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市场已逐渐从自然吸气发动机转变为以小排量涡轮增压为主流,但在过去两年中,发展最快、最受欢迎的车型实际上是新能源车型。这种发展速度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每个月都有几种新能源车型上市。
有人说新能源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似乎只有发展新能源汽车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但似乎只有中国非常积极地发展新能源汽车。欧美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和实施心不在焉。
这是因为欧洲和美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汽车工业系统。欧洲有许多老汽车公司,如奔驰、宝马、大众、奥迪和保时捷。美国也有大品牌,如通用汽车和福特。日本也有丰田、本田、日产和三菱等知名品牌。然而,很少有新能源车型能被命名。这些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远低于国内品牌。是技术壁垒还是根本不重视?
事实上,在欧洲,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销量仍然高于日本和美国。比亚迪于2021年进入挪威,以唐EV为排头兵开拓市场,年销量突破1000台。在今年的巴黎车展上,汉、唐、元PLUS三款车型联手亮相,这意味着这三款车型未来将继续在欧洲市场销售。此外,在欧洲,相当一部分出租车是上汽荣威的新能源车型。
欧洲的情况是这样的,那么北美和日本其他东南亚呢?日本国土面积小,停车是个问题,怎么还能买大车呢?那么有人说这不仅仅是在日本卖五菱红光MINI。 像EV和糯玉米这样的车型。这就涉及到充电设施的问题,日本的补能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由于这些原因,日本流行的汽车基本上都是小排量燃油车型,即K-car。
更不用说北美了,它提倡大排量车型,更不用说国内品牌了,甚至特斯拉车型在北美的销量也很普遍。与日本一样,能源补充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北美的油价也比中国便宜得多。
与中国相比,国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相对缓慢,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的汽车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毕竟,这家老牌汽车企业拥有相对稳定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开发和组装有轨电车并不困难。在电动汽车中占大部分成本的电池主要掌握在宁德时代,但LG和松下也有电池行业。
那么国内新能源车型购置税减免政策延期了好几次,针对汽车企业的众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是降低能源风险。国内煤炭多,石油少。如果煤炭多,电力资源就不会受到限制。国内石油主要依靠进口,这也是国内油价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较大的原因。
二是环保。燃油车产生大量碳排放,对环境影响很大。不用说,这个。
三是利用新能源车型在中国的优势,实现其他老汽车企业的弯道超车。国内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与海外汽车企业在发动机和变速箱研发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具有先天优势,消费市场大,供应链完善。
每个地区的汽车消费习惯都存在差距。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更大。新能源汽车确实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电动汽车必将成为过渡产品。
(文/鹿;审/凌云众生)
原创文章,作者:阿贵看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282110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