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鲁回归中国独资汽车公司身份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宣传系统,斯巴鲁中国发生了重大变化,庞大的汽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退出,SUBARU(以下简称“斯巴鲁”)成为全资控股股东意味着斯巴鲁回归中国独资汽车公司的身份。 

斯巴鲁回归中国独资汽车公司身份

富士重工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汽车品牌斯巴鲁于2004年进入中国大陆汽车市场。

2013年,富士重工业有限公司宣布与庞大集团签订合资协议,共同出资斯巴鲁中国。出资完成后,富士重工业有限公司持有斯巴鲁中国60%的股权,庞大集团持有斯巴鲁中国40%的股权,斯巴鲁中国正式转型为中外合资企业。

同样在2013年,斯巴鲁在国内市场达到了销售高峰,年累计销量为5.7万辆。

然而,斯巴鲁在中国的销量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继续下降。2014-2022年,其销量分别为5.3万辆、4.7万辆、4.5万辆、3.1万辆、2.5万辆、2.5万辆、2.2万辆、1.7万辆和1.1万辆。

从过去十年的直观销售数据不难看出,在与斯巴鲁密切合作后,销量一路下降。

更无奈的是,2018年,庞大集团遇到流动性困难,亏损巨大,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最终被债权人申请重组。

根据重组计划,庞大集团总负债高达272.8亿元。随后,庞大集团创始人庞庆华将股份转让给三家重组公司,但三年的重组并没有让庞大集团摆脱困境。

此时,已经陷入泥潭、无法自拔的庞大集团显然无法继续为斯巴鲁提供更多的渠道和销售支持。不久前,庞大集团的股票决定退市,斯巴鲁和庞大集团也选择分道扬镳。

从某种角度来看,庞大的集团退出可以帮助斯巴鲁澄清股权关系,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向前发展。但斯巴鲁仍面临着许多困难,以继续在中国市场深入培育。

斯巴鲁回归中国独资汽车公司身份

首先,斯巴鲁在中国一直采用进口销售模式,这与其他在中国设立工厂并直接销售的德国和日本品牌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斯巴鲁注定难以完成规模扩张。

此外,斯巴鲁不是一个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缺乏知名度。它不能像保时捷和劳斯莱斯那样拥有固定的目标客户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销售规模,即使通过进口模式也能获得巨大的利润。

其次,斯巴鲁对中国市场的不重视也是其衰落的根源。目前,斯巴鲁中国只销售森林人、傲虎、XV、BRZ四款车型,一款比一款不受欢迎,几乎没有存在感。斯巴鲁在美国市场拥有8款产品,每款产品的衍生品更加丰富多彩。

今年2月,斯巴鲁2023款奥虎和BRZ十周年车型上市。其复古的内饰风格、机械指针仪表和糟糕的中央控制屏幕与当前的流行趋势背道而驰,就像20年前的车一样“老古董”。

燃油车赶不上,更不用说在电气化浪潮下,斯巴鲁的转型更加缓慢。目前,斯巴鲁只销售SOLTERA,但该车型何时在中国上市尚不清楚。然而,SOLTERA作为丰田BZ4X的姐妹车型,即使在中国市场销售,也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斯巴鲁回归中国独资汽车公司身份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不断涌现,主流轨道已转变为新能源汽车,斯巴鲁声音小,没有强大的原始设备制造商作为支持者。这种下降在国内市场还有多长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车门视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27169695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