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之栋
崔力文负责编辑
编辑丨别 致
电动汽车作为工业产品,一定会越来越便宜。
特斯拉治愈了电动汽车昂贵的臭味问题;与其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自我修正。
2023年初,在特斯拉的帮助下,汽车价格战越来越激烈。问界和小鹏紧随其后;广汽和比亚迪立即加入战场;到目前为止,武汉有一条雪铁龙直接下降了9万,这强烈地打响了燃油车进入的响亮一枪。
不要疯狂,不要活下去。对于注重长期主义的汽车公司来说,目前的市场份额竞争远比直接利润重要。但另一方面,如何尽可能地拥有价格竞争力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减少配置和降价?增加保险价格?当大多数汽车公司都在内卷价格时,如果有人躺下不作为,就相当于“违反公众愤怒”。
退一步说,其实汽车公司打价格战的方式有很多,各种促销政策层出不穷,必然会清理出很多库存车。但必须明确的是,打价格战不是目的,如何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才是这场战斗的根本。
好消息是,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下降,新能源汽车公司有一个体面的降价理由,品牌形象可以得到保护。从长远来看,随后的连锁反应和市场模式的变化真的能以体面的方式结束吗?
01
碳酸锂下跌,已成定局
“碳酸锂无论如何都要大幅降价,因为需求远不如预期。”
3月2日,李翔在微博上宣布,1月和2月乘用车险数同比下降超过25人%,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占30%以上%。换句话说,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的情况并不好。
消费者“观望”上瘾,新能源汽车需求萎缩,负面情绪沿供应链上升,影响动力电池企业和上游原材料供应商。
冰冻三尺,不是一天之寒。
事实上,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跌不仅是由于短期市场供需的变化。其中,有许多不同的影响因素,如宁德时代的“锂矿回扣”计划,发挥了“导火索”的作用。
据36氪报道,宁德时代正在积极向汽车公司实施锂矿回扣计划。该计划不针对所有客户,只针对理想、威来、华为、极氪等战略合作伙伴。
具体来说,锂矿回扣计划的核心条款是:未来三年,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将达到20万/吨结算,但签署这项合作的汽车公司需要约80吨%电池采购量承诺给宁德时代。
在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行业多年来,似乎更早地判断了碳酸锂价格的单边下跌。此时,在进一步绑定汽车企业的前提下,将价格战的战争蔓延到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
当然,各种坊间新闻的刺激也在推波助澜。
钠离子电池的消息频频出现,尤其是中科海钠与江淮汽车合作的量产车型,起到了很大的敲山震虎的作用。此外,随着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的日益成熟,锂矿资源的重新发现,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过剩,都成了压在骆驼身上的稻草。
更不用说国家层面了。因此,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回归价值本身,留给碳酸锂等动力电池的上游原材料。
关于价格规律,经济学定义了某种商品或某种商品在一定或特定时间内的价格波动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的,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上升不仅刺激了碳酸锂的价格,而且使其价格远远超过了自身的价值。因此,除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外,当前的价格变化也是价格规律的体现。
至于会不会造成资本市场的“踩踏”事件,只能自求多福。
02
车辆成本下降了几何?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今年下半年锂价将回归35万/吨~40万/未来吨的合理价格平衡点可能是20万/吨左右。
这与宁德时代的“锂矿返利”计划不谋而合,20万/吨的价格似乎是碳酸锂价格的最终目的地。
那么,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下降,整车成本能降低几何吗?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碳酸锂是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根据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的比例,其用量也不同,成本比例自然也不同。
再加上模块包装、Pack集成、人工成本等,很难根据碳酸锂的价格波动来定量计算电力电池的成本变化。
但可以估计,2022年第一季度末,当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到高点时,三元电池的成本为950元/Kwh,磷酸铁锂电池成本800元/Kwh。按自行车电池组平均70度电计算,相当于自行车三元电池66500元,磷酸铁锂电池56000元。
考虑到综合因素,碳酸锂在动力电池总成本中约占10%%~15%。
那么当其60万/吨价下降到20万/每吨意味着三元电池自行车成本降低2216~磷酸铁锂电池单车成本下降3325元1866元~2800元。
从计算结果来看,碳酸锂对整车成本的影响似乎并不像预期的那么大。但不要忽视,碳酸锂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相关数据显示,在碳酸锂价格下跌的推动下,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质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价。如此多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将不可避免地形成相当大的成本降低。
显然,碳酸锂等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下跌是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必然产物,也是维持汽车市场平衡的关键因素。
毕竟,新能源汽车市场激烈的市场份额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血腥的战斗中,动力电池不能成为汽车公司的短板,至少会被拉回到同一水平,让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有一场战斗的力量。
03
动力电池不再是阻碍
去年甚至更早,市场上总能听到“电池制造商绑架汽车公司”的论点,其中宁德时代最具争议性。广汽董事长曾庆红的呐喊“为宁德时代工作”彻底加剧了电力电池企业与汽车企业的矛盾。
短时间内,各大汽车企业纷纷响应,或准备自己的电池厂,或积极寻找二三供。广汽、蔚来、小鹏等,就像革命先锋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向固有的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发起冲锋。
如今,这些行为已经初具成效。
商场就像战场,游戏总是在不经意间。
在汽车公司的这些行动背后,与其说他们想开发自己的动力电池,不如把它们解释为分割动力电池行业的声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地促进现金回报,使汽车公司能够放手,在市场竞争中更有信心和热情。
另一方面,在汽车公司经历了这样的连带战斗后,宁德时代肯定会担心,中国创新航空、国轩高科技等动力电池企业也会感到恐惧。只有这样,产业链才能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在各方的努力下,上游原材料的价格终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动力电池市场将逐渐恢复正常。
毫无疑问,就当今的市场环境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成为国内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在这种背景下,电力电池的高成本将继续作为增量市场发展的绊脚石。
动力电池问题解决后,新能源汽车将正式进入“白刃战”阶段。毕竟杀敌1000,损失800。如果没有必要,没有一家汽车公司愿意加入价格战团。但还是那句话,时代大势所趋,市场也需要这样一场血与火的战斗来区分谁是好钱,谁是坏钱。
此时,碳酸锂价格的下跌只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给市场的一个改革机遇。除了即将到来的价格战外,下一个主要的汽车公司还将面临产品防御战、技术战和品牌地位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体面地结束?也许只能是你死我活。
原创文章,作者:C次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08125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