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跑车销量大幅下滑的背后,经销商爆料销量注水,还涉嫌骗补?

在零跑车销量大幅下滑的背后,经销商爆料销量注水,还涉嫌骗补?

近日,知名“造车新势力”零跑车陷入销售造假风暴。

 济南零跑经销商经理张透露,零跑汽车经常利用商业政策强迫经销商以员工或亲属的名义购买新车,并在许可证后出售以冲洗销售。他还提到,零跑车的新车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一些新车刚到商店就需要修理。

在零跑车销量大幅下滑的背后,经销商爆料销量注水,还涉嫌骗补?

相关视频截图

虽然此事曝光后,零跑车迅速回应说“销售欺诈是虚假消息”,并表示将对经销商追究法律责任,但仍未能平息公众舆论。店长张还再次回应说,他反映的所有内容都是真实的,并可以提供相关证据,如2022年12月全国虚假上市的车辆信息和车架号,他也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最终结论,但今年第一季度零跑车的总销量可以超过1万辆,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零跑创始人朱江明曾经说过:“如果零跑 2023 年销量上不去,那以后就没有希望了。”

《拾盐者》了解到,2023年零跑车的销售目标是20万辆,但在第一季度销量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零跑车现在面临的困难并不孤单。

取消国家补贴政策

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压力

今年1月,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式取消。这项持续了十多年的政策极大地有利于降低实际购车成本,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这一政策的取消也导致了汽车公司成本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面对成本压力的急剧增加,新能源汽车公司也采取了自己的应对措施,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例如,小鹏选择保持原价。此前,国家补贴金额由小鹏制造商覆盖。对于购车者来说,优惠政策并没有下降;飞凡汽车、威来汽车等汽车公司发布公告,宣布2022年12月31日前订购并支付定金的用户可享受2022年国家补贴;特斯拉在新的一年里大幅降低了热门车型的价格。

零跑车自然渴望销售,并将这种压力传递给经销商。

据报道。根据2022年12月零跑业务政策,门店必须在12月内100%完成库存清算,否则由此产生的国家补贴损失将由门店全额承担。同时,门店很可能无法达到交付目标和批售目标的回扣,造成更大的损失。

因此,为了应对政策,一些经销商选择提前获得一些新车许可证,以达到销售标准,然后出售车辆。这将获得大量的虚假销售。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据业内人士分析,零跑车的强制渠道是不可取的。这种操作的最终结果很容易导致制造商和商店之间的关系破裂,生产和销售节奏混乱,不利于汽车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生存。

零跑车的操作除了容易造成厂商关系不和之外,其实还有“骗补”的嫌疑。

然而,零跑在4月17日对媒体回应说,没有欺诈和质量问题。公司不允许经销商上市,但经销商的许多客户需要在2022年12月31日补贴到期前改为铁牌,这需要经销商推广。经销商有一定的业务困难,公司目前正在与他们进行沟通和谈判。

零跑销售欺诈背后的“骗补”疑云

如果张透露零跑的虚假销售是真实的,那么欺诈的金额将是巨大的。一些媒体估计,零跑可以获得超过6000万元的中央财政补贴基金。

在中国,有关部门一直在骗取新能源汽车的补偿行为这是一种“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发现,处理方法包括:取消财政补贴资格、追回补贴资金、罚款、取消汽车生产资格、从推荐车型目录中删除问题车型等,并对涉及违法行为的人员追究责任。

但在如此严格的政策下,新能源汽车欺诈事件仍层出不穷。

早在2016年,财政部和其他四个部委就对93家主要新能源汽车公司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72家涉及92.707亿元。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各种欺诈手段也逐渐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零跑车销量大幅下滑的背后,经销商爆料销量注水,还涉嫌骗补?

图源:财政部

2016年3月,央视为大众揭开了吉姆西,第一家因“骗补”被调查的企业。这家汽车公司成立于2013年,规模和知名度都很小。2015年上半年吉姆西产量只有25辆,但9月至12月共上传了3686辆证书。

 然而,吉姆西工厂的设备根本没有如此强大的生产能力,客户实际上也没有收到汽车,这是“有牌无车”的欺诈手段。

 苏州金龙也用同样的手段欺骗补贴。2016年,财政部发现苏州金龙2015年申请新能源汽车补贴1683辆,但一年后,这些汽车没有制造,但骗取了5.1921亿元的补贴。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取消了苏州金龙的补贴资格。

 除虚报产量和客户骗补外,还采用电池回购合谋骗补等手段。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初的补贴政策确实促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汽车公司的各种机会主义的“欺诈”行为也诞生了。

 当国家补贴政策取消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真正实力将浮出水面,暴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专家认为,零跑车暴露的销售欺诈事件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这也有利于消除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氛围,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

销量持续低迷,质量问题频发

朱江明的“五年计划”要落空吗?

2020年底,朱江明提出“五年计划”——2023年零跑车将进入“新势力”前三名,2025年将获得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10%的市场份额。

 2021年,朱江明再次发言:“三年内,零跑智能驾驶领域超过特斯拉”和“2025年销量80万”。

 梦想回归现实,零跑能像朱江明想要的那样吗?

 事实上,在过去的四年里,零跑车的净亏损近100亿元,毛利率一直是负值。更糟糕的是,过去两个月汽车销量急剧下降,这显然与董事长朱江明的假设相去甚远。

在零跑车销量大幅下滑的背后,经销商爆料销量注水,还涉嫌骗补?

从官方公布的车辆交付数据也可以看出,2023年第一季度零跑车车辆交付垫底,远低于“魏小理”。

原因是汽车质量问题是首当其冲的。

正如张透露的那样,一些新的零跑车刚到商店就需要修理。事实上,自品牌成立以来,由于质量控制、质量、售后等问题,零跑车经常陷入舆论漩涡。

2022年5月,一位零跑C11车主在中国网汽车质量投诉平台上投诉,他的车在短短两个月内连续两次失去动力。

2022年6月,重庆车展开幕式当天,一位女士手里拿着“零跑新车当天黑屏,修了半个月,换了两个部件,答应退车反悔”的口号维权。

在零跑车销量大幅下滑的背后,经销商爆料销量注水,还涉嫌骗补?

在黑猫投诉中搜索“零跑车”可以发现,截至4月18日,近30天内有近200起投诉,涉及电池充电故障、新车多次维修、倒车图像黑屏等质量问题。

在零跑车销量大幅下滑的背后,经销商爆料销量注水,还涉嫌骗补?

在零跑车销量大幅下滑的背后,经销商爆料销量注水,还涉嫌骗补?

在零跑车销量大幅下滑的背后,经销商爆料销量注水,还涉嫌骗补?

严格的质量控制应该是汽车公司最应该做的事情,但零跑车经常因为质量问题而受到车主的批评,甚至基本的质量问题也不能保证,所以零跑车的低销量并不奇怪。

朱江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零跑车不是以品牌定价,而是以成本定价,因此不追求高毛利润,而是通过扩大规模、建立自己的产业链和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然而,这种追求“极端成本效益”的模式也导致了零跑车的盈利能力较弱。

在过去的几年里,A00级纯电动汽车迎来了销售热潮,零跑T03也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它以超越同一水平的电池寿命和智能特性迅速突破圈子。

然而,随着五菱宏光和长安新能源A00级车型的增加,小型电动汽车逐渐进入股市,零跑车的性价比优势不再明显,逐渐消失。因此,对于零跑车来说,“成本性能”并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

然而,零跑也意识到了毛利率低的问题,并将目光投向了中高端市场。

2021年9月,零跑公布了中型SUV零跑C11,定价约20万元;2022年,C11交付量为4.44万辆,占去年总销量的近40%;2022年9月,零跑车开始以18万元-27万元的价格交付中大型智能车C01;2022年,C01交付量为4815辆,占去年总销量的5%以下。

但如今,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布局了中高端产品线,各有亮点。零跑车没有竞争优势。未来能在这里找到“破圈”的方法吗?还需要市场的考验。

原创文章,作者:拾盐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24187570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