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无锈钵
在过去的两天里,沉默已久的汽车行业正被三个故事激活:
第一个故事是讣告。2月14日,丰田官方新闻发布会称,日本汽车行业的旗帜亲自创造了丰田海外销售奇迹和雷克萨斯品牌的“燃料汽车教父”——丰田张一郎去世;
接下来的故事是一个名单。在1月份最新发布的新势力销售名单中,尽管受春节假期和去年年底“钓鱼”销售策略的影响,国内汽车零售同比暴跌37.9%,但理想还是交付了15141辆新车,成为少数同比增长的品牌之一。
最后一个故事是一条融资新闻。吉利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收获了宁德时代等5家机构的7家.A轮融资5亿美元,投资后估值上升至130亿美元。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述三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故事似乎已经成为当前行业趋势的预言——在酝酿着激烈分化浪潮的汽车圈中,燃油车时代已经结束,新势力正在蓬勃发展, 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转型开了好头,但前途未卜。
随着上述两点的逐步明确,传统汽车企业的转型也成为影响行业格局的关键。
一个被“过度宠爱”的品牌
商业故事总是充满意想不到的和戏剧性的,就在五年前,“疯子”李书福还在公开炮轰新势力:
“所谓造车新势力,就是想在资本市场圈钱,整天忽悠老百姓。”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书福本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担任董事长的极氪已经成为造车新势力中最新的。
这种新产品不仅体现在创业年龄上,也体现在品牌定位和资源倾斜上。
吉利作为“国内三剑客”(比亚迪、长城、吉利)之一,在年销量140万台的背后,在燃料汽车市场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燃料汽车的路径也使该品牌的新能源之路充满了起伏。
第一轮蓝色计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900%)%)宣布失败,极星折戟百万,回归中端市场,几何被锁定为“廉价”形象,销量基本由其曹操消化…
可以说,吉利在新能源门外徘徊了六年,才找到了极氪的钥匙。
在吉利发布的2021年最新蓝色行动计划中,成立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积极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已成为集团层面的战略方向。极氪无疑是目前领取主要任务的“唯一主力”。
这就是为什么极氪即使在品牌繁杂、系统众多的吉利内部,也能获得不寻常的资源。首席执行官安聪慧专门发表了狠话:
“极氪自成立以来,一直被定位为国际化、全球化的品牌,我们并不缺钱。”
事实也在验证这一结论。在高配置版极氪001的生命轨迹中,制造平台配备了吉利开发的广阔SEA架构,耗时5年,投资超过200亿元;电池在宁德时代以1000公里的电池寿命赢得了全球首发;服务店是一个“三合一”的直销系统,涵盖了极氪中心、极氪空间和极氪交付中心。
在线下极氪空间的购车顾问口中,这款车的优势还在不断放大:
安全技术诞生于沃尔沃,欧洲超级跑车品牌路特斯团队调整了底盘,可选GT-同一Brembo六活塞卡钳…
从平台、技术到资源,吉利把最好的都给了前者。
不仅如此,极氪“孤军奋战”的吉利,还为其拉来了一整套“投资者天团”,有消息称, 极氪是为数不多的在投资环节有“反选权”的品牌之一。
其中,A轮融资方Amnon Shashua、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新安智能制造基金在智能驾驶、动力电池、创新材料、高端设备制造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
在过度宠爱下,极氪的估值也随之上升。截至目前,极氪的投资后价值已上升至约130亿美元。根据2月14日的收盘价,这个数字大约等于1.6个小鹏、0.74个蔚来、0.48个理想。
此前,极氪被一些网民戏称为“白手起家的叛逆富家公子”,因为它放弃了全国各地的吉利销售渠道,选择直销。结合一系列资源支持,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富家公子和他的亿万启动资金”。
极氪不赚钱,只想交朋友?
毫无疑问,吉利多年的准备和规划带来了极氪的快速进步。创业仅110天,极氪销量就突破1万辆,创下高端纯电动汽车品牌首款车型销量最快突破1万辆的记录;截至发布前,极氪001累计销量已超过8万辆。
在各种资源的加持下,销量突飞猛进,应该说,这是过去两年极氪给市场留下的主流印象。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极氪的内容讨论中,提车等待时间也成了车主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2021年中,极氪首席执行官安智慧甚至在媒体交流会上表示,今年的产能已经全部卖光,极氪将停止接受意向金。即使在汽车市场销量接近减半的时候,财经无极走访了南京线下极氪空间店后,还是被购车顾问告知没有人能拿到现在的车。
“现在订,五月份应该可以提车了。”
新能源轨道上流传着一句话,2019年是整个行业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销量首次超过100万辆。哪吒、蔚来、小鹏、埃安、比亚迪等未来品牌迎来了当时的销量爆发。
相比之下,2019年以后跑出来的品牌很少。
除了B端的支持,极氪能打动用户的关键在于C端产品侧的错峰竞争和极具性价比的战术。
从标榜“猎装车”的极氪001到今天的豪华MPV极氪009,可以说极氪到目前为止推出的所有车型都是“非主流”款式。因此,圈内很多车评人表示,极氪“找不到校准车型和竞争”。
作为30的定价-高端中大型猎装车45万元,理想L9、与Modely相比,极氪001更倾向于汽车;与小鹏P7相比,、Model 3 相比之下,极氪001的定位明显更高,即使与5系和A6相比L、E级新能源版,极氪001也有空间和价格的优势。
这也是猎装车的类别优势。作为欧洲人眼中的“白月光”,猎装车本质上是一种集汽车舒适性和SUV大空间优势于一体的改良产品。在中国,由于缺乏相应的旅游文化和相对较高的定价,这一类别一直被忽视。
但显然,没有垃圾的产品只有垃圾的价格。当极氪给这款车型极端的堆放材料和价格时,消费者的接受成为一个合乎逻辑的故事。
如果你是一个对汽车市场有一定了解的人,面对001上极氪的配置,你可能很难不动心。从3开始.8秒破百的动力系统,到NAPPA真皮座椅、空气悬架、22寸轮毂、L2辅助驾驶系统、电吸门、座椅按摩…上述配置仍需在70万或80万BBA中选择,几乎都是极氪001的标准配置。
而实现这一切的代价,就是“不赚钱,交朋友”。
数据显示,2021年极氪收入为28.68亿元净亏损10亿元.1亿元;2022年上半年,极氪收入为88.净亏损28亿元78亿元.59亿元。卖一辆亏一辆的背后,环顾四周,这些损失大部分最终都算在吉利的账上。
根据202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吉利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9%;商品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3%,支付研发人员的行政费用也同比增加了44%。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去年年底秘密在美国上市,还是这一轮高调融资,极氪的一系列趋势表明,吉利打算拆分极氪,利用后者进入资本市场,优化财务报表中的损失数据。
极氪离“新能源品牌”还有多远?
但是,单靠可靠的销量和高投后估值,真的能让极氪在资本市场畅通无阻吗?
答案可能不乐观。
一方面,从去年的资本市场表现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投资热潮正在下降,融资环境并不理想。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融资已经通过 2021 年的超 3600 亿元,降到了 2022 年的 800 多亿元。
另一方面,在登陆资本市场的过程中,依靠性价比战略和母公司输血实现销售增长的极氪,必然会面临一个话题的折磨:
“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
换句话说,极氪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品牌,还是薄利多销的产品?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参考极氪001的堆料和价格,畅销是“完全合适的”,“20元的东西卖10元,谁来谁就能卖”。
以电池组为例,国外研究机构麦肯锡此前曾发布过一份报告,称目前动力电池的平均成本为227美元/kwh,按照这个标准,宁德时代140kwh麒麟电池选装在001上,光电池的成本高达217661元。
在极氪001的选装包中,这套电池组的选装价格只有103000元。
这种赔钱赚钱的行为并不是个案。此前,由于车机卡滞、屏幕触摸体验差等问题。2022年7月,安聪慧亲自宣布将为所有极氪001车主更换8155芯片。这一举动的成本约为3亿美元。
受这一系列措施的影响,2022年上半年,极氪整车毛利率仅为5%,不要说比较理想,蔚来,即使是小鹏13.5%与毛利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其中,一方面缺乏自主的技术创新和供应链,导致品牌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过度追求性价比策略,导致品牌力不足。
与长城和比亚迪对产业链后端的布局不同,吉利的资本布局一直集中在前端。除了极氪、极星、路特斯、亿咖通科技等四个在美国上市的品牌外,吉利还赢得了沃尔沃汽车、钱江摩托车、汉马科技、力帆科技等四家上市公司。
如果与互联网公司进行比较,BYD和长城更像京东,其布局方向集中在“培养内部技能”,通过布局优化产业链降低成本和效率,吉利更接近腾讯,追求“外部增长”,依靠投资构建品牌地图。
不幸的是,后者的战略无疑难以在红海的新能源产业中发挥作用。
从长远来看,极氪要想脱离豪门的怀抱,独自行走,甚至IPO上市,“降本增效,打造品牌力”依然是重中之重。
这也意味着极氪目前的主要战术方向可能会迎来调整。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实力和性价比只是一对“反义词”。
所谓的品牌实力,实际上是依靠文化塑造、利基需求和高质量的服务,绕过红海的性价比竞争,实现高溢价。特别是在汽车市场上,保时捷、玛莎拉蒂和梅赛德斯-奔驰是最成功的品牌建设企业。
而且在这一领域,目前极氪无疑还有太多的课要补。
截至2月14日,极氪001在车质网上投诉877起。投诉最多的是承诺不兑现、服务费和销售欺诈。
另一方面,汽车之家公开的数据显示,极氪在故障数量和产品质量细节方面也表现不佳。受此影响,今年1月极氪交付量下降至3116辆,同比下降11辆.73%,环比下滑72.51%。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解决上述问题之前,该品牌仍然无法承载吉利高端的梦想。在通往资本市场的高速公路上,极氪离下一个出口还有一段时间。
原创文章,作者:财经无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16224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