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鸿图生产 文|李亦辉 编|深海
“鲶鱼”问界,正在搅动新势力的一潭春水。
据36氪报道,理想汽车最近召开了秋季战略会议,讨论了理想汽车未来5-10年的战略方向和着陆节奏。其中,对于聚光灯下的华为汽车,理想不仅将其视为第一个竞争对手,而且暂时避免新M7,继续加强家庭市场产品板,加快智能驾驶研发板等战略纠正。
迫使理想无法正面对抗的问界,正在高歌猛进。
10月8日,华为执行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董事长余承东公布了最新数据。10月7日(截至10:00),新M7共计5506台,单日新增4197台。要知道,这款车直到今年9月12日才上市,仅25天就能拿到5万多个订单。纵观国内没有新能源车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虽然华为遵循不制造汽车的承诺,但在其智能选择模式的领导下,它一直被视为理想的直接竞争对手。理想汽车首席执行官李翔也表示,2022年第三季度,M7的发布和交易直接破坏了理想的ONE。
问界新M7和即将上市的问界M9都与理想的产品矩阵保持一致。如果说产品层面的碰撞暂时很难区分胜负,那么有华为背书的问界在品牌、渠道等方面似乎更好。因此,“扬长补短”战略可以让理想尽快弥补智能驾驶的不足,同时销售尽可能不受影响,但如果你想留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卡桌上,与强大竞争对手问世界的全面战争迟早会到来。
从隔空到避战
自从华为一只脚进入电动汽车产业链以来,它已经成为一对理想的一对“冤家”。
早在2021年底,赛力斯就与华为以智能选车模式合作,共同推出AITO问界汽车品牌。合作后不久,第一款车型问界M5于2022年2月正式上市,其中塞力斯负责整车产品的研发、智能制造和交付服务,而华为则深入参与产品定义、整车开发和渠道销售。
在这种模式下,问界一年可以发两辆新车,效率超过一批新力量。只是第一款M5的销量表现不错,对同价位的产品影响不大。
2022年第三季度,问界M7上市交付,售价31.98-37.98万元,定位与理想ONE同级,但起价低于3万元,对同样专注于增程技术、智能化的理想ONE产生了很大影响。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M7推出的第二个月,理想ONE销量大幅下降,2022年8月仅交付4571辆,同比近“腰斩”。
事实上,问界M7除了性价比优势外,在智能性和功能性方面也赶上了理想的ONE。2023年6月13日晚,李翔在微博上发帖称,“2022年第三季度,M7的发布和交易直接打破了理想的ONE。我们从未遇到过如此强大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有反击”。
李翔承认,华为的超能力直接导致理想ONE销售崩溃,提前停产,一季度亏损超过10亿元。理想的能力真的太差了,面对别人非常基本的动作崩溃了。
显然,首次“交锋”华为是胜利的一方。今年9月12日,问界新M7上市。作为升级车型,该车在车身、底盘、性能、智能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升级。
据余承东介绍,作为升级的全新车型,新M7大五座版整体升级投资超过5亿元。新车配备华为鸿蒙智能驾驶舱3.0和华为高级智能驾驶2.0。
除了性能升级,问界新M7也更划算。新车价格区间为24.98万-32.98万元,比老款低4万元。如果包括前期的优惠权益,问界新M7限时直接降至7万元,这也是订单激增的主要原因。
问界新M7上市后,余承东于9月25日在华为秋季全场景新产品发布会上首次披露日均订单量超过1500台。与此同时,当他透露问界M9将于12月发布时,他说,“(问界M9)不仅是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也是路上能看到的最强的SUV,领先于我们产品的整整一代。”
如果你想到李想曾经说过话,如果你想到李想“理想L9是500万元内最好的家用旗舰SUV”,双方似乎都有隔空较劲的意思。
此外,网络传输显示有疑似之处“理想员工”攻击问界M7,说问界不等于华为,买问界不等于买华为,华为不造车,质疑问界M7是油改电的产品。随后,AITO问界汽车发布了一篇题为题的文章“问界新M7实力全开,不怕诽谤”文章回应了外界对M7质量问题的质疑,称“事实胜于雄辩,实力遥遥领先”。
业内人士认为,新M7在空间、动力、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等方面都在追逐理想的L7。同时,两辆车都是增程SUV,这无疑给理想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最后一次被华为“打残”之后,理想汽车在2022年9月底雁栖湖战略会议上达成重要共识,全面学习华为,学习最先进的企业。
擅长学习和总结的李翔这次不会坐以待毙。根据本次战略会议披露的消息,理想情况下,华为将被视为最强大的对手,暂时避免了问界新M7的边缘。据报道,销售方面的对策并没有主动提到问界M7,而是加快了对智能驾驶领域的投资。
智能驾驶慢了半拍
理想汽车秋季战略会议透露的另一个信息是加强智能驾驶的投资。
据媒体报道,战略将花一天时间讨论如何投资智能驾驶,最终达成重要共识,即“花钱”:“账户上有700多亿现金,需要转化为持续竞争力。”
李翔在会议总结中反思,智能驾驶的全力投入晚了半年。投资不足的课程只能通过加强投资来解决。
过去精心投入研发的理想,其智能驾驶研发起步较晚。从时间线来看,自2021年自动驾驶发展技术转向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Navigate On Autopilo,城市NOA),所有汽车公司都来到了同一条起跑线(这个功能在每个汽车公司都有不同的名称,蔚来被称为NOP 、被称为NGP的小鹏、被称为NCA的华为。
但现在,理想的智能驾驶着陆计划与小鹏汽车和华为之间存在差距。6月下旬,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鹏表示,理想的城市NOA功能将于本月交付给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北京和上海内部测试用户。今年下半年,城市NOA的开放区域将逐渐增加。
相比之下,小鹏已经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开放了NGP,年底前将支持市扩大到50个。
新M7搭配HUAWEIII ADS 2.0高级智能驾驶系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余承东于10月8日公布“战报”显示ADS高级包装选装率超过一半,其中5座版占81%,5座Max版ADS高级包装选装率70%,6座Max版ADS高级包装选装率68%。
根据规划,问界城区智能驾驶试点辅助(城市NCA)功能将于今年12月覆盖全国城市。
随着用户对智能驾驶的前所未有的关注,智能驾驶技术已成为高端、高端车型的标准标准,并一直关注中高端市场的理想,显然不希望智能驾驶的弱点存在太久。
10月10日,理想汽车还通过招聘官方账号发布了智能驾驶团队招聘专辑。共有50个社会招聘职位,包括开放算法工程师、大模型工程师、软硬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和运营商。
目前的行业共识是,新能源汽车上半年是电动、电池寿命,下半年是智能。在智能选择模式下,华为强大的实力赋予了智能,所以现在完全超越智能驾驶是不现实的,但智能驾驶是理想必须咀嚼的硬骨头。
试水纯电动汽车市场
如果分析理想汽车在新势力中销量领先的原因,必须提到增程式的技术路线。
数据显示,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驱动发电机通过增程器(一般为内燃机)为电池供电,电池输电驱动车轮旋转。但这里的内燃机不参与驱动,只负责给电池充电。
尽管这条技术路线一直被粘贴“落后技术”但由于其能有效解决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和续航焦虑问题,在消费者眼中表现出来“真香”。因为长续航是家用中大型SUV的重要优势。
目前理想车型均为增程车型,今年销量也领先于其他新势力品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达到24.4万辆,达到年度目标的81.4%。相比之下,蔚来、小鹏、极氪等新势力汽车公司的达成率还不到60%。
而且从整体汽车市场来看,增程式汽车销量增速更快。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今年7月纯电动汽车累计销量达到326万辆,同比增长29.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26万辆,同比增长近90%。
随着增程式销售的普及,去年以来,零跑、深蓝、哪吒、兰图、问界等历史背景不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增程式混合动力产品布局的基础上实现了销量的大幅增长。
最近有市场传言称,小米的第二代平台将使用扩展功率。根据小米社会招聘官方网站,相关研发岗位已发布,包括扩展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燃油系统工程师、排气系统工程师等。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对的“需求决定市场”另一个案例,但关于扩展技术路线的争议并没有停止。一些质疑人士认为,目前的扩展技术有一定的市场,但节能减排和零碳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结果。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包括扩展,决定了它很可能不会成为未来的主角。
其纯电MPV作为增程式领头羊的理想,已准备进入纯电领域 据悉,MEGA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发布,定价超过50万元。
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表示,“我们有信心,它会变成 50 销量超过1万的产品,无论能源形式,无论车身形式。”
然而,在获得增程车红利的理想后,进入的纯电动轨道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目前尚不清楚它的第一款纯电动产品是否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以及它过去的热门经验是否能被复制。
原创文章,作者:雷达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31412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