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4.48万辆,同比下降1

2023年已过去一半,各大新能源品牌纷纷交出“期中考试”成绩。

半年前,新能源汽车公司根据自己2022年的表现,公布了2023年的销售目标,这些“flag有的保守,有的激进,但半年能完成50%的车企,又有多少呢?

期中考放榜!各新能源车企距离2023销量目标还有多远?

期中考放榜!各新能源车企距离2023销量目标还有多远?

在销量方面,比亚迪和特斯拉无疑是榜单上最引人注目的。

上半年,以125.6万辆的成绩,比亚迪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新能源的“一哥”,与特斯拉88.9万辆(全球)的成绩相比,拉开了很长的距离。

但从销售目标的完成度来看,特斯拉仍然更好,达到49.39%,这是列表中最接近50%的汽车公司。对特斯拉来说,实现180万辆车的目标似乎没有压力。

期中考放榜!各新能源车企距离2023销量目标还有多远?

2022年,比亚迪销量高达186万辆,成功超越一汽-大众,成为冠军。正是去年的快速进步给了比亚迪强烈的信心,所以今年的销量目标是300万辆。

对于中国汽车公司来说,300万年的销量绝对是一个高峰,这是大多数汽车公司无法想象的数字。因此,比亚迪上半年41.87%的完成率值得称赞。

期中考放榜!各新能源车企距离2023销量目标还有多远?

随着油电同价、增配降价等战略的实施,如汉DM-i冠军版上市不到19万辆,包括新品牌方程豹的推出,比亚迪预计下半年表现会更好,影响300万辆的目标仍有很大机会。

目前,比亚迪正在影响高端市场,而特斯拉车型的价格正在下跌,两大巨头之间的竞争仍在继续。

因为选择了不同的方向,相爱相杀的蔚小理现在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理想无疑是今年的热门,今年上半年,13.9万辆车的成绩远远领先于其他新势力汽车公司,46.33%的销售目标完成度也是蔚小理中最高的。

期中考放榜!各新能源车企距离2023销量目标还有多远?

今年理想的月销量再创新高,这给了首席执行官李想很大的信心。他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奢侈品牌销量第一,年销量达到160万辆”。

与擅长打造“好产品”的理想不同,小鹏一直致力于打造“好产品”。自2022年以来,小鹏汽车完成了一系列内部改革,今年是实现“高点再出发”的重要一年。

上半年仍处于过渡期的小鹏也有望落后,但其月销量稳步上升。随着小鹏G6的上市,小鹏预计下半年将迎来一波小的销售高峰。何小鹏对G6也充满信心:“三个月内销售冠军超过25万人”!

在智能驾驶、驾驶舱、能源补充等核心技术方面,小鹏一直在稳步发挥作用。这种对技术的信心和坚持也是人们对这位长期主义者持乐观态度的原因。

蔚来坚定不移地走高端路线,今年的生活也不是很好,CEO李斌曾说过:“每月还是月销一万,创始人就要出去找工作了。”

然而,蔚来上半年的销量相当戏剧性,为5.46万辆,还没有达到月销过万的水平,所以很多网友开玩笑地问:李斌什么时候去找工作?

期中考放榜!各新能源车企距离2023销量目标还有多远?

今年第二季度,蔚来产品逐渐更换,注定销量不稳定;另一方面,其他高端新能源品牌,如极氪和腾潮,也分离了蔚来蛋糕。当然,蔚来最头疼的估计是亏损。

汽车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一场“耐力赛”。今年谁领先,明年谁落后是正常的。然而,谁能笑到最后,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期中考放榜!各新能源车企距离2023销量目标还有多远?

查看上半年成绩单,可以肯定的是,新势力阵营两极分化的现象,已蔓延到高端新能源品牌阵营。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目标完成度较好的极氪和腾势,尤其是腾势,上半年只有一款MPV腾势D9,销量超过5万辆,从3月份开始,月销稳定在1万出头的水平。

可以预测,腾势N7上市后,腾势下半年的表现会更好。赵长江说:“腾势N7预计7月份交付3000辆,8月份交付6000辆。最迟到了上市的第三个月,月销量会超过1万辆。”

尽管今年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腾势那么惊人,但极氪的成绩依然能让对手眼红,今年1-6月,极氪的销量逐月上升。

6月12日,极氪X正式开始交付。正是这个月,极氪销量突破1万台,起价18.98万元,定位主流市场极氪X。预计下半年极氪将注射“肾上腺素”。

“期中考试放榜!各新能源汽车企业离2023年的销售目标还有多远?”

与腾势、极氪相比,同样定位高端的阿维塔更惨。阿维塔虽然背靠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但成绩并不理想,上半年销量只有1万辆。

同样“失速”的是AITO问业,AITO增长速度惊人。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4.48万辆,同比下降1.8%。看来华为的光环不是“长效药”。

期中考放榜!各新能源车企距离2023销量目标还有多远?

有趣的是,一向高调的余承东并没有为问世界设定年度销售目标。在各种力量的攻击下,我们更加关注今年疲劳的问世界如何打破局面。

从各大汽车公司的销售目标可以看出,与三年前相比,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品牌仍然激进高调,而另一些品牌在洪流中逐渐失去了声音。

毫无疑问,半决赛后,这是一场更残酷的“决赛”。新能源汽车公司只有建造坚固的城墙,才能抵御对手的冲击。

原创文章,作者:carme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090810025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