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巨头支持下,智能汽车能达到什么高度?

ICT巨头支持下,智能汽车能达到什么高度?

导语

Introduction

在ICT巨头的支持下,智能汽车能达到什么高度?

Poinko作者

责编丨罗   超

金鹏辉编辑

几年前,当一代又一代的汽车展现出智能和互联网的线索时,许多有远见的人已经意识到,IT巨头将有力量创新整个汽车行业。

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外“造车新势力”,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小鹏、理想等,在企业经营和表现形式上,往往更接近各种IT企业的原因。

另一方面,IT企业积极参与汽车产业链,与主机产业合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产业链“智能化”拉满的车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百度和阿里都是最典型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前者与吉利合作,打造集中汽车。后者与上汽合作,打造智己汽车。

但也有一种可以归类为IT企业,实际上属于ICT企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华为等类别的存在。随着集群通信行业的积累,与那些擅长交互界面和软件技术、精通各种算法和优化手段的IT企业相比,它在硬件领域、射频通信和信号处理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

因此,当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AITO问世品牌时,我们也见证了现阶段汽车智能技术的一些品牌“天花板”存在。

鸿蒙座舱,HarmonyOS 3升级

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是目前的汽车“智能化”概念的核心。也是汽车行业各种新老势力竞争的目标。

到目前为止,关于哪种智能驾驶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然而,当被问及智能驾驶舱时,华为的鸿蒙驾驶舱至少是公认的,即使它不能让每个人都相信它是第一个“优势巨大”的存在。

ICT巨头支持下,智能汽车能达到什么高度?

好用——是鸿蒙驾驶舱的核心定位。因此,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新四化”当下的概念是什么?“好用”呢?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流畅的体验,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正的车机甚至驾驶舱系统“好用”的。

华为开发的鸿蒙智能驾驶舱、汽车、机器和人机界面只是皮相,匹配的HarmonyOS是其基础。HarmonyOS开发之初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汽车平台的物联网入口,连接一切。

分散化手机是鸿蒙驾驶舱最直接的表现。

ICT巨头支持下,智能汽车能达到什么高度?

近年来在市场上标榜“智能”车机数量众多,但绝大多数仍然是围绕智能手机中心的所谓智能化——

汽车启动后,无论是听歌还是导航,都离不开手机。基于汽车机器的大多数应用程序本质上只是应用程序在手机上的活动,通过carplay、Carlife等映射在中央控制屏幕上。虽然一些应用程序是独立开发的,但总数非常有限。

鸿蒙驾驶舱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点。随着HarmonyOS的不断迭代,稳定性、界面和功能也在不断优化。

到目前为止,鸿蒙驾驶舱已经实现了与十多种常见终端设备的连接,打破了不同类型设备之间的障碍,实现了多设备之间流畅的互动体验,并彻底实现了移动电话的集中化——也就是说,不再依靠连接手机来实现功能,实现真正的多场景万物互联。

ICT巨头支持下,智能汽车能达到什么高度?

具体到本次HarmonyOS 3升级实现了超级桌面上车、智能汽车搜索功能安装、HUD支持高度自适应调整、免唤醒直接语音指令、PC双屏协作功能等5项全面改进。

超级桌面功能是HarmonyOS 3的主要升级,本次实现“上车”也是大势所趋。HUD支持高度自适应调整和语音直接唤醒两个功能,前者是驾驶状态监控摄像头功能的进一步挖掘,可以积极判断驾驶员的视线位置,HUD投影点自适应调整,后者是加强原始语音功能,不使用关键字或关键激活直接指令呼叫功能。

但这次升级的真正吸引力在于智能寻车和PC双屏协作。

在大型地下停车场找车是大多数车主都遇到的尴尬。在高峰时段找到停车位本身是一件令人焦虑的事情,一旦你忘记了停车时的停车位号码和地板,你很有可能面临在离开时找到汽车的麻烦。

智能汽车搜索功能利用创新实现的停车位号码智能识别、地下室高精度经纬度定位、地板识别等记录特点,为驾驶员避免了找车的麻烦。更重要的是,由于该功能实际上避免了下车时拍摄停车位号码等步骤,它已成为一个真正方便用户的功能。

此外,在当今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环境下,临时办公需求也是大多数人无法避免的问题。为此,HarmonyOS 3特别提供了PC双屏协作功能,可以使鸿蒙驾驶舱的中央控制大屏幕作为个人电脑屏幕的镜像或扩展显示。就像我们在办公室使用的双屏一样,键鼠可以自由穿越,方便用户在车内处理文档和编辑视频。

华为终端BG 首席执行官余承东曾在多个公开场合使用,如“前所未有的智能驾驶体验”“天花板级智能驾驶舱体验”。结合到目前为止的所见,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描述实际上有点保守。

华为深入介入汽车行业

事实上,华为进入汽车行业比大多数人知道的要早得多。

2009年,华为汽车互联网业务部成立,并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开发汽车行业前卫领域的车载通信模块。当时,该部门仍在关注汽车互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

ICT巨头支持下,智能汽车能达到什么高度?

图|汽车“智能”除了智能驾驶舱,重点还在于智能驾驶

当汽车技术的发展在本世纪第三个十年初全面进入智能和网络时代时,华为以集群通信技术定居,开始大规模进入汽车行业是很自然的。

其实华为介入汽车行业的思路很清楚。

凭借其在集群通信技术领域的巨大技术,结合华为在过去十年中个人数字终端设备的各种积累,实现了汽车水平,赋予了整个汽车行业权力。

到目前为止,华为已经推出了三种合作模式:

供应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华为定位为汽车行业的智能零部件供应商,为原始设备制造商提供全套的汽车互联网模块和配套的软件支持,这也是华为自汽车互联网业务部门以来与汽车公司最基本的合作模式。

ICT巨头支持下,智能汽车能达到什么高度?

图片|比亚迪宋PLUS EV,华为DriveONE电机使用

Huawei Inside模式——

这叫所谓“HI”,也就是说,华为向汽车公司的以子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并在车辆上标记HI。

华为智选——

这也是最特殊的合作方式,其本质是深度赋能汽车厂商。除了提供Drive 除了One电动驱动系统、全套鸿蒙驾驶舱、智能驾驶子系统和相应的车载网络通信外,华为和赛力斯还实现了全力合作,从车辆设计阶段深入参与,甚至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甚至最终的营销推广阶段和销售渠道。

不用说,AITO问界系列是目前最典型、最唯一的案例。

在仔细总结华为与汽车工业相结合的三条路径的同时,我们显然会发现,除了上面介绍的鸿蒙驾驶舱外,华为还拥有智能驾驶系统。俗称“自动驾驶”华为在这一领域也有着非凡的实力。

根据华为之前的介绍,其智能驾驶将被使用“降维”模式。即采用L4级技术实现L2 的功能。

事实上,华为目前在汽车行业的技术优势已经涵盖了四个部分:智能驾驶、智能网络、智能电动和智能汽车云。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技术体系已经足够了。

拥有大量华为技术加持的AITO问界,是否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认可?

根据最近的一项市场调查,问界M5和M7车主对鸿蒙驾驶舱系统的满意度分别达到8.71%和94.67%。对于任何产品来说,这种好评率都是惊人的。

然而,华为的技术实力并不局限于驾驶舱的一角。益普索,一家著名的市场调查公司,去年12日⽉国内12个主要城市中有3525人被北、上、杭等地方采访⻋调查结果显示,问界M5车主净推荐值最高。

ICT巨头支持下,智能汽车能达到什么高度?

就在今年4月,华为还将发布AITO品牌的高级智能驾驶车型。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高级智能驾驶车型将包括扩展范围和纯电动版本,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现高级智能辅助驾驶,而不依赖高精度地图。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所有华为技术介入的汽车产品所取得的成就充满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07126730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