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为什么电动汽车的许多功能反人类?以消费者为中心?
作者丨杨晶
崔力文负责编辑
靳鹏辉编辑
北京的朋友们,最近还好吗?谁能想到,自夏季以来,中国气温最高的地方不是在南方,而是在北京。当40℃以上的温度成为日常生活时,据估计,北方地区的人民也很难说。
特别是对于北方的电动汽车车主来说,当你买的电动汽车只有天幕,没有遮阳板,甚至开车也成为一种痛苦。因此,最近,电动汽车的各种解决方案、纸箱、报纸、雨伞、草帽甚至草皮也开始在互联网上传播。
幸运的是,这种现象不会持续太久。7月8日,济南人被正式“诊断”为甄嬛,福建人被“诊断”为孙悟空,广东人被“诊断”为依平,这意味着全国各地都进入了高温天气。所有电动车主将被平等对待,接受阳光和高温烘烤。
事实上,当电动汽车的销量越来越高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在燃油汽车时代,他们从未认为这是一个问题。现在,新的“飞蛾”总能出现在“大势所趋”的电动汽车上。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产品的倒退?
为什么电动汽车的许多功能反人类?
小天幕,大问题。更关注电动汽车的消费者也应该注意到,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无论是主流还是非主流,无论是汽车还是一些SUV,许多纯电动汽车都配备了大型全景天幕或全景天窗,但相应的遮阳配置,但很少出现。
为什么现在很多电动车不配遮阳板?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腾出更多的头部空间,二是节省部分成本,三是适当减肥。
一个汽车品牌的官员也解释了这种情况。与油车相比,电车将有更多的电池组,其布局将占用大量的底部空间,相应地,内部空间将减少。如果没有电动遮阳帘,可以节省大约2-5厘米的头部空间,因此取消电动遮阳帘已成为必须使用的权宜之计。
即使是底盘空间利用率更好的纯电动平台的电动汽车也无法避免电池组厚度占用汽车纵向空间。因此,在这种逻辑下,电动汽车比电动SUV更严重。一些电动汽车进一步“聪明”,以减少垫子的高度,以空出头部空间。
一方面是难以解决的物理特性,另一方面是降低遮阳板带来的成本增加。对于汽车公司来说,遮阳板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布,还涉及天窗支架、遮阳板电缆、天窗电缆、电机、遮阳板、卡角等部件,包括汽车集成控制甚至一些语音控制。
换句话说,如果你减少遮阳板,它将降低大量的成本和工作量。此外,在许多制造商的口号中,全景天幕被赋予了美丽浪漫幻想的高端配置,提高了汽车的外观水平,强烈的汽车透明度,白天看到晴朗的天空,晚上看到星星和河流。然而,只有使用过它的车主才会发现,“我干燥了沉默”。
事实上,许多汽车公司在全景天幕上也做了很多努力。例如,一些产品声称玻璃经过特殊处理,可以阻挡98%的紫外线和81%的热量。一些产品增加了可变色技术,考虑到隔热和明暗可调。也许这些技术指标的改进也会使制造商投入大量成本,但结果并不明显。
也许是基于越来越多的舆论“谴责”,一些制造商开始推出遮阳板的可选部件。以特斯拉model3为例,玻璃屋顶遮阳板的官方价格为710元。官方商场的高价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许多人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廉价产品或自己解决问题。
只能说冬天全景天幕没那么存在,只有到了夏天才能真正体验到免费的“烫发”服务。当然,在炎热的夏天,遮阳板的缺失暴露出来。事实上,电动汽车的许多功能越来越令人困惑。
例如,车外隐藏式门把手,根据不同的汽车品牌,不同的车型,许多车外隐藏式门把手的开始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是向前弹,有些是向后弹,有些是整体弹,有些干预打开,与燃料汽车清晰的凸形相比,学习成本太高。
车内的开门电子按钮开关也是如此,每个汽车公司都有不同的设计位置。包括主驾驶位置的窗口开关控制,有2个按钮控制4个窗口,触摸类型等。这些基本的传统功能或多或少违反了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初衷,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了一些麻烦。
<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weight: 400; padding: 0px; width: 100%;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当然,必须承认的是,无论是全景天幕、电控等,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然而,我们也希望汽车制造商的工程研发和设计师能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而不是追求创造一种科技感,而是更理性地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以消费者为中心怎么办?
三年前,一家机构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用户洞察报告》,提到新能源汽车关注用户增长2.4倍,而消费者只关注传统燃油汽车1.8倍。此外,高意向新能源用户更关心汽车的舒适性和智能性。例如,34%的用户会主动搜索新能源车型的座椅配置、辅助/控制配置。
这表明,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它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广泛的商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以“以用户为中心”为经营主题,涵盖产品、配置、营销、服务等方面。但真正能做到和坚持的制造商可以问问自己是实施了还是只是停留在口号阶段。
举几个例子可以撕掉这些口号的伪装。例如,在今年的价格战中,尽管许多汽车公司推出的新能源产品提供了低成本的入门级车型,但根据数据,很少有消费者会选择入门级车型,因为入门级车型的配置基本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汽车需求。
其次,很多汽车公司也标榜上市即交付,但无论是新车公司还是传统汽车公司的新电动品牌,都未能上市即交付。从一个月到一年,与等待消费者直接提现汽车的传统燃油汽车相比,这样的交付周期如何才能被称为以用户为中心。
事实上,交付周期长的原因也违反了传统的商业规则。首先,新能源汽车企业普遍采用直销模式。由于没有经销商消化库存,他们需要承受新车的压力,因此生产的车型较少。二是新能源产品的选择和配置过多,无法与生产车辆平衡匹配,延迟交付。
因此,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对消费者来说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购车体验差。自新汽车制造企业成长以来,它一直声称要在各个维度上颠覆传统燃料汽车的缺点。但事实上,在传统燃料汽车时代,虽然有许多缺点,但许多优良的传统仍然值得新能源汽车企业学习。
毫无疑问,燃料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总体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这也导致了日益激烈的竞争。也有很多制造商在问,为什么我的产品这么好,产品力量这么强,就是不能成为热风格?
事实上,自新能源汽车爆炸式增长以来,真正流行的车型并不多,无数的新车在这里保持沉默。原因是,强大的新车产品实力是汽车公司研发研究所的功劳。在定价、营销、沟通、渠道、交付、服务等环节,汽车制造商或销售公司做得好吗?
同样,在电气化时代,汽车品牌有足够的机会,但消费者也足够理性。这取决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是否能够深入了解电动用户的购买行为、使用场景和产品需求,基于对消费者人口特征、价值需求和消费特征的洞察。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1012100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