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新能源子公司7
5月16日,华盛新能源子公司合肥华盛和宣城华盛计划从公司购买13台高效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设备,共7.8GW。
近12个月内 (不含前期披露的合同)安徽华盛及其控制公司向公司采购的设备总额超过2022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未达到100%。
数据显示,2022年,迈为股份收入41.48亿元。据此计算,近12个月来,仅安徽华盛向迈为股份采购设备总额就超过20.74亿元,再次显示迈为股份在异质结电池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高效电池技术路线之争
后PERC时代,企业对下一代高效电池的技术路线一直存在争议,其中TOPCon和异质结电池的技术路线比较清晰。前者投资成本较低,但过程较复杂;后者投资生产成本较高,但成本降低潜力较大。
2021年底,晶科能源发布N型组件产品,率先建立TOPCon电池路线,得到市场认可后,迅速在多个地方投入建设TOPCon电池项目。随后,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也宣布投入建设TOPCon电池项目,拓展TOPCon电池阵营。
2022年,晶科能源N型组件超过10GW,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出货量超过10GW的N型组件光伏企业。同时,其N型TOPCon电池的平均量产效率也从24.6%提高到25.1%,效率优势不断提高。
在许多巨头的领导下,TOPCon电池的生产能力迅速“流行”。据不完全统计,TOPCon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接近400GW,远高于异质结电池。
设备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
台前电池组件企业的选择也对幕后的设备供应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2022年以来,捷佳伟创、金辰股份、帝尔激光等企业先后宣布获得TOPCon电池设备大订单,规模高达20GW甚至50GW。
另一方面,异质结电池组件“平静”。数据显示,目前爱康科技、华盛新能源等企业规划的异质结电池组件产能约为120GW,不仅整体规模低于TOPCON电池,而且单个企业的规划产能略逊一筹。
这种对比显著降低了许多投资者对相关设备企业的预期。作为异质结电池设备的领导者,很难独处。
数据显示,近一年来,迈威股价从542元跌至270元以内,跌幅超过50%。但是,如果你打开迈威股票的财务报告,你会发现它的股价波动完全受到光伏产业指数整体下跌的影响。
未来业绩稳定是可以预期的
业绩。自2018年上市以来,迈为股份收入和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保持了快速增长。2022年,收入达到41.48亿元,同比增长34.01%;归母净利润8.62亿元,同比增长34.09%,连续第四年达到新水平。
与此同时,迈威还与通威、华盛新能源、印度光伏巨头新实工业、金刚义德签订了长订单合同,其中后三份合同金额均超过2021年收入的50%,为其后续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中,华盛新能源是新一代异质结企业的领导者,成立不到3年就具有5.1高效异质结产能GW,最新估值超过100亿元,是安徽最年轻的光伏独角兽。
订单。今年3月27日,迈威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该公司目前有足够的订单。现已收获华盛新能源子公司7.8GW异质结电池生产线设备大订单,显示其在异质结电池设备领域的突出实力,业绩将达到更高的水平。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18188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