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在荆棘丛林中抢肉吃,各种手段需要轮流上演。
作者崔力文
崔力文负责编辑
编辑朱锦斌
比亚迪和特斯拉是世界上最热门的两个新能源市场“明星车企”,各取所需“牵手”这不再是秘密了。在这种看似稳定的关系中,两者的身份无疑更像是供应商和主机厂。
众所周知,就在最近,随着一则谣言的突然袭来,双方之间似乎出现了深深的裂痕。至于来自《韩国经济日报》的来源。据报道,特斯拉将结束与比亚迪的合作,停止使用其刀片电池。
文章列出了三个原因:刀片电池本身的安全;考虑到美国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比亚迪在欧洲、印度、东南亚等地制造和出口电动汽车,直接与特斯拉竞争。
与此同时,媒体还坚定地表示,特斯拉预计将更加依赖LG新能源,并将在欧洲使用LG新能源和CATL宁德时代,在北美使用松下动力电池。
综上所述,潜台词直指:“由于各种障碍,比亚迪退出了这家美国汽车公司的供应体系。”很快,事件开始迅速发酵,引发了整个行业的讨论,甚至前者在资本市场的股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为此,比亚迪迅速发表声明:“虚假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但即便如此,吃瓜的人还是固执地认为,单方面的否定其实并不是很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基于上述背景,时间继续流逝,出现了讽刺有趣的场景。
作为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看到了《韩国经济日报》的报道,并亲自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驳斥了谣言:“该媒体的报道是虚假的,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合作是积极的。”
如果记忆没有偏差,那应该是他第一次对两个全球新能源市场最热“明星车企”手牵手,给予肯定和真锤。
至此,有了双方的证言,文章开头的谣言可谓不攻自破,闹剧更像是《韩国经济日报》的自导自演。
顺势而为,新问题层出不穷:过去的经历告诉我们事出必有因,那么媒体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什么目的呢?
公平地说,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已经思考了很长时间的答案,最终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一种情绪是“嫉妒”与“打压”。
毕竟,根据韩国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载量达到517.9GWh,同比增长71.8%。
具体来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继续在动力电池市场保持绝对优势,2022年总装车量达到191.6GWh,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33%上升到37%,同比增长92.5%。
相比之下,LG新能源排名第二,虽然装载量从59.4GWh增加到70.4GWh,涨幅达到18.5%,但市场份额却从19.7%下降到13.6%。
至于本文的主角比亚迪,松下的超越成功完成,2022年装机量达到70.4GWh,同比增长167.1%,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8.7%上升到13.6%。更杀人的是和LG新能源打成平手,有一种轻松超越的姿态。
除宁德时代、比亚迪外,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技、新旺达、富能科技分别排名第七至第十。其中,新旺达和富能科技首次进入全球前十名。
新旺达装车量同比增长253.2%,在前十名中排名第一。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技、富能科技装车量同比增长100%以上。
综上所述,在2022年电池装载量排名前十的榜单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6个席位,总装载量为312.7GWh,总市场份额达到60.4%,比2021年48.2%增长12.2个百分点,优势继续扩大。
相应地,韩国动力电池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2022年,LG新能源、SKON和三星SDI的全球市场份额仅为23.7%,较2021年下降6.5个百分点。
此外,根据SNEResearch的预测,由于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销量的进一步上升,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总装车量将达到794GWh的历史新高。
自美国实施《通胀减少法》以来(IRA)后来,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中国电池制造商开始加速发展“出海”实现向全球更多细分市场疯狂扩张的步伐。
自2023年以来,可以预见,他们与三家韩国电力电池公司的竞争和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正因为如此,类似于今天的文章试图利用谣言来压制对手,并可以确保这不是一个偶然的案例。
毕竟,在荆棘丛林中抢肉需要轮流进行。当然,比亚迪和特斯拉之间的关系是:“没有绝对的朋友,没有绝对的敌人,只有利益第一”
文章结尾,特斯拉前董事会成员、威斯利集团创始人史蒂夫被直接引用·威斯利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的观点:“我认为他们第一次有一个真正的挑战者,他们的名字叫比亚迪。”
不管你承认与否,两强竞争的游戏都变得越来越有趣……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16126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