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晖:很多造车新势力活不过2019年

沈晖:很多造车新势力活不过2019年

作者 | 林霖

编辑 | 周烨

在威马温州工厂,玻璃幕墙映出阴沉的天空,宽阔的公园几乎空无一人,风吹过工厂高处的旗帜,发出声音。

曾经是沈晖骄傲的地方。威马温州和黄冈的年产能达到25万辆。威马也是第一家敢于在新势力中建厂的汽车公司。

创业初期,沈晖曾说:“如果选择OEM生产,我每天都睡不好觉。”为了开发三电系统,早期投入了500人的R&D团队。当时“魏小理”也因OEM而受到批评。

2022年,威马一年卖出3万辆车,而“蔚小理”的数据分别是:12.2万、12万、13.威马几乎和他们的零头一样。

随着威马的停摆,沈晖的危机蔓延开来。停工、停产、停产、缺零配件、售后异常、上市失败......威马走到悬崖边。沈晖发微博引用电影《芙蓉镇》的台词:“活下去,像动物一样活下去。”

沈晖:很多造车新势力活不过2019年

图/沈晖微博

成立8年后,威马员工、高管团队、等待备件的威马车主和为之付出青春的人都不希望它草草结束,包括沈晖本人。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他说:“只要威马还有一口气,他就可以继续战斗。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也是在过去的八年里,汽车领域发生了变化。新主人取代了旧王,后起之秀异军突起。从濒临破产到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比亚迪转向电动汽车,年累计销量达到186.9万辆,更多的后来者蜂拥而至。根据企业检查数据,中国现有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60家.千帆在通往新世界的航道上竞争58万家。

竞争也很残酷。回顾过去,沈辉也在反思自己的决定是否“错误”。但很难确定哪一步是错误的。如果一座建筑要倾倒,我们会更加遗憾,希望从过去的线索中找到答案。

威马会消失吗?目前还不确定,但威马将是智能电动汽车沉浮记录中值得记录的一页。

1、沈晖的“悲壮”和高光时刻

威马不应该这么早出局。

沈晖作为汽车行业的老兵,简历光鲜。1991年,他凭借出色的成绩获得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全额奖学金,并在美国攻读结构工程硕士学位。自1994年以来,沈晖一直在多家跨国企业工作。当他成为博格华纳集团合资公司的总经理时,他才30岁。后来,在李书福的邀请下,他成为吉利集团副总裁。在此期间,他率先收购沃尔沃,完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大的海外并购。

不可否认,沈辉是一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如果他继续走这条安全的道路,也许他今天面前会有另一道风景。但在他45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创业。他认为他的生活还有20年,直到他65岁。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那就太可惜了。

2015年确实是创业造车、率先拿到新世界票的好时机。从起步时间来看,威马和魏小理的成立时间几乎是一样的。 威马作为最早的汽车制造新力量之一,在汽车领域有着深厚的经验,赢得了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红塔集团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的大量融资。

威马早在2016年就获得了汽车制造资格。之后,威马在温州建了第一家工厂,几年后在湖北省黄冈建了第二座工厂,总产能达到25万辆。

沈晖:很多造车新势力活不过2019年

威马温州工厂的建设,图/威马官微

尽管后来的故事是:威马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仅为12%,但在那些日子里,这确实是一个勇敢的举动。沈辉几年前表示,他并不后悔花了很多钱建造自己的工厂。他认为,诚实的工业人士应该关注资产,这意味着他们对用户和团队的承诺,“两三年内不会逃跑”。

2017年11月,威马汽车的广告出现在美国时代广场的巨大屏幕上。2018年9月,威马汽车首款大规模生产车型EX5上市,连续几个月位列新车型销售冠军。相比之下,理想汽车的第一款大规模生产车型直到2019年11月才上市。威马在时间和工厂方面都有优势。

“这是一条充满希望的新轨道。战略、速度和实力是现阶段的利器,也是我们此刻无畏寒冬的信心。” 2019年4月,沈晖身着灰色西装和皮鞋出现在威马新车新闻发布会上。他认为“很多造车新势力活不过2019年”。

今年,威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9年威马汽车的年销量仅次于威来汽车,成为国内第二大汽车制造新势力。

2020年9月初,威马在D轮获得了100亿元的巨额融资,创造了中国汽车历史上最大的单笔融资。目前,自成立以来,已完成12轮融资,已公布的融资规模已达350亿元,估值一度高达470亿元。

沈晖:很多造车新势力活不过2019年

第一批威马EX5量产车正式试装离线仪式。图/威马官微

然而,亮点时刻很快就过去了,随后威马逐渐从同期的汽车制造新力量梯队中脱颖而出,长期以来一直排名第四。后来,他被更多的后来者赶上,第四名的位置没有得到保留。

2022年,威马的资本链压力显示,威马今年没有推出新车,原计划发布的威马M7也没有发布。在北京,威马几乎所有的线下商店都关闭了,上海近一半的展厅也关闭了。一些拖欠款项的供应商开始停止向威马汽车提供零部件。威马物流合作伙伴安吉智兴物流和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起诉威马汽车。

去年11月,沈辉发布了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件,称威马汽车正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沈辉在信中表示,为了应对财务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低了一半的工资,公司的整体运营成本也将被简化。员工们说,他们已经停止发放年终奖金和汽车购买补贴。

工厂终端也很快停滞不前。几年前,威马员工提到他们“已经在宿舍躺了一个月了。”

沈晖:很多造车新势力活不过2019年

威马在危机中的售价上涨了1.5万—2.5万,图/威马官微

员工降薪,经销商关店,零部件断供,供应商起诉......与几年前相比,威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3年1月12日,香港上市公司APOLO出行发布公告,计划200年.1000亿美元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威马汽车子公司。威马汽车不是完全“卖”,而是反向操作:后门上市。这也是威马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资金注入的一线活力。同样在这一天,沈辉在微博上引用了这句话:“像动物一样生活。”

2、为什么威马到此为止?

威马落后最直接的原因是上市失败。

早在2018年,沈辉就公开表示,威马汽车将寻求海外上市的可能性。2020年,威马汽车在科技创新委员会完成了上市指导,并提交了招股说明书,但未能实现,上市审计越来越严格,难度越来越大。2022年6月1日,威马汽车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了IPO申请,但未能在6个月内通过听证会,招股说明书失败。

根据招股说明书,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分别亏损41.45亿、50.84亿和82.06亿元。从2019年到2021年,威马连续三年亏损,分别亏损41元。.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累计亏损174亿元。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度末,威马手中的现金和等价物为36.78亿元。

沈晖:很多造车新势力活不过2019年

威马汽车,图/威马官微

上市是威马汽车最后的救命稻草,这种希望再次破灭,也导致了威马的危机。 其他人将危机归因于质量问题。威马EX5发生了自燃事件。然而,如果你回顾过去,你会发现威马并不是唯一一个出现质量问题的人。特斯拉、威莱和理想都发生过严重的安全事件。

威马之所以如此深刻,是因为他一再错过机会。

当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是蓝海时,威马作为先驱,销量不错,但随着市场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威马的存在感开始减弱。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沈辉承认,早期没有突出的产品积累种子用户,这需要反思,“威马希望每个人都喜欢,希望成为大众,丰田,但仔细看,这些品牌的汽车更受欢迎,相对平庸。从长远来看,威马的智能并没有成为核心差异化的优势。”

那威马的钱花在哪里呢?“我们的工厂非常先进,每个工厂大约需要60亿美元。我们也比普通工厂多了一件事,那就是电池组自己做,所以我们的质量是业内最好的。与此同时,我认为我们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并不比临港的特斯拉差。我们有300多个工业机器人,都是顶级机器人。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沈辉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对这两家工厂的投资有点太多了,几乎一半的资金都花在了整个汽车厂。”

沈晖:很多造车新势力活不过2019年

威马工厂内景,图片/威马官微

拿钱建厂购买生产资质也导致威马无法继续投资R&D。根据招股说明书数据,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的R&D支出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约占同期总收入的50亿元.7%、37.1%及20.7%。283年研发费用合计283年.66亿元,与“蔚小理”的投资差距较大。

R&D投资不足也带来了知识产权问题。2022年9月,即威马提交招股说明书四个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一审判决,认定威马EX5车型上五个汽车零部件图纸的相关信息属于吉利,威马需要赔偿吉利700万元。一审判决要求威马停止使用所有零部件。缺乏零部件替代对威马的新车生产有一定影响。

损失的问题也很难解决。“因为‘多亏了’的模式,我们最大的成本就是卖车。目前我们已经交付了12万多辆车,每辆车从非摊销现金消耗量来看约为6万辆,类似于其他新力量。这些成本必须由你自己承担。”沈晖告诉《财经》杂志。

的确,亏损是每个新势力汽车公司都面临的问题,但不同的是,2018年9月,蔚来汽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分别于2020年下半年登陆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就连后起之秀零跑车也于2022年3月申请在香港上市,9月成功登陆香港证券交易所。

沈晖:很多造车新势力活不过2019年

威马汽车,图/威马官微

威马的上市之路相当坎坷。威马在2020年底完成科技创新板辅导验收时,上市审核变得更加严格,于是转向海外上市。然而,在滴滴事件的影响下,很难在美国上市,而是针对香港。此时已经到了2022年上半年,面对上海疫情,准上市状态也让威马无法通过股权融资。

威马错过了每个节点的机会。

3、未来不确定

与李斌、何小鹏、李翔不同,沈晖缺乏创业经验,带领公司上市。 2010年11月,李斌成立的易车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汽车互联网公司。2013年12月,李翔带领汽车之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早在2004年,何小鹏就带领团队打造了UC浏览器。

然而,沈辉也是为数不多的在汽车制造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人之一。一个传统的汽车人很早就发现了新世界的浪潮,但他被海浪拍打在岸边。传统汽车公司的经验使他,这似乎限制了他,缺乏互联网思维和游戏玩法。

资本和债务问题仍然使威马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过去几年,威马一直是“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策略,而债务融资则存在风险。根据招股说明书,2022年3月底,威马账户上有66张.长期贷款7亿元,22亿元.短期贷款8亿元,外债总额90亿元。4月,威马向银行借了两笔贷款,共计10亿元,需要在两年内偿还。许多投资机构与威马签订了赌博协议。如果威马不能上市,投资者可以将股权转换为债权,威马将返还本带利润。

沈晖:很多造车新势力活不过2019年

沈晖,威马创始人,图片/威马官微

但也有积极的信号。 去年年底,威马子公司获得绵阳安州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份,由绵阳安州投资控股集团和威马汽车分别持有约67份股份.3%、32.7%;之前注册资本为1.7亿元增至5亿元.2亿人民币。威马也计划通过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借壳上市,但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智能电动汽车目前处于资本市场的低谷。2023年3月1日,特斯拉市值一夜之间蒸发2600亿元,行业整体环境恶劣,投资将更加谨慎。

此外,威马的市场空间也在被抢占,沈晖之前的性价比差异化也在被比亚迪、广汽埃安、哪吒等抢占。而且在这个概念上没有出名。

2022年5月底提交上市招股说明书后,威马冲了一把销量,从月销量2000到3000台迅速上升到4000台,三个月后急剧下降。12月,威马的月销量甚至跌至两位数。一年卖不到3万台。

威马能在不确定的未来打翻身仗吗?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曾在《原则》一书中回忆起自己的低谷:“所有这些都让我牢牢记住了一个永恒的教训:时间就是一切。”

2015年春天,沈晖剪短头发,宣布辞去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董事长职务。这时,他已经45岁了。他给这家汽车公司取名“威马”,意思是“世界冠军”。

(题图来源于威马官微。)

原创文章,作者:一刻商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07195748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