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3月29日签署的公告,松下电池(沈阳)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宣布将在2023年5月31日前完全停止生产,进入解散清算程序,不再开展任何业务活动。
该公告意味着1994年沈阳投资建厂的企业,结束了29年的生产,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关于松下电池(沈阳)
根据企业调查数据,松下电池(沈阳)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0月18日,法定代表人为田中邦生,注册资本为22040万日元(约11.47亿元),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及配件的制造、加工、销售等。
据了解,松下电池(沈阳)有限公司由松下有限公司和沈阳东北电池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松下电池充分引进了日本松下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测试系统,并迅速打开了局面,成为电池行业的知名企业。
据报道,松下电池厂生产的产品已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产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高能量、寿命长、安全可靠、无泄漏等优点,赢得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可。
需要注意的是,电池可以包括锂电池,但不一定是锂电池。
解散清算的原因
据媒体分析,松下电池(沈阳)有限公司宣布进入解散清算程序的原因之一是竞争力不如以前。
具体来说,随着电池行业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池行业的竞争开始白热化。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内电池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可以凭借规模小、移动灵活、成本低、执行标准宽松等优点获得订单。
相比之下,松下电池规模大、技术标准高、运营成本高将转化为劣势,在订单价格上失去优势。就像许多曾经在中国混合的外国企业离开了中国市场一样,松下电池也离开了竞争激烈的市场。
松下一直有“及时止损”的传统。例如,2021年3月,松下在日本东木县工厂的有机EL电视机生产业务因产量低、成本高而停产。
再比如2021年松下公司的太阳能电池板及组件生产厂,也结束了相关业务,退出了市场竞争。
松下电池的未来
从电池细分领域的锂电池来看,松下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巨头。它是锂电池的鼻祖。无论是消费锂电池还是动力电池,它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前辈。
早在1994年,松下就成功开发了可充电锂电池。近10年来,松下一直处于消费锂电池的领先地位,包括松下和三洋在内的日本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锂电池市场。
2008年,松下开始与特斯拉合作,布局动力电池领域。随着特斯拉销量的快速增长,松下赢得了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一的冠军。
在与特斯拉的合作中,松下深耕圆柱电池,在业内首次实现NCA 18650 从18650到21700再到4680,松下将圆柱形电池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在能量密度和电池一致性方面长期领先于整个行业。
松下电池的全球市场份额一度超过30%。
2017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爆发和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快速崛起,松下的动力电池出货量被宁德时代赶超,排名第二;到2020年,松下被LG新能源超越,跌至第三;到2022年,松下被比亚迪超越,跌至第四。
目前,比亚迪领先LG新能源,与松下电池无关。
目前尚不清楚松下电池的未来是卷土重来,还是保持现状,还是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总结
松下电池(沈阳)有限公司的关闭是松下电池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因为除了直接关闭外,还有转变为新的开发路径。
至于松下电池(沈阳)的员工,只要有技术,就不会失业。宁德时代、亿威锂能等电池企业正在沈阳投资。
锂电池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松下电池业务的未来有一层雾。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锂电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14137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