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作为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代表之一,虽然全球市场销量远远落后于丰田和本田,但并不妨碍其合资企业东风日产长期成为日本汽车的代表。
东风日产以“技术日产”的名义深受中国用户的喜爱,从入门级车型的阳光和奇达到高端车型的天籁和奇骏。
在年产销量100万辆的情况下,东风日产的制造基地从广州和襄阳一路向北建设到郑州和大连。五家工厂和启辰、日产和英菲尼迪让东风日产在中国市场上大放异彩。
在东风日产1500多万基盘用户的背景下,入门级品牌启辰和豪华品牌英菲尼迪受到了市场的严重打击。东风日产长期以来一直是产能过剩和供过于求。
然而,东风日产无视现状,在武汉建立了新的第六家工厂,年计划产能30万辆,并引进了三款新车型,如日产全球电动车型ARIYA。
东风日产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主要生产基地位于广州、襄阳等地。武汉没有工厂,长期以来一直由东风汽车集团控制,这可能是东风日产成立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东风日产第一代领导团队因各种原因远离东风日产权力中心,东风日产成为东风日产,难怪他们选择在东风汽车集团总部武汉建设新工厂。
东风日产武汉工厂更像是一项政治任务,因为退出中国市场的东风雷诺也留下了一个现成的工厂。即使要增加产能,为什么不直接使用雷诺呢?-先进工厂的日产联盟标准?
由于英菲尼迪的衰落,襄阳工厂只依靠天籁的支持,而广州的两家工厂几乎成为轩逸的专属工厂,而郑州和大连工厂则参与其中,因为奇骏坚持使用三缸发动机。
因此,计划生产轩逸电驱混动版和纯电ARIYA的武汉工厂,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投产即停产的困境。
刚刚起步于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市场的东风日产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日本丰田和本田正在加大推广油电混合动力的力度。更均衡的动力组合、更丰富的车型和更早进入市场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代表,包括卡罗拉、雅阁和CR-V等明星车型。
与此同时,无论是油电混合动力市场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独立品牌都在增加投资,除了熟悉的比亚迪DM-i与吉利的雷神混动,长城、传祺等汽车公司的车型布局相对丰富。
至于新兴的纯电动汽车市场,丰田和本田于2022年在合资企业推出了全新的纯电动汽车产品,自主品牌遥遥领先的市场正式试水。
依托新宾智,本田在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推出了两款e:N纯电动SUV,虽然表现不佳,但也是第一个进入游戏。丰田直接推出了整合全球资源的全球车型BZ4X,最近发动了一场价格战。
电动智能汽车市场似乎已经成为独立汽车公司的囊中之物,以及跨境新参与者,如特斯拉和魏小理,没有跨国传统汽车公司能做什么。
另一方面,东风日产在电气化道路上仍然看不到自己面临的多重困难,仍然按照自己固有的想法走自己的路,面对用户的新需求。
东风日产无视自己的增程混合动力的孤立,让轩逸混合动力从e开始-POWER车型自居,后来成为轩逸电驱版。
东风日产想告诉用户和市场他们自己的技术是不同的,但没有办法解释他们有什么先进,导致用户更困惑轩逸电动驱动混合动力使用什么技术,更不用说三缸发动机的背后了。
作为日产的全球车型,ARIYA在引进中国后在市场上几乎看不到,其关于纯电力历史和“爱用户”的上市会议更被称为“爱发电”。
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很难说出这款ARIYA的产品特点和优势,就连中文名“艾瑞雅”也很难说得顺滑。
与天籁、轩逸甚至奇达等朗朗上口的中文名字相比,这款连名字都很难记住的车型如何才能得到用户的关注?
过去三年的疫情给汽车制造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市场表现不佳的企业隐藏了供过于求的问题。
随着汽车生产和市场逐渐恢复新常态,各种问题将逐渐出现,甚至在某个节点突然爆发。销售下降和停产可能是一些汽车公司的主题。
新奇骏三缸发动机衰落后,东风日产销量只有轩逸独立支撑,无论是轩逸电动驱动混合动力,ARIYA,或者逍客无法弥补高端车型奇骏失败带来的销量和利润缺口。
如果说启辰和英菲尼迪的增长疲软更多的是市场因素,那么武汉新工厂的投产和ARIYA的市场表现让人更加担心东风日产未来的发展。
我们不敢断言东风日产将从现在开始衰落,但似乎很难有机会打破严重产能过剩和ARIYA疲软的市场表现。
在电动智能汽车的新时代,“东风日产技术”还有哪些优势值得记住?
— END —
原创文章,作者:TMC动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171848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