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新人新气象
作者:枯木
编辑:茂贞
风品:恪圭
来源:首财——第一个财经研究院
在2022年预盈超过252亿元的同时,短短8月份市值缩水1000亿元。
“硅料茅”通威股份的业绩热股冷,让前台的接班人刘舒琪肩负着期待和重任。
1
新帅接手并不意外 老将何去从?
3月21日,通威股份宣布,董事会选举刘舒琪为董事长,兼任CEO。
根据公开信息,刘舒琪是企业实际控制人、创始人刘汉源的女儿。她出生于1989年,曾任通威集团监事、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总裁助理、光伏商务部总经理。她负责硅材料、电池和零部件业务的采购和销售集中管理,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2022年5月,经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新选举刘舒琪为第八届董事会成员。
换句话说,刘舒琪也是一家企业“老人”,一步一步走来,终于接过了帅旗,外界并不感到意外。
3月22日,通威股份全天基本保持横盘,收盘股价收盘38.73元,涨幅0.05%。
股吧里,有投资者调侃说新董事长值两分钱?
言语犀利,或有偏见,片面。
公平地说,毕竟,企业更换教练是一件大事。在过去,并不缺乏导致股价大幅波动的案例。从那时起,通威股价的稳定趋势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市场处于观望态度。
截至3月30日,通威股价38.84元,与3月21日的38.71元基本横盘相比。
相比之下,前董事长谢毅的下落是舆论的热点。公告称,他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其他职务。
2019年5月,35岁的谢毅成为继任者,以促进高管团队年轻化,辞去董事长职务。2022年5月,他被选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短短10个月就辞职了,挺仓促的。
根据公开信息,2011年5月,谢毅作为总裁助理正式加入通威集团,先后担任通威太阳能董事长、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在此期间,通威收购了合肥赛威光伏产业基地8.7亿元。
2013年担任通威太阳能董事长,太阳能电池业务发展迅速。自2017年以来,通威太阳能电池板的产能规模和出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可以说是一个有经验的行业“老将”。
值得注意的是,谢毅的辞职并不孤单。例如,2021年5月,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勇辞职,随后创业担任青海丽豪董事长。同年,威太阳能董事长周丹辞职,随后创业担任华盛新能源首席执行官。
也基于此,谢毅这次离任后何去从,成了舆论的焦点。
2
高业绩增加利弊
警惕周期下行风险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刘舒琪的上位,通威股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目前,企业正处于拓展组件业务、布局光伏一体化产能的关键阶段。从股价走势来看,比2022年7月的67.86元高,累计缩水约40%。
在市场观望的背后,硅材料市场预计将达到顶峰或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2022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发展的通知》,采访了一些多晶硅骨干企业和行业机构,严厉打击了价格、垄断、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
自2022年11月起,国内多晶硅价格立竿见影。据全球权威光伏分析机构PV介绍, 截至2023年3月15日当周,多晶硅致密材料价格为22万元/吨,环比下降1.79%。
随着价格回调,通威股份第四季度利润下降,归母净利润34.7亿-54.7亿元,环比下降63.49%—42.46%。
这样,刘舒琪的负担就不轻了。当然,创始人刘汉元仍然是通威集团董事长。父女并肩作战,能否化解行业周期下行的负面影响,保持稳定的业绩,增强股价信心,并不缺乏吸引力。
这个任务不容易。
尽管硅价格在第四季度下跌,但通威股份的年度业绩保持了高增长趋势。
公司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亿-272亿元,同比增长207%—231%。
通威表示,由于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2022年对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产品的需求强劲。公司高纯晶硅生产线继续满负荷运行,新项目快速生产,成交量和利润同比大幅增加,太阳能电池容量规模继续扩大。
不夸张。2022年前三季,公司收入1020.84亿元,同比增长118.60%。;归母净利217.30亿元,同比增长265.54%。
第三季度收入417.45亿元,同比增长107.30%;净利润95.07亿元,同比增长219.12%。因此,通威股份第三季度日利润1.03亿元,就像赚钱一样“奶牛”。
2022年7月6日,股价收盘65.38元/股(前复权),总市值2943亿元。就在前一个交易日,股价触及67.86元/股的高点,首次突破3000亿大关,被投资者称为“硅料茅”。
据行业统计,多晶硅致密材料的市场价格从2020年7月的6.33万元/吨上涨到2022年10月的33万元/吨以上,两年内涨幅高达550%。
通威股份的业绩也爆炸式增长。2019年—2021年营收375.55、442.00、634.91亿元同比增长 36.39%、17.69%、43.64%归母净利 26.35、36.08、82.08亿元同比增长 30.51%、36.95%、127.05%。
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收入从375亿元增加到数千亿元,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增加了近10倍,可以说是无限的风景。
然而,这种高风景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后续的表现趋势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如何防止高空坠落和穿越周期的起伏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3
VS调整规模效应难度大
零部件生意有多香?
多晶硅制备属于化工行业,生产设备相对复杂,对反应环境的控制要求严格。因此,多晶硅厂的建设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5-2 年时间。
可以说,通威股份可以获得红利,更多的是在战略蓄力上获胜。
考虑在于这个行业周期当需求快速变化时,大多数企业的硅产能调整都会出现滞后。例如,2018年、2019 年硅产能明显大于下游环节,处于过剩状态。2020年 年底产能短缺,2021年底产能短缺加剧。
一些分析师预计,从2023年开始,硅材料将迎来供需拐点,供应将再次从短缺转向宽松。另一方面,2023年行业新进入者 年投产较多。
根据公开信息,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2月,主要从事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食品制造、兽药制造、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专用机械制造、光伏设备及部件制造和电池制造。
2022年上半年,总收入约603.39亿元。其中农牧业务约占25%,饲料及产业链业务收入143.82亿元,同比增长61.26%。
同期光伏占74%。2021年占60%,高纯晶硅占光伏业务的49%左右。2018-2021年,企业多晶硅销量分别为 1.9、6.4、8.7、10.8万吨,同比增长19.7%、232.5%、35.8%、24.3%。
2022年前三季,通威股份总收入约1020.84亿元,光伏业务约755.4亿元。
由此可见,光伏产业已成为主力军,有利于实现业务规模效应,但也值得考虑上述产能调整的难度和缓慢反应的敏感性。
当然,电池出货量值得称赞,2022年上半年达到21.8GW,预计全年都会接近 48GW,同比增长 38%。2019-2021 年,发电行业贡献了10.9的收入、11.7、16.0 1亿元,毛利率 63.5%、59.6%、62.8%。
值得注意的是,通威股份对组件业务持乐观态度,并正在增加布局。2022年8月,华润3GW组件收集的中标标志着通威对组件业务的大规模干预。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们连续四次赢得组件招标,并先后赢得了广东电力、国电投资等多个组件招标项目。
据悉,通威将在江苏盐城和南通建设组件基地,总投资约80亿元。据通威股份称,到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达到80GW。
进军押注的信心和雄心溢于言表,或有望成为通威股份的新曲线。
考虑到组件行业的大市场也竞争激烈,不乏传统巨头和新入市者。通威股份的先发优势、特色优势和最终能分享多少份额仍需打个问号。
同时,更多的扩张开辟了性能空间,但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产品、更多的投资、更专业、质量控制和内部控制要求。一旦硅材料市场下跌,通威股份双线作战的压力和相应的不确定性也值得审视。
4
牢牢掌握成功密码 扩产冷思考
当然,通威股份有跨境基因。
光伏产业赚钱“盆满钵满”刘汉元的事业从饲料开始。
2004年,通威股份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水产饲料制造商。然而,鉴于该行业的上限不多,通威集团于2004年收购了永祥树脂 2006年,50%的股权正式进入新能源产业。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次年首期多晶硅项目正式投产。
2008年,通威股份将专注于多晶硅业务的永祥股份放入上市公司。2013年 2014年,通威集团收购合肥赛维,进入电池行业。通威新能源成立于2014年,开展光伏电站业务。
2016 多年来,通威完成了光伏业务资产注入,正式开启了农业和新能源双重业务时代。经过多年的业务发展,已成为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的领先企业。
截至2022年底,通威高纯晶硅年产能达到 23 全球市场份额超过1万吨 25%位居世界第一,电池片产能70GW,出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龙头实力背后,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打磨。
目前,通威已经开辟了光伏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模式。通威太阳能拥有合肥、双流、眉山、金堂、彭山五个基地和通信项目。
同时,首创“渔光一体”全国生态发展模式 20 建设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51 座以 ” 渔光一体 ” 主要是光伏电站,累计并网规模超大 3GW。
研发技术也处于前沿。例如,控股公司永祥股份的高纯晶硅核心技术已迭代升级到 ” 第八代永祥法 “,N 型单晶 99% 以上涵盖电子级和太阳能级,纯度可达 99.999999999%,实现了高纯晶硅 ” 中国智造 ”。
通威自主研发 TNC 被评为高效电池技术 2022 年度 ” 零碳中国 ” 十大创新技术。
简单梳理可见,从饲料到新能源,再到开放整个光伏产业链。不得不说,通威股份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刘汉元的战略前瞻。市场敏锐度、商业洞察力、商业运输管理能力、居安思危、持续进化精神是成功的密码。
刘汉元和关亚梅在2022年胡润百富榜上以1250亿元的财富价值排名第23位。根据《福布斯》2022年中国大陆富豪榜,刘汉元以124亿美元的财富价值成为四川首富。
那么,后续企业能否维持这一领先荣耀,刘氏家族能否保持巨大财富,取决于新教练刘舒琪能否继承和理解和发扬上述迭代经验和密码。
值得注意的是,到2023年底,通威股份的硅料产能预计将达到35万吨,计划2024年—2026年高纯晶硅累计产能分别达到80万-100万吨。
大规模扩产有很强的资金后盾。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账面现金272.24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6.50亿元,短期可用流动资产300多亿元。
考虑到资金不是万能的。如上所述,该行业已达到顶峰预期。一旦下行周期到来,通威的上述规模效应是否也意味着规模风险?
跨越周期取决于战略决心和居安思危。新年新气象,新人新气象。
本文为首财原创
原创文章,作者:首条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31226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