新旺达来说,整体更好的资产质量将与水混合,但下行盈利能力将有所提高。同时,它还可以控制另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大股东。
对于新旺达电力来说,除了锂电池巨头新旺达的优质资产外,它还获得了超过350亿元的估值,以及代表未来的新技术,如4680电池和钠离子电池。
新旺达在5月份的业绩会议上表示“目前正在开发4680电池电池和电池系统平台,并与国内外客户进行技术对接”。
新旺达创始人王明旺在6月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说:“能量密度为160Wh/KG,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量产”。
在「探客出行」新旺达左手4680电池和右手钠离子电池似乎不需要承担新旺达的沉重负担,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动力电池领域“死磕”最后。短期盈利可能比较困难,但在这个足够大的市场上,也能给投资者足够的想象空间。
只有这样,欣旺达才有机会打破当前的向上发展“上不去”,向下“不甘心”尴尬局面。
4、结语
回顾中国企业的拆分案例,不难发现新浪在拆分微博时被掏空;拆分华星光电,TCL被掏空;拆分OPPO,一步一步被掏空。……
当然,一些华为已经卖掉了新华三,新华三已经成为一个巨头;腾讯孵化了微信,微信带领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字节拆分抖音,抖音带领字节开启视频流量新时代……
对于新旺达拆分电力电池的行为,新旺达电力不必太悲观,短期利润困难,但前景光明。至于母公司新旺达,虽然短期内失去了亏损业务,但失去了最好的资产和最好的细分轨道,从长远来看似乎是“掏空”。
至于为什么要分拆新旺达动力独立上市,在「探客出行」一方面,新旺达自身企业的负担似乎太大,经营遇到了天花板、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背离”也迫使新旺达做出改变。
另一方面,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分割了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看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动力电池红利,前锂电池头玩家很难分得一杯羹。
同时,「探客出行」据IPO大象报道,数据显示,自2019年12月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国内上市试点启动以来,A股已有20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分拆子公司完成IPO独立上市。其中,80%以上的分拆IPO企业选择了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更诱人的是,80%的分拆再上市企业首日开局良好,首日平均涨幅超过80%。
因此,对于手持4680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业务的欣旺达动力来说,分拆上市似乎已经成为欣旺达的一个突破“尴尬僵局”最佳选择。与此同时,独立上市的动力电池业务也将有机会重新估值。
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似乎都会触及天花板的新旺达。在企业经营没有明显下行压力,现金流充足,技术底牌充足之前,要主动求变,开始决定未来的游戏“豪赌”了。
赢了,有可能跻身行业TOP3,输了被踢出行业前十。什么会等待繁荣?
*题图来自:基于VRF协议的摄图网。
原创文章,作者:子弹财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0422110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