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新能源市场上,新选手AITO问界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闯入新能源市场的“黑马”。先后推出的问界M5、问界M7和问界M5 自去年3月EV正式交付以来,拥有华为光环祝福的AITO问界系列交付量一路“飙升”,实现累计交付8万多辆的记录。
然而,这种站在巨人肩上的“飙升”模式也是新品牌的双刃剑。一个好的方面是,华为的光环可以给问世界带来更好的营销和销售。另一方面,在这种快速发展的模式下,问世界忽视了汽车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服务问题,导致发展势头不足,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现在问世界正在为之前的“飙升”买单。
最近,汽车制造业的所有新力量都公布了今年2月的交付数据。在今年1月销售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后,2月份的销售排名几乎延续了1月份的趋势。理想的汽车是1.66万辆的成绩再次获得月度销售冠军,而AITO作为理想的直接竞争对手,2月份共交付3505辆,环比下降21辆.6%,这也是问界今年第二次下跌。
去年12月,问界销售业绩超过1万辆,但今年1月销量直接下降到5000辆以下。在整个市场萧条的情况下,问界销量下降可以说是过去了,但2月其他品牌的销量有所回升,问界似乎还没有恢复。
为什么降价卖不出去?
进入2023年后,新能源补贴下降,特斯拉降价,新能源市场竞争也进入白热状态。为了提高自己的品牌竞争力,问界和小鹏等汽车公司也迅速降价跟进,但通过1-根据2月份的销售业绩,降价并没有达到汽车公司的预期效果。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强表示,特斯拉价格下跌导致大量新能源汽车价格调整,2月份也推动了部分燃料汽车价格调整,导致终端交易价格下跌,大多数消费者也处于观望状态。
当然,除了消费者的观望之外,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世界各地的产品实力越来越弱。目前,世界各地主要销售的产品M5和M7主要是增程式混合动力。目前,除了比亚迪,国内增程式混合动力市场也有理想的零运行新力量代表。
自2023年以来,理想的L9、L8、L7、三款车型销量迅速增长,冰箱+彩电+高配置的大沙发满足了家庭用户的需求。特别是理想的L7,31.98万的价格接近M7的价格。虽然空间不是L7的优势,但综合产品实力确实高于M7,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加入理想的阵营。
此外,零跑C11还推出了2023款车型,增加了增程混动版,起步价只有14.98万。这个价格可以说是目前中大型SUV中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中价格最低的。
同时,在空间方面,定位中大型SUV的M7长度为5020mm,但轴距比M5短6mm,仅为2820mm。问界M7的内在感受,在宣传过程中,这款车的第三排乘坐空间是可以的。但事实上,第三排的乘坐空间仅限于170厘米以内的人,而且仍然是短途的,它所谓的第二排零重力座椅现在无法享受。如果用户想使用零重力座椅,他们需要直接打开座椅,这将导致第三排无法正常使用。这样的产品设计真的很难让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付出代价。
产品质量令人不安
合作模式是华为和赛力斯,华为主要负责软件和渠道,赛力斯负责车辆制造,赛力斯前身是东风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早期是制造微卡、货车,突然从成千上万的车型升级到30万车型,对小康汽车,在生产质量和工艺水平上无疑是一个挑战,事实证明,消费者的担忧也是非常必要的。
去年11月,在中国保险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测试报告中,问界 M7 评价结果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根据报告,问界 M7 在 25% 偏置碰撞后,A 柱与车顶连接处疑似变形。最后,该车型在乘员舱上部的入侵量和车辆结构只得到了A(好)的评价,而同期测试的理想L9、领克 09等三款车型都是G(优秀)评价,甚至长安汽车UNI的价格只有M7的一半-K在这两个项目中也获得了G评价。
M7碰撞试验结果认证为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工程师 " 但微博博主表示,正面25%A柱偏置碰撞变形≠安全性差!还有A柱变形≠ A柱断裂!断裂和变形是两个概念。我希望你能真正理解碰撞测试的评估标准。不仅如此,问界M5高温趴窝、碰撞断轴等事件相继曝光,也让不少消费者对问界的质量产生了质疑。
同时,在质量控制方面,许多用户抱怨问界车型,如“右后三角窗玻璃表面不均匀”、“尾厢做工不均匀”、“续航里程不足”、“前电机行驶时严重异响”、“空调有异响”、“A柱有风声”、“车门异响”、“B柱异响”、“电机异响”、“车内电流声严重”…总之,与余承东口中的“百万豪车”大不相同。然而,类似的情况在过去赛力斯品牌的车型中非常常见。
此外,根据其他媒体对AITOM7在加速性能、转向性能、制动性能、静音性能、舒适性和功能六个方面对100名车主的驾驶体验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一些车主表示,静音和功能性能一般,反映在风噪声、轮胎噪声、后备箱、第三排空间小等方面,仍有优化和改进的空间;一些车主表示,静音和功能性能一般,反映在风噪声、轮胎噪声、后备箱、第三排空间小等方面,仍有优化和改进的空间。
产品质量不合格,设计问题不合理,安全问题粗心大意。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使消费者逐渐失去耐心,销售下降自然是合理的。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汽车公司谈论用户体验,只谈论汽车机器体验,试图使用一个长板来掩盖所有其他短板长板效应的需求,但不应该有特别多的短板,或短板也应该有一定的基本长度,如轴不能断裂,a柱不弯曲是基础。
在华为光环的加持下,再加上余承东的大嘴营销,2022年的问界销量值得称赞,但在经历了今年的“飙升”之后,2023年的问界出现了"急刹车",除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外,销量连续两次下跌,这也暴露了问界汽车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产品质量控制、技术实力、营销能力和华为光环的淡化。当然,目前销量的下滑只是开始,未来也不排除面临更大的危机。
原创文章,作者:汽扯扒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08125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