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梁
然而,随着今年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出,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率将放缓,在市场收缩的情况下,竞争只会更加激烈,特别是许多汽车公司正在积累下半年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王凤英是否真的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还有待观察。
图/官网
不久前,小鹏汽车因“人脸识别功能需要半跪在前面”而引起争议。
虽然小鹏汽车积极道歉并下架了APP,但这无疑是由于公司对第三方APP控制能力弱造成的。
事实上,小鹏汽车一直非常重视技术开发,但相关投资也是公司深度亏损的重要原因。如果这种损失继续下去,恐怕资本市场很难有耐心。
此外,由于降价浪潮席卷行业,小鹏汽车的许多产品都降价了,这无疑使亏损业绩更糟。此外,公司近几个月的销量一直在下降,主要车型也逐渐老化。虽然新的改装车型即将预售,但仍不清楚它是否能举起销售旗帜。
在这种情况下,小鹏汽车高管也发生了变化。王凤英在加入的同时,也设定了三年百万的目标。我想知道在市场竞争的加剧下,他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
【死磕技术深陷亏损】
据悉,3月3日,一位小鹏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称车机更新了一款应用程序,下载后需要人脸认证。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车机调用的识别摄像头实际上是车辆用于全景图像的前置摄像头。为了完成人脸识别,车主不得不跪下将脸放在车辆前置摄像头的位置,以完成人脸识别。
对此,小鹏汽车迅速发表道歉声明,并表示已将该应用程序下架,并立即开始优化。
虽然这不是一件大事,你可能只是看一个活泼,但这也反映了在汽车逐渐智能化的趋势下,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这件事上,小鹏汽车不能做太多,因为人脸识别是第三方应用程序。
一些市场观点认为,第三方应用软件的适应没有跟上,这是由于小鹏汽车对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控制能力较弱造成的。它所能做的就是删除应用程序,然后敦促第三方公司进行改进。
事实上,小鹏汽车一直非常重视技术研发,并在研发成本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毕竟何小鹏曾经对特斯拉大喊:“目前特斯拉是自动驾驶水平上最好的综合balance,但小鹏预计明年会排名第一。”
事实上,近年来,小鹏汽车对“智能”的沉重押注也成为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公司去年第三季度收入68亿元,环比下降8亿元%,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净亏损约为23.76亿元,现金储备同比下降12亿元,毛利率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垫底。
其中,公司研发费用占15亿元,进一步挤压了已经亏损的利润。
虽然造车新势力的亏损并不少见,但如果亏损继续下去,恐怕资本市场并不总是表现出“理解”。毕竟造车的初衷是赚钱。
在投资者不满的情况下,小鹏汽车的股价也从去年6月底的142开始.9港元/股票开始一路下跌至今天的37点.8港元/股。
【价格战下,销量低迷】
最近,降价浪潮席卷了新能源汽车行业,许多品牌纷纷降价/为了应对价格战的开启,小鹏汽车也不例外。
1月17日,小鹏汽车降低了一些车型的价格,包括小鹏G3i、小鹏P5和小鹏P7。结合官方信息,小鹏G3i和小鹏P5的价格分别下调了2万元-2.5万和2.3万元不等,小鹏P7车型最大降幅为3万元.6万。
在市场卷下,小鹏汽车也不得不降价留住客户,刺激消费。
同时,新款小鹏P7将被命名为P7i。新车型上市后,小鹏P7将在新势力中形成罕见的“新老同堂”局面,直到旧车型售罄。
这也说明小鹏P7的大幅降价可能是为了清理库存。
然而,在降价和新车推出的背后,是小鹏汽车销量低迷的表现。
数据显示,2月份小鹏汽车月销量仅为6010辆,同比下降3辆.5%,已连续六个月同比下滑,显然新车小鹏G9的上市并没有给公司的销量带来多大的帮助。
与持有理想ONE王牌的理想汽车相比,去年推出了理想L8和理想L9,很快就超过了月销量1万辆的门槛。小鹏汽车的性能非常不同。它的小鹏P7、小鹏G9、小鹏P5等车型性能平平。
一些市场观点认为,小鹏P7的产品实力不仅完全偏离了小鹏品牌长期高举的技术设计,而且在高速迭代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世界中也已经过时。与凯美瑞、雅阁和帕萨特等燃料汽车竞争产品相比,销售业绩根本不在同一水平。
从产品结构来看,只有小鹏P7才能引领小鹏汽车的热销车型,但其中间纯电力市场竞争最激烈。在市场上新车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小鹏P7明显逐渐老化,但目前尚不清楚P7i是否能接管销售旗帜。
在新能源市场早期增长阶段结束,即将开始硬实力竞争,汽车制造新力量的实力进一步提高,今年的市场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小鹏汽车也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王凤英加入设定百万目标】
1月底,何小鹏发了一封内部信,总结了2023年小鹏汽车的目标,即6个字:发新车,多卖车。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宣布,原长城汽车副董事长、总经理王凤英正式加入,担任总裁,并全面负责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和销售体系。
数据显示,王凤英在长城汽车工作了30多年,是长城汽车的二号人物,只在魏建军之下。在他的工作期间,他不仅把长城汽车打造成了以中国皮卡和SUV为重点的代表品牌,还推出了哈弗H6等众多热门产品,被业界誉为“铁娘子”。
王凤英这次加盟小鹏,标志着小鹏汽车组织结构的调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进入公司之前,他以报告的形式指出了小鹏汽车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缺乏明确的主要类别,没有明确建立品牌认知,每个类别都没有代表性车型;二是缺乏关注的智能特征,没有差异化。
据报道,王凤英上任后就设定了一个目标,“小鹏三年销量达百万,五年市值达千亿美元”。
但2022年,小鹏汽车累计销量仅达到12.实现目标的4807万辆.3%。因此,如果你想在三年内进入百万级门槛,这意味着公司的年销量只能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30万辆,而2023年的销量至少要达到40万辆,是2022年的4倍。这样的目标不容易实现。
王凤英一上任就“吹嘘海口”,也许除了希望自己能帮助小鹏汽车向上,还有初来乍到树立威望。
然而,随着今年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出,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率将放缓,在市场收缩的情况下,竞争只会更加激烈,特别是许多汽车公司正在积累下半年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王凤英是否真的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还有待观察。
原创文章,作者:氢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081257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