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还是原来的江湖,但不再属于北汽蓝谷(SH:600733)。
值得一提的是,北汽蓝谷的前身S前锋最初从事房地产,后来转型为新能源汽车。
早些时候,北汽蓝谷(即“S前锋”)最初的主要业务是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商品销售等,房地产商业模式主要是独立开发和销售,2018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进入北汽新能源100%从而将股权转移到R&D、生产、销售和服务业,新能源汽车和核心零部件。
根据公共信息,北汽新能源是国内少数掌握纯电动汽车三电系统核心技术和汽车集成匹配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是中国技术能力最强、产品线最丰富、市场销售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
北汽蓝谷股东北汽集团是以乘用车和商用车制造为核心的大型国有大型综合汽车生产集团之一,拥有北京汽车、福田汽车、北汽蓝谷、渤海汽车等上市子公司,业务涵盖汽车、零部件生产、销售和汽车服务贸易。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北汽蓝谷给市场印象最深的不再是“中国新能源第一股”的光环,而是“再次亏损、下跌、再次改变”。
依托北汽集团的大树,北汽蓝谷(即“北汽新能源”)连续七年领先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一系列“双重易”的背后慢慢落后。
一、销量差
今年2月15日,北汽蓝谷宣布,其子公司北京蓝谷极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极狐汽车”)已完成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营业执照。变更后,张国富接任范京涛,成为极狐汽车的法定代表人。
这意味着张国富很可能会接替范京涛协调极狐汽车的销售。极狐汽车内部人士表示,“有人事变动”。
事实上,这并不是极狐汽车首次改变其法定代表人。算上这一次,不到三年就发生了三次变化。此前,胡革伟于2020年11月改为刘宇,2022年3月再次改为范京涛。但要知道,频繁的人事变动不利于工作。
而极狐汽车人事频繁变动的背后,或来自销量不佳的影响。
1月3日,北汽蓝谷发布了2022年12月北汽新能源子公司产销快报,显示年产销分别为2.22万辆、5.虽然0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但与制定的10万辆年度目标相比,仅完成一半,比2018年销量高点差10万辆,不到当年的三分之一。
“相形见绌”在北汽蓝谷体现得淋漓尽致。2022年,埃安、哪吒、理想、蔚来、小鹏、零跑车等新势力轻松跨越10万大关,比亚迪、特斯拉超过100万,北汽蓝谷被甩在几条街上。
不久前,北汽蓝谷还发布了2023年1月的产销快报,显示当月北汽新能源产销分别为914辆和2125辆,同比分别下降11辆.35%、增长0.14%。
虽然北汽蓝谷产销快报没有提到极狐汽车的销售业绩,但从年产2开始.从月产22万辆、914辆的数据来看,也不容乐观。极狐汽车管理层的变化与范京涛履行职责时北汽蓝谷和极狐汽车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无关。
今年2月20日,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下降,市场价格波动明显,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下降。
具体来说,当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2.5万辆和40.环比分别下降46万辆.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市场份额达到24.7%。
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所下降,但其表现仍优于整体市场。作为回应,中国汽车协会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发展迅速,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销量将超过90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看看北汽蓝谷,之后会再次走高,还是会沉沦,目前还不好说,但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二、表现不佳
与销量低于预期相比,北汽蓝谷的业绩更是“惨不忍睹”。
1月31日,北汽蓝谷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2年上市公司股东年度净利润为-58亿元至-52亿元;预计2022年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2亿元到-56亿元。与去年相比,北汽蓝谷不仅继续亏损,而且扩大了亏损。
北汽蓝谷在公告中还提到,本期业绩预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2022年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动力电池等部件成本上升,挤压公司利润率,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大;二是公司产品销量仍处于快速增长期,规模效应不明显。同时,为了提高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继续投资于技术研发和品牌渠道建设,影响公司的业绩。
这个概念是什么?从单季度来看,北汽蓝谷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约20亿元,明显呈扩大趋势;从全年来看,北汽蓝谷亏损高于2021年,也呈扩大趋势。此外,根据第三季度报告的数据,北汽蓝谷的毛利率-6.24%,还没有转正。这意味着北汽蓝谷的亏损将继续下去。
事实上,这并不是北汽蓝谷的第一次亏损,自2020年以来一直是巨额亏损。打开北汽蓝谷历年财务报告,2020年至2021年分别亏损64.82亿元和52.44亿元,加上2022年的预亏损,三年累计亏损将在170亿元左右。根据这三年10万辆车的销量估计,北汽蓝谷每辆车将亏损17万元。
面对多年的亏损,现金储备尤为重要,但北汽蓝谷再也负担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根据北汽蓝谷此前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北汽蓝谷资产负债率为76.53%,仅利息就超过5亿元。截至2022年9月底,北汽蓝谷账面货币资金58.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8亿元43元.02亿元,但短期贷款高达62亿元.27亿元。也就是说,北汽蓝谷未来一年仍有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
当然,造车就是“烧钱”。和北汽蓝谷一样,蔚来和小鹏也在亏损,但与北汽蓝谷不同的是,蔚来和小鹏的现金储备超过400亿元。
没有什么能给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北汽蓝谷的财务表现如此糟糕,自然“吓跑”了投资者。
值得一提的是,北汽蓝谷的股价从2021年中旬开始下跌,从2021年5月19日的最高价格开始下跌.87元/股票跌至2023年2月20日收盘的6日.45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股价下跌了70%左右,市值“蒸发”了580亿元,目前总市值不到280亿元。
当然,北汽蓝谷股价的下跌也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整体环境有关,但表现不佳是主要原因。
据Wind报道,新能源汽车指数共有16家公司。2022年,在芯片供应短缺、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不利影响下,特别是3月中下旬以来,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反弹,对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严重影响。整车企业股价普遍下跌,可谓“无车幸免”。其中,2022年北汽蓝谷股价跌幅最大,高达40%以上。
三、似乎还有救
读到这里,一个问题突然摆在我们面前,“北汽蓝谷还有救吗?”
当然,北汽蓝谷也在积极自救,极狐试图成为北汽蓝谷的“白衣天使”。
据贝多金融报道,极狐品牌声称是北汽蓝谷聚合全球优质资源打造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目标客户群是勇于探索和拥抱挑战的“严肃冒险家”,目前已上市阿尔法T(αT)、阿尔法S(αS)、全新HI版阿尔法S(αS-HI)。
总的来说,在北汽蓝谷全北汽集团的努力下,极狐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极狐销量同比增长144%,远超行业81.6%增长率;在20万至35万元的价格区间市场,极狐的份额也是2021年的0.9%2022年增长到1022年.3%,排名也从第八名提升到第七名。
此外,2022年极狐在渠道方面也展开了全方位的布局,成绩显著。截至2022年底,极狐已开业经营186家门店,计划2023年从现有186家增加到279家,直营店计划增加到33家,2025年覆盖100家+城市、380+家庭网点营销服务网络规模。
除了自救,行业端也在释放积极信号。
原创文章,作者:贝多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221950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