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李斌:我们不能用一辆车损失了多少钱来计算威来

一方面是长城汽车和比亚迪真刀对干,另一方面是威来宣布全系列降价。智己LS7推出“低价版”都市系列车型,中国新能源汽车“生死之战”已经开打。

6月12日,蔚来宣布全系列新车起价下调3万元,首次调整车主权益。这是蔚来自成立以来首次正式宣布降价,降价3万元,幅度非常大。关键问题是,蔚来李斌此前曾多次公开宣布“我们不降价”。

蔚来李斌:我们不能用一辆车损失了多少钱来计算威来

巧合的是,6月12日晚,上汽集团旗下高端品牌智己宣布推出两款新车:LS7 Urban Fit版和LS7 Urban Fit Pro版,包括LS7 Urban Fit价格低至28.98万元。这是智己品牌自成立以来发布的最便宜的车型。今年2月,智己LS7首发,最高售价高达45.98万元,最便宜的也要30.98万元。智能LS7的姐妹车型智能L7“天使轮版”2022年3月,售价40.88万元;另一个版本于4月发布,售价36.88万元。

蔚来李斌:我们不能用一辆车损失了多少钱来计算威来

也就是说,从蔚来到智己,这两个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高端”中国新能源品牌自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价格下跌,这个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以蔚来为例。今年5月,蔚来只交付了6155辆新车,同比下降12.4%,环比下降7.55%。这是蔚来连续第四个月销量下滑的情况。今年1月至5月,蔚来共交付了43854辆新车。虽然同比增长15.8%,但涨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远远落后于龙头企业。

智己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5月,根据官方数据,智己LS7当月交付了1922辆新车。作为今年2月才上市的高端新能源汽车,LS7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智己的另一辆车L7就没那么乐观了。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今年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1.3万辆和71.7万辆,同比增长53%和60.2%,市场份额达到30.1%。

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增长45.1%和46.8%,市场份额达到27.7%。

也就是说,蔚来累计涨幅仅为15.8%,远低于行业预期。作为一个中国,除了威来,几乎除了威来“唯二”智己品牌也面临着高端品牌的压力。尤其是威来汽车,在2019-2020年面临破产破产的最黑暗时刻,之后出现了惊天动地的逆转,一度被业界誉为商业成功的典范。在紧急情况下投资其合肥国有资产也受到业界的赞扬“合肥模式”,蔚来股价翻了好几倍,与京东方、长信并列合肥三大知名项目。但事实上,蔚来每年持续亏损的状态并没有改变。

据媒体统计,2016年至2022年,蔚来共亏损522.94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蔚来净亏损47.4亿元,远超去年同期17.82亿元。以这样的速度亏损,总亏损1000亿元恐怕迟早会发生。很难想象蔚来会成为什么样的存在。

早在2018年,李斌就回复了媒体的持续亏损:“要用损失还是投资来形容蔚来花的钱,还需要思考。蔚来成立不到4年,不是一家成熟的公司。我更喜欢把它当成投资和投资。如果我们公司有十几年,你可以用‘亏损’两个字,但我们还处于投资阶段”。

2018年,威来只卖了一辆车。根据威来当年的账面损失,媒体计算出威来每卖一辆车损失85万元。针对这个问题,李斌回复媒体:我们不能用一辆车损失了多少钱来计算威来。短期和早期阶段是投资期。现在威来只卖一辆车,损失似乎很大。

但到目前为止,蔚来旗下已有7款车型在售,分别是ES8、ES6、EC6、ES7、EC7、ET7和ET5,其中多款属于同平台共线生产,而且起价在29.80万元以上,价格不菲。但这七款车不仅没有让蔚来扭亏为盈,反而在扩大亏损。

根据公开信息,蔚来成立于2014年11月,也就是说,到明年11月,李斌说“十年期限”。但从目前蔚来的经营情况来看,人们根本看不到蔚来扭亏为盈的任何希望——除了扩大销量,创造更多的收入。然而,自2023年以来,蔚来汽车的销量一直在下滑,这不得不让人们担心该公司的前景。

今年5月,蔚来的同行李想对“蔚来”(恐怕包括小鹏)“点评”,李想公开发微博说:“如果理想L9、L8、L7三款车的总销量下降到5000或6000辆/月,理想车的整车毛利率将变为负。大多数同行的成本控制能力明显好于我们,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人们更容易出现的问题不是成本,而是销售。汽车行业的属性对规模要求太高”。

明眼人都能看出,李翔这段话显然不是说理想自己,更像是指向并列“蔚小理”小鹏和蔚来。数据显示,今年4-5个月,小鹏连续两个月销量徘徊在7000辆门槛线上,蔚来4月6658辆,5月6155辆。由于小鹏自行车价格较低,据李翔介绍,小鹏、蔚来已明显触及“整车毛利率变为负数”的红线。

针对李想的“点评”,李斌公开回应说:“现在销量每个月都在那排。现在我觉得每周排(理想车每周排销量,笔者注)压力真的很大。其实很多都是短期的东西,今天变化和波动都很快‘卷’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坚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我们有我们的坚持。这可能是错误的。那又怎样?你不可能全世界的人都是我们的用户。谁选择我们,我们为他服务。我担心的是,我们没有很好地为用户服务,我们也没有履行我们的承诺。一万(销量)只有一万,没关系”。

相应地,其他新能源品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理想为例,5月份销量高达2.8万辆,是蔚来当月销量的近5倍。而且理想车型价格不低,目前最低的车型是L7,起价31.98万元,高于蔚来29.80万元。

今年1月至5月,行业龙头比亚迪累计销量高达102.29万辆,接近去年全年份额,增长97%。比亚迪高端品牌腾势,仅凭一款车型,月销量就超过1万辆,发展势头非常迅速。同样快速增长的还包括吉利旗下的极氪,今年1-5月累计销量达到3.2万辆,同比增长也高达100%。如果蔚来不再努力,恐怕会被理想、腾势、极氪一个个超越。恐怕到时候会被理想、极氪一个个超越。

人们不禁要问,蔚来避开了2019-2020年的资本寒冬。看到销量逐渐提升,李斌自豪地宣布蔚来平均自行车价格超过40万元,希望未来能和BBA三分之一。2022年,蔚来终于平均月销量超过1万辆,但现在连续两个月跌到6000辆附近。发生了什么事?

恐怕正是李斌自己说的拖累了蔚来“效率”。

2019年,李斌坦言:“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提高运营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包括提高销售、毛利率等运营效率。威莱在过去几年确实跑得很快,在很多地方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相比之下,理想成为今年第一季度的理想“蔚小理”首先扭亏为盈的造车新势力,净利润14.1亿元,毛利率高达20.4%。这一成就恐怕让蔚来、小鹏等都觉得很尴尬。毕竟,理想的最初选择是受到整个行业的炮轰“增程式”路线。相比之下,蔚来今年第一季度亏损48亿元,毛利率跌至历史新低,只有1.5%。今年第二季度大概率为负。

与销量持续下滑相对应的是蔚来市值持续下滑和日益紧张的现金流。截至6月14日收盘,蔚来(NIO.US)理想汽车市值仅150亿美元(LI.US)它创下新高,达到300亿美元,是蔚来的两倍。

威来官方宣布降价,意味着威来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但降价显然是最后的选择。李斌透露,“(降价)要考虑的方面太多了,今天(6月12日)凌晨3点还在反复推敲。现在是最合适的发布时间,肯定有一些地方需要考虑。”。从字面上理解李斌这段话,“今天凌晨3点还在反复推敲”,做出这个决定似乎很难,也很仓促,内部甚至可能存在分歧。

蔚来李斌:我们不能用一辆车损失了多少钱来计算威来

蔚来这次“官降”真的能救蔚来水火吗?恐怕答案不一定。因为影响蔚来“资本效率”这些因素仍然存在。根据第一季度理想汽车的销量和净利润比例,为了弥补威来每季度损失48亿美元的损失,假设资本效率与理想相同,至少需要每月销售5-10万辆新车,这显然对威来说有点遥远。这意味着,即使降价,也没有办法彻底改变威来日益亏损的现状。

正如媒体报道的那样:李斌再次来到悬崖边…但无论如何,对威莱来说,降价是一场与生死有关的生存之战。企业在生死关头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坚持成为高端并发誓与BBA作战的品牌,它是最重要的这样的结局其实挺遗憾的。希望蔚来最终能走出这个难关,成为真实的“蔚来”。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记录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15199422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