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但在新能源热潮下,一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
近日,“充电难”这个问题迎来了转机,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焦虑”2030年前有望解决问题。
01
国办、工业和信息化部齐头并进
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建立了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齐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然而,与新能源汽车目前的比例相比,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完善、结构不合理、服务不平衡、运行不规范等问题,这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普及。
资料来源:iFind、百度百科全书,华金证券研究所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公布的数据,2023年1—5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14.7万台(明显低于新能源汽车销量294.0万辆)。同时,在上海、北京、湖北、山东、安徽、福建、河南等十大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71.4%,集中分布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均衡发展。
鉴于目前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最近发布了相关文件。
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从优化完善网络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提高运营服务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强支持保障五个方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建设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到2030年,基本建设优质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效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效满足人们的旅游充电需求。建设城市面、公路线、农村点布局的充电网络。大中型以上城市商业停车场充电条件标准化的停车位比例,努力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的比例,农村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高。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发布了关于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的文件。
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其中两个关键信息备受关注,一个是将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充电功率上限提高到80瓦,另一个是适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管理规定。
《规定》指出,对于电动汽车(含摩托车)无线充电设备,额定传输功率大于22kW但不超过120kW的电动汽车,摩托车无线充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为19kHz至21kHz;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22kW的电动汽车(含摩托车)无线充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为79kHz至90kHz。本规定将于2024年9月1日起实施。
02
这些都是市场参与者
今年以来,支持充电桩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频频出台。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充电桩正处于加速建设期,预计到2025年,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超过700亿元。
从充电桩产业链来看,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上游为充电桩部件和设备制造环节,主要包括充电模块、监控设备、充电枪等。中游为充电运营环节,包括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服务;下游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用户。
最盈利的部分是在充电桩上进行消费后服务市场。例如,在充电过程中获取大量数据,并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增值数据服务。据不完全统计,长园集团、金杯电工、高兰股份、中业达等30多家公司在a股市场上布局了充电桩行业。
华福证券表示,充电桩是新的基础设施之一,“超前建设”提前释放充电桩施工需求是有效扩大充电桩投资的动力之一。建议关注国内充电桩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
①龙头经营企业具有先发优势、资本规模和品牌效应,从长远来看,这类企业的利润将受益于各种商业模式创新:特瑞德、万马股份;②拥有海外渠道的充电桩模块和充电桩公司:盛宏股份、科士达、聚华科技、通合科技、欧陆通、道通科技等。
事实上,在政策支持和良好前景的预期下,自6月以来,截至6月20日,充电桩板块表现活跃,整体涨幅超过4%,超过市场(上证综合指数月累计涨幅1.12%)。其中,32只概念股月累计涨幅超过10%,明普光磁和阿尔特月累计涨幅超过50%,分别达到87.46%、51.05%。
延长时间线,数据宝统计,今年以来充电桩概念股平均涨幅超过25%,远远超过同期上证指数。其中,通和科技和高兰股份今年涨幅翻了一番;英可瑞、能源科技、英威腾、汉宇集团、万马股份等。
从未来的增长潜力来看,根据五家以上机构的一致预测,今明两年有9只充电桩概念股净利润增长率有望超过30%。鹏辉能源、科士达、朗信科技、盛宏股份、能科科技、万马股份、香山股份、特瑞德、通和科技等。
原创文章,作者:证券之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271696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