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刘超然
最近,另一家晶圆制造商成功登录科技创新板,晶合集成(688249.SH)上市当天开盘涨幅超过15%,首次上市后市值近400亿元。公司主要从事晶圆OEM业务。成立8年后,晶合集成年收入超过100亿元,2022年出货量超过100万件。如果不包括外资控股企业,晶合集成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晶圆OEM工厂。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合肥市国资委和中国台湾省晶圆代工厂力积电(06770.TWO)除了母公司力晶科技的两大核心股东外,美的风险投资突然上市,美的风险投资的实际控制人是美的集团创始人、81岁的何享健和何氏家族的掌舵人。
“从产品到企业,从企业到资本。”何享健从行业退休后成为投资者,经常扫描主要行业,资本地图涵盖家电、房地产、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现在开始进入芯片行业。据公开资料显示,已持有美的集团、美的地产、盈峰环境、合康新能、华录百纳、万东医疗、科陆电子等7家上市公司。智能照明公司美智光电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接受上市申请。
“现在的世界靠科技和资本,只要有钱有科技,什么都能做。”
除负责人外,何氏家族还参与了海外并购库卡集团,成为易方达基金的最大股东,投资于乐信科技、有方科技、埃夫特等多家上市公司……何氏家族的商业地图已从白电延伸到机器人、医疗、汽车零部件、储能等高科技产业。
低调富人的创业之路
何享健,初代企业家,身家千亿,在中国被称为企业家“最低调的富人”。
创业50多年,露面次数很少,经常以普通话不好为由拒绝媒体来访。有一次“江湖传闻”,在美的集团工作了8年的外籍员工,离职的愿望其实是“想近距离看看大bossss”,可见他的低调。
何享健出生在一个商业家庭。他从小就受到商业精神的影响。他热衷于商业思维,思考如何创造财富。后来,由于当时的特殊性和国内商业改革,何享健的家族生意开始衰落、沮丧,甚至破产。当时,何享健决定让家人摆脱困境。
转机发生在1968年,26岁时任北郊镇街道干部的何享健和23名当地村民筹集资金5000元,成立“北郊街道办事处塑料生产组”,当时的主营业务是生产塑料瓶盖;四年后,在塑料、玻璃工艺的基础上,升级为五金制品;1975年,小作坊变工厂,更名为生产组“顺德县北郊公社塑料金属制品厂”,当时企业自有资金超过10万元,工人超过60人,工厂面积增加到200多平方米。
在第一次转型中,非常重视技术的何享健引进技术人员生产拖车制动阀和橡胶配件,然后更名为塑料金属制品厂“北郊公社汽车配件厂”;1977年配件厂年产值可达24.4万元,净利润2.6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伟大的天文数字;1980年,工厂再次转型,配件厂业务成为风扇配件的生产,正是这种转变为风扇水龙头埋下了伏笔。
在生产风扇配件的同时,配件厂开发生产了第一台40厘米的风扇配件“明珠牌”进入家电行业的金属台扇。一年后,“明珠牌”风扇以为“美的”注册商标,美的风扇厂诞生,成立第一年,收入超过300万,净利润超过40万;
1988年,美的电器公司实现产值1.24亿元,成为顺德县十大超亿元企业之一;1993年,美的电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30年后成为市值超过3800亿元的白电巨头。
是资本市场的商业大佬和老玩家
“虎父无犬子”。
与许多家族企业的子承父业不同,美的集团掌舵人于2012年退居幕后,以方洪波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接管了何享健家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何家族已经完全淡出了资本市场。
何享健长子何剑锋被称为最叛逆的“富二代”,1994年开始自己创业,目前是盈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拥有盈丰环境(00967.SZ)和百纳千成(300291).SZ)两家上市公司,前者主要从事智能环卫,后者专注于媒体行业。深圳市合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拥有290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和适当的资本市场“大玩家”。
如何享受健康的商业思维:只要你有资本和技术,你就可以做任何事情!虽然美的接力棒,但事实上“买买买”并购一直是公司的常规武器。
通过融资,美的重组上市筹集了足够的资金,基于资金支持,公司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主营业务收入从1992年的4.87亿元增长到1996年的25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之一。
然而,4年来,收入增长了4倍多,但净利润并不乐观。1996年的净利润略低于19.7%,净利润率从19.7%下降到3.8%。这使得美的开始寻找问题。此时,美的空调的市场份额从行业前三名下降到第七名。随后,1997年,美的销售额从前一年的30%增长到13%。
一直顺利发展的企业遇到了困难。
此时,美的意识到空调在未来的市场空间,美的收购和并购开始。1997年12月,万家乐集团持有的东芝万家乐40%股权以5435万元转让。1998年,美的前脚收购了安徽芜湖丽光空调厂,扩大了空调产能。后脚以2700万元转让广东东芝万家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20%股权,以69%的股权正式成为美的集团“东芝万家乐”控股股东。
这两次并购使美的集团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具有空调核心能力(空调压缩机)的制造商,具有空调产业链上游核心部件的生产能力。不仅为美的空调整机制造提供了稳定的后方供应和技术创新支持,也为美的业绩增长带来了强大的动力。1997-2000年,美的收入从21.76亿元飙升至88.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9.35%,2001年首次突破100亿元。
美的并购扩张之路才刚刚开始。
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以空调行业为主导、小型家电为集群的家电王国。然而,在家电领域,只有空调,空调行业的利润被极度压缩。美的迫切需要实施多元化战略,以推动公司的进一步增长。因此,2000年,美的先后收购了华凌和荣事达集团,弥补了冰箱和洗衣机的大家电业务。这笔交易给公司带来的业绩提升是显而易见的。2006-2008年三年,冰箱产销量从285.44万台增加到490.33万台和487.78万台,产销量增长超过70%。
未来洗衣机业务将稳定,美的将以固定增长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小天鹅。
国内“小鱼”吃完,美的“胃口大开”瞄准海外市场。2007年,美的集团布局了国外市场,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在越南建成投产。美的集团于2013年9月合并吸收“美的电器”,总股本达到16.86亿,a股整体上市完成。全球扫货模式在获得足够资金后开启。该公司以并购的形式收购了埃及Miraco和拉丁美洲的开利拉美,以扩大海外空调市场,并获得成熟的海外市场营销体系。2016年,公司建立了新的全球运营战略,连续赢得了德国库卡、意大利Clivet和日本东芝家电,实现了全球化的多元化布局。
然而,扩张并非没有缺点。正是2016-2017年的海外收购大幅提高了公司的商誉水平,这确实会拖累一些资产质量。幸运的是,整体收购质量较高,商誉波动不大。
美的真正第二维度
为什么美的集团背后的何氏家族是隐藏的投资大师?
从对德国库卡的投资可以看出端倪。2017年,美的以292亿元和36.2%的溢价收购了德国库卡,但与2016年EBIT相比 库卡的EBIT在2021年只有6180万欧元,下跌了25%以上。市场一致对此次收购持悲观态度,导致2021年美国股价大幅回落。
然而,从2022年疫情恢复后美的业绩来看,库卡的业绩和订单都出现了强劲反弹,2022年订单再创新高,税后收入翻了一番,达到1.01亿欧元左右;此外,库卡在202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中的出货量占8%,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韩国在机器人密度方面是世界第一,达到1000台/万人。由此可见,我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美的正在通过库卡开启公司的新业务曲线,即智能工业板块。目前,美的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达500台/万人,未来两年将进一步增加投资,实现700台/万人的目标,这意味着美的未来降本增效将进一步加强,盈利能力的增长空间将是公司的重要竞争优势。
可见,这次极具代表性的收购不仅仅是为了达到1 1>2那么简单。根据美的2022年最新财务报告,公司原家电业务收入仍略有增长,但更具吸引力的是,公司近300亿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业务收入达到新高,新业务、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包括何家族更大的投资领域,有机会给美的智能转型带来更多的想象力和更高的估值,预计美的目标不仅仅是TO C端白电企业。
原创文章,作者:英财商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29188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