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大众集团将向小鹏投资约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4.99%的股份。双方签署了长期合作技术框架协议。在合作初期,将共同为中国市场中型汽车市场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电动汽车。新车计划于2026年推出。
消息一出,就引起了网民的关注。你知道,这是跨国汽车品牌首次投资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尽管在此之前,威来汽车还获得了7.4亿美元的中东资本融资。然而,不用说,大众汽车在汽车行业的地位确实让很多人对国内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印象深刻。
公众为什么要投资小鹏?事实上,大众是最早转型新能源的合资品牌之一,其ID系列是中国经历过多次战斗的“老兵”。然而,今年上半年,大众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仅为8.97万辆,增长率仅为4.8%。与比亚迪、汽车制造新力量等国内品牌相比,大众显然落后于新能源轨道。
作为深耕中国市场的大众,为什么其新能源产品不受中国人欢迎?要知道,中国大众的品牌认可度还是挺高的,问题在于产品实力。参考大众目前销售的新能源车型:ID系列车型,与众多新动力车型相比,设计过于“传统”;智能化更弱(自动驾驶辅助,车机系统);补能技术相对落后。大众ID系列基本上没有优势,可以概括为新势力车型的潜在用户所看重的。
特别是在智能驾驶舱、自动驾驶辅助、800V高压平台等技术方面,目前公众最缺乏。这三个方面是小鹏汽车的优势。因此,两者并非不合理。这也反映了中国汽车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确实掌握了核心技术。
但是,中国品牌不要太开心。作为传统汽车公司的“老板”,其实大众已经对新能源技术有了很大的规划,也就是大众之前发布的2030年。NEWAUTO战略。这一战略有三个关键内容:
1.大众将推出全新的SSP平台,将是大众集纯电动、全面互联、高度可扩展性于一体的全新平台。
2.在软件层面,CARIAD计划推出一个新的、统一的、可扩展的软件平台和端到端电子架构。软件堆栈2.0版将包含一个适用于集团所有品牌车型的通用操作系统。同时,配备L4级自动驾驶技术。
第一款配备SSP平台的ARTEMIS,将于2025年正式推出。
因此,大众对小鹏的投资并不是把所有的技术都押在国内品牌上,而是平行的多种解决方案。从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其他主要市场(北美、日本、德国等)对智能的需求确实不高,但国内市场在这方面确实相当“卷”。与国内新力量的合作也有助于公众迅速弥补中国市场的不足。
从小鹏的角度来看,大众入股7亿美元,可谓解决了资金燃眉之急。要知道,自2022年以来,小鹏汽车的销量一直没有提高。旗舰G9的月销量在1000辆左右徘徊,改款后的月销量只有5000辆以上。新上市的G6仍处于产能攀升阶段。从今年1月到6月,小鹏汽车一次也没有取得月销过万的成绩。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强大的联盟。一方面,大众可以获得实质性的技术红利,弥补产品的不足,迅速跟进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小鹏可以扩大规模效应,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和采购优势,投入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同时,公众的投资、股权投资和合作,是对小鹏技术的强有力的品牌认可,相当于业内“老板”的肯定。
虽然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但他们逐渐在产业链上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国内新能源产业尚未真正成熟,传统汽车企业也纷纷转型,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参与新能源浪潮。然而,国内新能源产业还没有真正成熟,传统汽车公司也在转型,增加研发投资,积极参与新能源浪潮。革命还没有成功,同志们仍然需要努力工作!你觉得这个怎么样?欢迎关注“无限车域”,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原创文章,作者:车域无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282110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