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国家六B开关研讨会上透露,目前国家六B非RDE车型(即不符合国家六B排放标准的车型)仍有约200万辆库存需要消化。
一时间,引发了市场热议。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的库存规模也令人惊叹。据初步估计,截至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库存可能达到120万辆。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呈爆炸式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市场渗透率为5.8%;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市场份额达到13.4%;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份额达到25.6%,高于去年12.1个百分点。
在惊人的生产和营销数据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企业的蓬勃发展。每一个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的独特样本。其中,比亚迪全面领先,广汽埃安模式创新,威莱终极用户体验,小鹏汽车扎根研发,理想汽车场景营销,哪吒和零运营性价比战略,中国新能源品牌通过各自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市场的盛开。
如此欣欣向荣的局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却出现了大规模的库存,确实出人意料。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产量约为68.7万辆,其中出口约为61万辆。根据新车交通强制保险的数据,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年保险总额为524.9万辆。简单计算,扣除出口量后,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库存车辆102.8万辆(包括生产但未批发或销售,或批发但在经销商处压货)。
2023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165万辆,出口量24.8万辆。保险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保险量为122.3万辆。也就是说,今年第一季度又增加了17.9万辆。
经过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累计库存达到120.7万辆。
客观地说,有生产和库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如此热,销售增长趋势也非常乐观,怎么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库存,这些库存是如何产生的?
今年市场透支
自2009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良好生产和销售形势。
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按照规定,此后上牌的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根据政策,在补贴前,价格低于30万元的新能源车型可享受4800元的补贴;300-400公里、4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汽车可分别享受9100元、1.26万元的补贴。补贴前后的购买金额差别很大,从4800元到1.26万元不等,对购车行为影响很大。
因此,许多汽车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抓住了最后一个“窗口期”,通过花式促销、正式降价等手段疯狂影响销售。就连特斯拉也在去年下半年一个接一个地降价。我不得不承认,许多观望货币的消费者群体确实受到了刺激。许多消费者都在这个窗口买车。
中国汽车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和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60万辆,同比增长50%以上。我们来看看2023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完成158.6万辆,同比增长26.2%。一个季度的总销量不如去年两个月,足以说明这样惊人的销售数据其实透支了2023年的市场需求。
每个家庭都在增加生产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汽车企业品牌间竞争的重点。因此,2023年,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企业市场竞争的制胜点。
从比亚迪、长安、长城等龙头汽车公司的行动来看,新能源汽车将成为2023年发展的重点。每个家庭也在加快布局。长安汽车整合其燃油汽车品牌,推出CS75PLUS智能IDD、CS55PLUS智能电子IDD等车型,扩大新能源汽车板块;长城汽车将推出10多款新能源汽车,以赶上竞争对手;2023年,吉利新能源汽车业务将实现销量双倍增长,促进电气化、智能化、全球化转型,提高市场份额。
最直观的是每家公司发布的2023年销售目标。比亚迪声称要冲击400万辆,广汽埃安销售目标要冲击50万辆,威来销售目标要翻倍,24.5万辆,小鹏汽车销售目标20万辆,理想汽车预期目标30万辆,哪吒2023年销售目标30万辆,零跑2023年销售目标20万辆,几乎比2022年翻了一番。2022年吉利汽车新能源产品(包括吉利、几何、凌克、极氪、瑞兰)销量328727辆,2023年吉利新能源销量目标将达到2022年翻番,即达到65万辆,奇瑞汽车宣布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为45万辆,以及众多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北汽、上汽、一汽、东风等四大汽车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新能源汽车的总生产规模相当大。
真正有销量的新能源品牌只有少数,从第一季度来看,只有比亚迪、广汽埃安和理想才能保持销量的快速增长,威来、小鹏、问业、零跑、哪吒等其他品牌的销量也趋于平缓增长。
极少数品牌快速增长,部分品牌增长缓慢,大多数品牌不为人所知,这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升势头的健康信号。
库存车规模的增加只是一个方面,竞争活力的缺乏更加严重。
此时,大鲶鱼特斯拉将继续发挥作用,使汽车市场更具活力。至于如何发挥作用,我们拭目以待。
百姓评车
可以预见,虽然大多数品牌在短期内不容易获得销售,但他们仍将继续推出新能源车型。如果这些品牌想要取得突破,他们必须在智能和产品体验方面努力工作,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个好消息。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301278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