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00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量滞涨,破局的路是什么?
这篇文章是美港探案(MGresearch)原创
作者:舟木
编辑:探长X
大概是农历第六天,坐朋友的东风流行纯电车出去玩。结果高速行驶100多公里后,车辆显示还有30%的电量。然后我赶紧下高速找个地方充电。我连空调都不敢开。结果我不得不排队。充电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只能说纯电动车在寒冷拥堵的时候出行感觉真的有点不好。
另一个热门消息是,一名男子从青岛回到黑龙江充电了14次,并将新能源推到了风口浪尖。纯电动新能源真的这么难以忍受吗?
问题的核心是关注电池技术。目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动汽车基本上都采用电池技术,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和镍氢电池是主要的。
磷酸铁锂电池是指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其主要优点是不含钴等贵重元素,磷、铁含量非常丰富,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LFP电池的工作电压适中(3.2V)、单位重量下电容量大(170mAh/g)、放电功率高,充电快,循环寿命长,在高温高热环境下稳定性高,无电池记忆。
缺点也很突出。在低温环境下,特别是在零下5度,放电能力和容量将大大降低,电池寿命将大大降低。其次,能量密度较低,仅为120Wh/kg,所以耐久性不如三元锂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是典型的。
三元聚合物锂电池是指镍钴锰酸锂的正极材料(Li(NiCoMn)O2)或镍钴铝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电池,即含有镍、钴、锰三种元素的过渡金属嵌锂氧化物的锂离子电池。该材料结合了钴酸锂、镍酸锂和锰酸锂的优点,形成了三种材料的三相共熔体系。由于三元协同效应,其综合性能优于任何单组合化合物,重量能量密度可达200Wh/hkg,能量密度高也代表着耐久性强。三元锂离子电池除了耐久性外,在大倍率充电和耐低温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同样,三元锂电池也有致命的缺陷,即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相对较差。热稳定性差,250-300℃分解,容易失控,短时间内爆炸,快速充电过程中容易自燃。一些特斯拉车型配备了三元锂电池,因为事故很热,最担心的车也是特斯拉。
镍氢充电电池可以在短时间内充放电。当汽车行驶时,发电机组发出的电可以储存在车载导航的镍氢电池中,车载导航的镍氢电池可以驱动电机来代替燃气轮机的运行。镍氢电池的优点是超低温充放电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技术相对成熟。
缺点是耐超高温性能差。当电池环境温度高于45度时,使用寿命会迅速缩短,电池内阻可能会扩大。同时,电池记忆效应、能量密度低、重金属含量不足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大多数人仍然选择锂电池。镍氢电池代表丰田花冠双引擎。
纯电动汽车主流技术缺点明显,续航仍是最大的痛点
从这三种电池的比较来看,目前的技术仍然无法解决电池寿命的痛点。如果你想要电池寿命,你只能以牺牲重量为代价来交换。一些电池组可以达到吨位水平。此外,温度变化显著影响了动力电池的耐久性。有些车适合南方,有些车适合北方,有些车适合冬季,有些车适合夏季,这不是成熟技术的特点。
理想情况下就是这样。考虑到现实环境,有很多因素是无法控制的。例如,电动汽车的电池电量是无形的,剩余电量只能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程序来估计。这种精度肯定会有更大的误差。而且由于电池储能密度有限,如果汽车的行驶状态发生变化,续航里程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在市区低速行驶时,电机效率高,驱动功率低,能耗低,续航里程可达200公里。然而,在高速公路将速度提高到120公里/小时后,驱动功率立即上升,电池寿命可能直接缩水到150公里。作者认为这是最令人担忧的。
充电坑太少,标准不统一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发布的官方数据,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同比增长967万辆.9%和93.4%, 市场份额达到25.6%,同比增长12%.1%。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继续增长,预计销量将超过900万辆,随后充电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远远超过了城市的基础设施,许多人在高峰时段没有找到充电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一般不高,通常要等几个小时,汽油车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装满油箱。
目前,我国充电桩数量每年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增长,但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相比,仍是杯水车薪,未来充电桩安装问题可能成为一个大问题。随着充电桩的普及,车主的充电成本会上升吗?毕竟,这是一笔巨大的钱。
除了充电桩,一些汽车公司还探索了电力交换模式。中国前两大电力交换领导者威来和奥东新能源采用底盘电力交换技术。2021年,电力交换车辆的销量约为 相比之下,16万辆 2019 年中国换电车型的保有量 11.99 一万辆车,需求逐渐增加,但还是杯水车薪,因为适用车型不能普及。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种类越来越多。传统的电动汽车只能提供一种,氢能、太阳能甚至生物能都需要不同的充电装置。不同的汽车对充电接口有不同的要求,迫切需要统一的标准。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影响供需关系
这似乎上升到了经济学的观点,这也是一个真正的问题。今年的汽车公司有一个“糟糕的春节”,
2023年2月初,各大汽车企业的销量也陆续公布。好像没有以前的高调了,就草草宣布了。1月份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约41万辆,比去年12月下降45%。
自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过100万辆以来,其年销量一直保持在100万辆以上,2021年同比大幅增长157辆.到2022年,57%的井喷爆发将市场增长下降到93%.4%,2023年,中国汽车协会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将进一步下降,年增速预计为35%。在没有优惠政策和补贴的情况下,一些新能源汽车公司已经开始销售。
如果卖不出去,自然会降价,这不是特斯拉开始降价的第一枪。1月6日,特斯拉调整了中国市场相关车型的终端价格。其中,特斯拉Model 3后驱版降价3.6万元,从26.59万元降至22.99万元;Model 3高性能版降价2万元,从34.99万元降至32.99万元。Model Y的各种版本的车型也大幅降价,降幅从2开始.9万元至4.8万元不等。国内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制造新力量认为特斯拉违反了规则,立即说:我们不需要降价,因为特斯拉赚钱,我们在赔钱。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特斯拉降价后,很多人没想到的是销量飙升,订单三天三万。
不久之后,问界、小鹏、蔚来等车企纷纷正式宣布降价,毕竟现阶段还是销量为王。但基本上是2~3万元不等,如问界M7豪华版起价3000元.98万元,降幅为2.88万~3万元,小鹏P5售价从17万元开始.99万~22.59万元降至15.69万~20.整体下降29万元,29万元~3.6万元。从最终销量来看,情况不是很好。作者认为,如何恢复被特斯拉吸引的车主?无论下降多少,都让已经赔钱的车企雪上加霜。
比亚迪和特斯拉在1月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家汽车公司共销售新车216215辆,占新能源汽车市场41万辆的52辆.与2022年12月相比,7%增长了近10%。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价格敏感性,因为特斯拉率先降价,刺激消费者,获得订单;第二是技术认可,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技术实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第三是头品牌认可,在选择过多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选择会变得更加谨慎,头汽车公司的认可度会越来越高,规模效应和盈利能力是正相关的。
对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公司来说,只要规模不能上升,就注定要赔钱,只有规模上升,才能稀释成本,赚钱。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许多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汽车定价不便宜,自行车毛利率为正,但最终利润为负,因为其他成本分摊太高。
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100多个,车型300多个。2023年,品牌数量将增加。但总销量只有650万台左右。平均来说,相当于每个品牌一年只卖6万多台,每个车型一年只卖2万台。如果去掉比亚迪和特斯拉,就更可怜了,严重不符合行业替代规律。
新能源汽车企业何去何从?
因此,毫不奇怪,降价将继续下去。价格战才刚刚开始。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企业一直在加强马力生产,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这使得一些汽车企业库存高、产能利用率低、供过于求。为了释放产能和争夺销售,他们只能降价。更不用说意外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关闭,因为这些品牌的汽车销售没有上升,导致成本太高,无法赚钱,只有被其他大型汽车公司收购或关闭。
在这些新能源汽车公司面前没有太多的选择。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建设自己的护城河,然后尽一切可能提高销售,最后让市场做出选择是一个积极的解决方案。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属性,努力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本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采取的行动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由微信官方账号美港探案(ID:MGresearch)原创撰写
原创文章,作者:美港探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091945028.html