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650万辆。在此基础上,乘联预测2023年可能超过850万辆。随着市场预期的看涨,中国新能源汽车正以繁荣的态势展现在人们面前。
不久前,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一直持续到2027年12月31日。从行业角度看,将加快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全面替代。从企业层面看,可以更好地做好产品开发、设计、成本管理等方面的中长期规划和安排。
然而,随着市场格局的重塑,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似乎没有以前的预期。
一片欣欣向荣
统计显示,2023年5月,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1.1万辆和205.1万辆,环比增长13.1%和13.3%,同比增长18.2%和26.4%。1-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06.3万辆和900.1万辆,同比增长10.6%和10.7%。其中,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1.3万辆和71.7万辆,环比增长11.4%和12.6%,同比增长53%和60.2%。30.1%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汽车市场前进发展的动力源泉。
回顾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业绩,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市场份额达到13.4%,高于去年8个百分点;2022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份额达到25.6%。
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售规模扩大了五倍,这远远超出了预期。针对各品牌的表现,比亚迪花了两年时间将新能源销量从42万增长到180万;特斯拉的销量也从14.7万增长到43万。
蔚小理等新能源品牌也将销量提升到了年销量10万辆的水平。
随着水涨船高,新能源汽车扩产热情高涨,各类百亿级投资项目频频落地,新能源汽车产能的快速扩张也达到了顶峰。
据统计,2022年销售企业84家(共122家),总产能约3883.8万辆。此外,已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有1046万辆在建产能相继规划投产。其中,更具体的表现是新能源汽车产能迅速扩大。
具体来说,威来汽车将于2024年建成生产基地,年产能将达到130万台;理想汽车年产销量160万台,2025年新建生产基地;2025年小鹏汽车目标产能100万台;零跑目标年产80万台;哪吒目标年产50万台。
总体需求不足
纵观2023年汽车市场前五个月的整体表现,产销同比增长10.6%和10.7%。对于中国市场如此庞大的成交量来说,这样的增长数据并不差,但如果我们把时间线延长到,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成绩在过去十年中处于较低水平,仅高于2020年和2022年。前者疫情刚刚开始,后者是最严重的封控。
汽车市场面临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6月9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0.2%,环比下降0.2%。1月至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0.8%。
居民的消费意愿和信心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消费者没有足够的消费意愿和信心。换句话说,受后疫情时代的影响,大多数消费者的收入受到影响,购买力降低,换车节奏明显放缓。
2023年的增长速度似乎很好。主要原因是去年,由于控制关闭,全国各地的生产和供应停滞不前,生产和销售数据跌至谷底。在去年低基数的影响下,再加上今年3月和4月的全国降价补贴,汽车市场有所回升。
2022年底,在全国停止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相关许可证和各种补贴刺激政策的影响下,2023年汽车消费相当透支。根据华创投资咨询部的计算,如果是2019年~与2021年平均销量2103万辆相比,2022年汽车消费预支效果可能在250万辆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前4个月汽车行业收入28609亿元,同比增长12%;成本为25001亿元,同比增长12%;利润1123亿元,同比增长3%,汽车行业利润率3.9%。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4.9%的平均水平相比,汽车行业负效益的高增长压力更大。
对于其中的企业来说,这种经营状况不利于长期经营。
从市场层面来看,产能过剩和需求相对不足构成了现阶段汽车市场的主要矛盾。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各品牌产能排名前20位的总产能为3749万辆,占总产能的近90%,平均产能利用率低于50%。只有特斯拉、比亚迪、长安汽车和奇瑞四家汽车公司产能利用率超过75%。有的汽车公司产能利用率低于40%,有的甚至产能利用率低于15%。
在汽车企业产能远远大于需求的背后,地方政府也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以追求经济指标。
随着各种因素的叠加,中国汽车市场的生产能力和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即使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整体汽车市场的疲软也没有得到缓解。
百姓评车
在某种程度上,政策刺激在特殊时期是稳定市场基石和促进行业趋势的重要作用,但它是一种强大的药物,而不是一种好药物。市场竞争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市场稳定,整体经济形势可以改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信心,在许多方面相互作用。
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将不可避免地经历动荡和洗礼,并将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新的局面。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282297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