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三菱退出中国市场,雷丁破产成定局

“凡有,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不,连他的一切都要夺走;”。从圣经中走出来的马太效应从未如此具体地呈现在外界眼中。

历史上最热门的上海车展刚刚停止。五一假期过后,汽车圈又热闹起来了。

本周,首先有报道称广汽三菱退出中国市场,然后透露雷丁破产已成定局。爱驰汽车还发出通知,称该公司的电力维修需要通知从现在起何时工作。外界似乎爱驰已经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相应地,5月9日,吉利与长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消息更新了朋友圈。虽然细节尚未披露,但只知道双方将在智能领域与芯片、操作系统、汽车互联网、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等合作。并将共同开展电力平台与电力技术的合作,讨论海外发展与旅游生态的合作与共享。

广汽三菱退出中国市场,雷丁破产成定局

合作领域之广,前所未有。签约方一个是长安董事长朱华荣,一个是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说明这次强强联手的规格很高。

破产并不少见,合作时而有之,把事情联系起来观察会更有趣,“凡有,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不,连他的一切都要夺走;”。从圣经中走出来的马太效应从未如此具体地呈现在外界眼中。

消失的汽车公司

近日,网上发布的一份通知截图显示,由于杨浦总部系统线路的临时维护,将于5月6日17点正式停电。从现在起,杨浦总部的员工将暂时在家工作。在这方面,一些涉嫌爱驰员工的用户在社交媒体上透露,停电只是一个界面,实际原因是拖欠物业电费和租金,这是最后的措施。

在此之前,爱驰汽车上海总部已经开始在家工作,并推迟了3月份的工资支付,冻结了招聘,并暂停了所有供应商的支付。

广汽三菱退出中国市场,雷丁破产成定局

爱驰汽车人力资源部在4月10日发布的《关于推迟3月工资的通知》中表示,由于客观原因,不得不做出推迟工资的决定,但3月份员工的社会保障和公积金将正常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但该通知并没有具体说明工资延期的原因和延期时间。爱驰汽车只是无法向媒体解释:“工资延迟发放,公司经营正常。”

在这次上海车展上,爱驰的缺席可以看出其资金不足,反复辟谣的负面消息也可以看作是破产边缘的锤死挣扎。

爱驰的失败作为江西汽车制造新力量中最有前途的新力量之一,可以说标志着江西新汽车制造的全军覆没。也许对于大多数汽车公司来说,负面消息是一种伪装的好消息,更多的是未知的汽车制造浪潮。

广汽三菱退出中国市场,雷丁破产成定局

绿驰汽车、昌伟、国机智骏等无数不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除了只在宜春建厂的合众新能源外,还在沉默中结束了短暂的喧嚣,留下了鸡毛。曾经“新能源汽车土壤”已成为埋骨之地。

在汽车行业,这样的离开甚至可以被称为一个好的结局。几年前,林晓林在破产后逃离了美国,甚至咬了如皋政府,上演了一部农民和蛇的商业剧。

如皋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赛林事件留下的教训表面上是如皋,但不仅如皋,“给国家一个警告,周边区县要借鉴,上级主管部门也要借鉴:新能源汽车项目不能一窝蜂,部分公司的资质要进行审计更加严格。”

今年1月14日,雷丁汽车创始人“李国欣”在雷丁汽车官方微博上发布了实名举报视频,并在雷丁微信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举报信,举报潍坊市昌乐县委书记。为了突出个人成就,雷丁汽车被迫在2022年3月至12月中旬虚报企业工业产值和销售产值46.83亿元。

一些网民猜测,雷丁汽车无法获得贷款和融资,所以他们很生气,想拉新的政府官员(昌乐县党委书记于2021年12月上任)下水。大多数当地人仍然支持昌乐县党委书记的做法。一旦企业倒闭,所有债务都需要由政府偿还,届时,政府只能用人民缴纳的税款为企业偿还。最后,还是人民在受苦。

广汽三菱退出中国市场,雷丁破产成定局

今年5月,雷丁也找到了相关单位“衔接”,不幸的是,不是银行,而是法院。最近,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增加了一起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均为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民法院。

到目前为止,从低速电动汽车开始的雷丁在转型为新能源汽车后正式倒塌。

强强联合

5月8日,董事长朱华荣在2022年业绩交流会上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洗牌,机遇与挑战并存。他指出,在过去的三年里,有75个汽车品牌已经关闭和转移,60%到70%的保守品牌预计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关闭和转移。他认为,只有产品好、技术强、规模大、产量快的龙头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朱华荣援引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有148个品牌,其中114个品牌,34个外资品牌,20%的龙头企业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这次大洗牌中,二三线传统厂商会在马太效应下逐渐失落,合资汽车阵营逐渐放弃市场,剩下的只是强强联合,共同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于是,5月9日,朱荣华和李书福微笑着握住了双手。

在过去的两年里,本田和通用在北美成立了汽车业务联盟。双方宣布在采购、研发、汽车互联网、汽车平台和动力总成方面进行合作。早些时候,PSA在2019年与FCA签署了合并协议,最终形成了STELANTIS集团,并创造了一个汽车巨头。

从国内汽车行业的历史来看,独立品牌的合作并不是唯一的例子。2012年,广汽与奇瑞签署了战略联盟协议,宣布将在汽车开发、动力总成、零部件、研发资源、节能新能源汽车、国际业务、制造管理等方面共同规划、合作开发、交流和共享。

但后来,这种合作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长安汽车重组哈飞、昌河、广汽集团收购吉奥、合资中兴汽车等汽车企业的合并重组以失败告终。

客观来说,当时国内品牌之间的战略合作只能说是报团取暖,离强强联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随着市场空间的快速扩张,双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竞争关系,没有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目前,中国汽车销量已连续多年稳定在2500万-2700万之间,已成为瓶颈。原有的增量市场已经转变为股票市场。在此背景下,合作的意义开始凸显。

早在几年前,中国的独立前三名仍然是长城、吉利和长安。虽然秩序不时变化,但前三名的位置仍然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直到去年,几乎所有的独立品牌都只能骑在尘土中“望迪兴叹”。

长安和吉利的味道可想而知。面对比亚迪的崛起,他们也扮演了纵横结合的角色。

结盟对相关汽车公司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分担研发成本,降低财务压力,提高转型效率。对于吉利长安来说,两者之间的业务重叠是不可估量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对资源的浪费。

这种组合可以简单地想象,吉利近年来受到批评的汽车和机械系统可以从长安学习,海外市场的发展有无数的话题可以讨论。更重要的是,一旦系统层面真正协调,成本大大降低,比亚迪、特斯拉甚至合资品牌也可以在终端市场上释放出更大的竞争力。

两者的握手充满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探索中国汽车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尝试。

原创文章,作者:BusinessCar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10198255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