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自研智驾,“土洋之争”考虑到业务全球化和多元化

HiEV获悉,上汽研发总院首席科学家金杰盂博士近日离职。

金杰宇是智能驾驶领域的知名专家。在加入上汽之前,金杰宇曾在大疆和中国的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他是大疆的高级系统工程师,负责无人机感知,并参与了大疆汽车业务的早期准备工作。随后,他加入了中国的一家科技公司,担任传感整合的首席科学家,负责感知整合、预测、定位构图等工作。

在上汽时期,由于飞凡品牌内部自主研发的需要,金杰盂率领的PP-CEM团队负责Rising Pilot的研发工作,PP-目前CEM团队约有400人。

Hiev了解到,金杰盂的离职可能与下一阶段飞凡的战略收缩有关。在飞凡目前的销售规模下,自主研发方案的成本很高。在下一阶段,飞凡可能会选择成本更可控的成熟方案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目前,我们也可以从一些飞凡产品的发布中看到线索。此前,飞凡R7推出了双Orinx和激光雷达版本,而第二款车型的主要推广订单Orinx配置,并切断了激光雷达版本。

另一方面,金杰盂的团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基于Orinx行泊的高级智能驾驶计划的实施。目前,上汽有智能驾驶计划「土洋之争」,考虑到国产化投资和当前销售形势的下降,集团对「洋腿」支持方案存在不确定性。

RISING01飞机交付 PILOT背后的英雄

「飞凡汽车」该品牌于2021年11月发布,2022年发布RISING PILOT高级智能驾驶系统,然后功能完成交付。在智能驾驶项目中,基本上超过了同一时期的新品牌,基本上与新力量的领导者处于同一梯队。

一位上汽内部人士透露,PP-CEM团队在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上汽的智能驾驶研发体系中,PP-CEM负责基于国外芯片的智能驾驶研发,被戏称为「洋腿」路线。

飞凡RISING PILOT基本上是上汽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唯一跑出来的」。

目前PP-CEM团队规模约400人。从2021年团队成立到2022年9月飞凡RISING PILOT交付,团队效率很高。

据说在PP-CEM成立的第一年,金杰盂采访了大约800人 人。

RISING飞行 PILOT高级智能驾驶系统有三个亮点:

·多传感器融合,率先采用4Dmm波雷达;

·全栈自主研发的全融合感知和规控算法;

·全过程数据闭环、生产、售后数字化建设。

RISING PILOT始于飞凡R7,这款车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在当时颇具特色。

除了视觉摄像头,高配置车型还配备了Luminar1550nm光源的高性能激光雷达、采埃孚4D成像雷达和海拉77GHz 角雷达。

上汽自研智驾,“土洋之争”考虑到业务全球化和多元化

多传感器集成路线的选择与上汽内部的国际目标有关。

一位熟悉飞凡智能驾驶的人告诉HiEV:「飞凡自研智能驾驶之初,就设定了符合中欧法律法规要求的目标。R7、转向、制动等执行机构都有冗余。在传感器配置方面,R7与奔驰、路虎非常相似。奔驰和路虎也是基于Orin-X的多传感器方案,将在大约25年内大规模生产。」

欧洲部分地区多雨多雾,速度普遍较快。因此,为了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获得五星级评级,飞凡R7有三个关键云数据,即Lidar、四维成像雷达和角雷达。

飞凡配备的Luminar激光雷达型号为Iris,1550nm激光源,等效300线,量程300米,性能参数可观。

考虑到欧洲的雨雾天气,飞凡在此基础上选择了采埃孚的4D成像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不同于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可以补充激光雷达的感知冗余。

此外,还有来自海拉的角雷达。飞行员在开发过程中可以获取角雷达的点云数据,以确保系统能够识别变道时后方物体的轮廓和属性。在欧洲,角雷达通常速度很快,这也是一种从安全角度来看的硬件选择。

飞凡R7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通过了国内和欧洲的法律法规。

02上汽自研智驾,「土洋之争」

考虑到业务全球化和多元化,上汽内部一直有许多开发智能驾驶的团队。

负责飞凡智能驾驶开发的团队PP-CEM,Pixel全名-Point Cloud-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Model,它被翻译成像素点云融合环境建模。

在内部,PP-也被戏称为CEM「洋腿」,因为团队专门负责基于国外芯片(主要是英伟达Orin平台)的高级智能驾驶研发。相应地,基于国内芯片自主研发的路线被称为「土腿」。

上汽自研智驾,“土洋之争”考虑到业务全球化和多元化

此次金杰盂离职,也有内部人士向HiEV透露,除了个人家庭原因外,还与飞凡的战略变化有关。

下一阶段,上汽希望增加集团投资 「土腿」 方案投入。

另一方面,有内部人士透露,「洋腿」后续Orin-N方案雏形推出后,冲击「土腿」计划。但飞凡考虑到集团本地化投资和当前销售形势的下降,是的「洋腿」车型支持不确定。

第三,在内部合作方面,飞凡的OTA管道能力和节奏低于预期。

年初,上汽为飞凡品牌设定了每年10次OTA的目标,但半年后,实际上只有2次OTA,但问题不在研发端。

无法构建高效的数据闭环系统,实现快速、持续的迭代,这种OTA布局,也可能是催生金离职的原因之一。

03飞凡智驾下一站

至于金杰盂的下落,一位熟悉飞凡智能驾驶的人士透露,金杰盂有可能自己创业。但HiEV也了解到,金杰盂也在与其他顶级汽车公司联系。金杰盂本人回应了未来的下落:「将继续做相关工作」。

在飞凡汽车方面,飞凡在7月25日举行了一场比赛「极智AI系统」OTA交流会。Pia之前很少出现在这个活动中。 Hu接替金杰盂做了大部分解释。

Pia Hu目前是上汽智能驾驶的首席产品官。在加入上汽之前,Pia Hu曾在大陆工作,Hirschvogel(德西福格)汽车等,在供应链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目前,飞凡智能驾驶的新版本将覆盖全国205个城市,同时,飞凡还将为用户提供这个OTA「光维感知建模技术」(将其他车辆照明信息融入预测)等前瞻性技术。

上汽自研智驾,“土洋之争”考虑到业务全球化和多元化

同时,Pia Hu还向媒体透露,飞凡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基于BEV网络的新算法,同时也将采用这种算法。 Occupancy等行业流行的网络模型。

飞凡智能驾驶的下一步是利用集成感知的能力先进的模型算法,优化封闭道路的体验,同时将功能推向城市场景。

许多迹象也表明,Pia 金杰盂离职后,Hu将接管飞凡智能驾驶团队的研发和交付。

HiEV从多个消息来源了解到,上汽集团将在不久的将来组织和调整智能驾驶领域,可能涉及飞凡、智己、零束、中海庭等多个品牌和公司。

上汽是中国最早开展智能驾驶自主研发的主机厂之一,RISING PILOT也是上汽最早的量产交付高级智能驾驶系统,是传统主机厂量产突破的案例。

然而,随着行业内卷的加剧,传统车型销量的下降,高级智能驾驶仍需要巨大的研发投资,今年的行业调整和整合无疑是主流基调之一。

RISING PILOT和上汽自主研发智能驾驶,下一阶段将走向何方,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

原创文章,作者:XEV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011510942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