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了12万的 C6,才知道合资车到底赚了多少钱。
自东风雪铁龙掀桌以来,上汽通用、广汽本田等40多个品牌被迫玩“百亿补贴”。
12万买宝马1系,22万提奥迪A6,甚至有车企宣布“买一送一”。
你以为他们在赔钱卖车,却不知道他们有多暴利。
1995年人均年收入只有两三千,现在哭着带走的雪铁龙,曾经用富康汽车杀了四面八方,不仅卖了15.6万,还卖了50万,成为当时中国三大神车之一。
桑塔纳在德国只卖4万,但在中国涨价超过20万,供不应求。
要知道,当时浦东的房价只有1500平方米,而上汽大众员工的平均月薪高达4500元,一个月就能买到3平方米。
即使你穿着工作服去相亲,你也可以当场直接订婚。看到大众和雪铁龙在中国蓬勃发展后,美国、日本和韩国也纷纷结束。
从2002年到2006年,80%的国内汽车市场被合资品牌占据。2011年,合资汽车公司在整个行业赚取了95%的利润。
你以为5∶5股是中外各赚一半?太天真了。
在制造汽车之前,合资汽车公司必须支付技术转让费。制造汽车后,他们必须从其他人那里购买昂贵的零件和材料。最后,外国利润可以达到中国的2到3倍。
即使在一些合资零部件企业,10名外籍员工的工资也比中国的100人高。
更让人崩溃的是,很多人认为,“用市场换技术”之后,国产汽车可以一飞冲天吊打外资。
但现实是:技术没学到,市场没了。
02
2018年,有人在知乎问:中国汽车什么时候能打败丰田和本田?
许多人的回答是:在梦里。
因为当时国内销量前五的车企都是合资品牌。这不是因为国产车不努力,而是因为对方真的不讲武德。
为了保护技术,外国汽车公司对变速箱、底盘、发动机等汽车核心技术严格保密,我们没有学习。
更气人的是,日产前总裁在利用了我们的消费市场和廉价劳动力后,并没有忘记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合作中的贡献几乎为零。
为了垄断市场,合资品牌还建议严格控制汽车生产许可证。例如,在早期,比亚迪和奇瑞都面临着没有许可证和无法制造汽车的情况。无奈之下,王传福只能买一个“生产牌照”小工厂:福莱尔。奇瑞汽车将20%的股权免费交给上汽集团。
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海外合资车五脏六腑齐全,一到国内就开始减配,变成了“中国特供”。
国产奔驰四门两盖“铝换钢”,国产思域B柱断裂,让无数消费者恶心。
即使在2016年在中国推出新能源绿牌后,他们仍然不想取得进步。我还认为,像丰田这样的百年汽车公司,只要他们在电动汽车上努力工作,国内新能源汽车就会立即消失。
但现实是,他们制造的电动汽车的智能水平堪称汽车行业“诺基亚”。
丰田的第一辆纯电车在上市半年后就被召回了。直到这时,他们才意识到曾经被他们嘲笑的中国制造商有一天会翻身。
03
2022年,比亚迪超越一汽大众,将统治中国汽车市场40年的合资汽车企业赶上销量第一。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他们才意识到合资汽车公司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雷克萨斯曾经买不到涨价的神车,销量暴跌近19%,从涨价之王变成了促销之王。
而且每天骂电动车是垃圾的丰田章男,也选择了提桶跑。“怪不得塞车”马自达,销量直接减半41.2%。
早些时候,2018年,铃木以1元的价格出售了长安铃木50%的股权,退出了中国。
2017年,法系车销量从38万辆降至2020年5万辆。无奈的东风雷诺只能退市,DS也被迫退市“卖身”。
从2018年到2022年,8家以上合资汽车公司和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在合资汽车公司逃跑的同时,国产汽车也开始面对面输出。
2022 年,国产车市场份额接近50%,开始与合资车平起平坐。
而且在2023年的前两个月,比亚迪、长安、吉利破天荒地夺得销量前三,打得合资品牌找不到北。
以“蔚小理”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是一路飙升,市场份额高达25.7%。每卖四辆新车,其中一辆就是新能源。
随着国内汽车的不断进攻,未来的汽车淘汰赛将更加残酷,甚至一些从业者也会大喊大叫“合资品牌将无人生还”的口号。
随着合资汽车的大败,你认为人均BBA时代还有多远?
原创文章,作者:创牌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18127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